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少时难忘     
凡没落的封建大家庭有一个通病--老家儿死后,子孙都要变着法儿地闹着分财产.我家虽已是山穷水尽了,但也不能免此一难.发难的是我的六叔祖,他的为人实在不敢恭维,我曾祖活着的时候常骂他"没来由".他找上门来,兴师问罪,对我祖父说:"父亲死后,母亲(续弦的)把家中值钱的东西都变卖了,钱都归了你们大房,这不行."我祖父气坏了,向他连解释、带保证,说:"母亲什么东西也没给我们留下,我也从来不问她财产的事,更不用说私下给我们钱了."我六叔祖还不依不饶,指着祖父屋里墙上挂的一张画说:"这张画不就是值钱的古玩字画吗?"这可真应了我曾祖的那句话:"没来由".这张画挂在那儿不止一两年了,又不是现在才分来的.  相似文献   

2.
<名画记>记载南北朝时著名画家张僧繇在金陵(南京)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全无眼睛.每当有人问起的时候,他就说,点上眼睛龙即飞去,人们不信,请求一试.画家就给其中的两条龙画上了眼睛,顷刻之间,雷电破壁,这两条龙当即腾空而去,那两条未点眼睛的龙依然在墙上,画龙点睛的成语即源于此传说.这种传说带有浓重的神话色彩,但人们自然会从中悟出这样的的道理:"点睛"能传神.  相似文献   

3.
朱绮 《中国编辑》2006,(2):73-75
在我的印象里,祖父画一幅山水需要画很长一段时间,往往是我以为画完了,祖父还要拿着极细的笔,在画上不停地点点儿,直弄得烟云满纸,苍郁斑驳,才把画儿挂在墙上。我于是高兴地长吁一口气:  相似文献   

4.
正极富时代气息的"野路子"艺术评论家陈鹏举这样评价谢之光:谢之光是我们这个城市一个难以忘怀的画家。可惜,因为他的广告画名声和成就太大,他那安放了他的不羁的艺术灵魂的可以称之为"谢之光的画"的画,却被看轻了。以致今天,谢之光的画还没有被这个时代和画坛清晰记忆。其实,谢之光没被时代忘记,我特别注意到中华艺术宫"海上升明月"常设展里就陈列着他的三幅  相似文献   

5.
唐代诗人王维,有一次到朋友家里做客,看到客室墙上挂着一幅题为《按乐图》的画,便兴致勃勃地欣赏了好一阵子。旁人问他,你看了这么久,看出了什么奥秘?王维说:这画的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叠第一拍。他说得这么神乎其神,人家都不相信,便叫乐工来当面演奏这支曲子。乐工演奏时的神情和手技动作,几乎和《按乐图》画的一样。王维观察得如此精细,在场的人无不惊服。细致地观察对我们新闻工作者也十分需要。我初学写新闻时,常犯不注意深入观察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毛病。一次村上的老会计和我  相似文献   

6.
酒量太大了     
<正>生病的儿子:"打针前为什么要擦棉球?"父亲:"那是酒精,先把你的屁股擦醉了,再打针就不疼了。"儿子:"可是我还是疼呀!"父亲:"那是因为你的屁股酒量太大了!"  相似文献   

7.
不由你不笑     
妇人之见 一位画家举办个人画展。一位贵妇人来到展室,站在一幅画前面端详了许久,说:"我要是能认识这幅画的作者,那该多好啊!" 站在一旁的画家走过来说:"夫人,我就是。" 贵妇人说:"这幅画画得太妙了!你能不能告诉我,画里给这位小姐做裙子的裁缝是谁?"  相似文献   

8.
幽默笑话     
一言不发有个人在交际场合中一言不发,哲学家狄奥佛拉斯塔对他说:“如果你是一个傻瓜,那你的表现是最聪明的;如果你是一个聪明人,那你的表现便是最愚蠢的了。”倒过来试试看有一天,一个初学绘画的人去拜访德国著名画家阿道夫·门采尔,向他诉苦说:“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消一天工夫,可是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阿道夫·门采尔听了说:“亲爱的,请倒过来试试,要是你能花一年工夫去画它,那么只用一天,就准能卖掉了。”唯一令男人心跳的办法贝因哈特晚年时极喜清静,多住在巴黎的一家高层公寓里,但崇拜者仍不断来访。某天,有位年事已…  相似文献   

9.
危城记     
记得那一天我是刚午睡起来,正坐在沙发上发呆,突然感觉到房子剧烈摇晃起来。我面前刚两岁的儿子趴倒在地上,没有哭,没有惊恐,只是本能地趴下。他怎么啦?我正奇怪,只见舅妈披头散发从厨房里冲出来,一把抓起我儿子,—边喊“地震了”,一个箭步就射出大门。我从沙发上弹起来,站在原地愣了一下,  相似文献   

10.
覃龙这小子     
我并不口吃,却常常拔了电话后把覃龙叫做“成龙”。覃龙这小子今年33岁,1.68米高的精瘦个子瘪肚子,好客善交际,当过记者经过商,喜欢夸朋友,夸同事,夸女人。覃龙曾经在一群少妇当中夸她们,把少妇们一个个夸得同仇敌忾齐声说:“覃龙我们都想轮奸你!”这个被众少妇幻想虐待的覃龙,像“非典”似的害人,我听说了这非真非假的笑料之后,也莫名其妙地渴望那种虐待,一望自己的啤酒肚,不免天天晚上失眠心烦。跟覃龙在一块儿吃饭,他经常向一些朋友们介绍我:“曾经是我的上级!”  相似文献   

11.
人们习惯把写稿编稿草率、敷衍、粗枝大叶的人称为“马虎先生”,何以叫“马虎”呢:据说宋末有位画家,一次刚画好一只虎头,有人就请他画马,于是他就在画好的虎头后面画了个马身子。画家的大儿子问他“是马还是虎?”他说是虎。可是小儿子问他,他又说是马。后来,大儿子去打猎,遇见一匹马,误认为是虎,将马射死,结果不得不给马主赔偿损失;小儿子在野外遇到虎,又误以为是马,便去骑它,结果被虎咬死。画家痛定思痛,愤然把《马虎图》付之一炬,还写诗自戒:“马虎图,马虎图,似马又似虎,大儿依图射死马,小儿依图喂了虎。草堂焚烧马虎图,奉劝诸君莫学吾。”  相似文献   

12.
我是做报纸工作的,一听说中共牡丹江市委第一书记巴风同志十分重视读报用报,便怀着急切的心情去访问他。巴风同志的办公室里,最显眼的是挂在墙上的一排报纸。翻开几份看看,版面上有的文章标题旁画着圈圈,有的内容段落打着杠杠,有的报纸巳被剪掉一块。谈话一开始,这位满头白发的老同志就风趣地说:“你是‘生产者’,我是‘消费者’,今天是产销双方见面。”说得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他  相似文献   

13.
一个笑话——诸葛亮、刘、关、张、赵,都已不在人世,他们的孩子倒在人间替老子吹牛。诸葛的儿子说,没有我爸爸,国家会如何如何……张苞说,我爸爸当阳桥前一声吼,水倒流,曹兵如何如何……阿斗说,我爸爸是一国之主,没有他,如何如何……赵云的儿子说,没有我爸爸,连你(指阿斗)都没了,……轮到关平,这家伙思路不宽,只说出一句:“……我爸爸那、那,胡子这么长,这么长……”关公在天上一听,气得不得了,  相似文献   

14.
一个半朋友     
我爷爷给我讲过一个这样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仗义的广交天下豪杰的武夫。他临终前对他儿子说:“别看我自小在江湖闯荡,结交的人如过江之鲫,其实我这一生就交了一个半朋友”。 儿子纳闷不已。他的父亲贴近他的耳朵交代一番,然后对他说:“你按我说的去见见我的这一个半朋友,朋友的要义你自然就会懂得。”  相似文献   

15.
野莽 《网络传播》2007,(11):89-89
不久前我去邮局寄书,师弟邱华栋打响手机,我顺口夸他给《网络传播》写的那篇文章写得好。好在是他第一个指出,国内目前的博客文章质量太差,仅限于哗众取宠,它完全应该利用网络这种先进的时代工具,负载起新的思想迅速进行全球传播。不是原话,大意如此。  相似文献   

16.
<正>认识蓝宇三年多了,今天是第二次见面。机缘总是巧合,恰好的时刻,让我走进他的画室。甫一开门,迎面墙上一幅山水,山林悠然,飞涧惊鸿,氤氲雾气腾射出绵延的自然生命力量,让人顿感舒朗,仿若  相似文献   

17.
2007年七八月,我有幸到解放日报夜班编辑部实习.第一次进夜编部,就对它的门廊印象深刻:迎面一幅漫画,足球凌空射来,直冲球门,画上硕大的黑体字:把关,责任重大!走进去,窄窄的走廊左边墙上挂着解放日报获奖的精彩版面,右边墙上是各种规章制度和上半年每月报纸出错率的柱形图.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一个农村,住着一个老头,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二儿子都在城里工作,小儿子和他在一起,父子相依为命。 突然有一天,一个人找到老头,对他说:“尊敬的老人家,我想把你的小儿子带到城里去工作?” 老头气愤地说:“不行,绝对不行,你  相似文献   

19.
阿利雅: “如果我再当一次新娘” 阿利雅身材适中,温文尔雅,含蓄而有修养。他曾作为霍查的接班人而在80年代后半期担任阿劳动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90年代初,阿政局发生剧变后,他当选为首任总统,但仅过了一年就迫于反对党的压力而自动辞职。此后,他搬出了总统府,寄居在大女儿扎娜家,开始过起并不平静的平民生活。 扎娜家位于横贯地拉那市的拉纳河北岸,在一座普通的三层公寓楼的第二层,四间一套,老少三代,合计6人。阿利雅十几平方米的客厅布置很简单,他指着墙上的油画笑着说:“这三幅画和那些书就是我  相似文献   

20.
男人夸女人天生是文案高手,女人夸孩子永远是不打草稿,客户夸策划公司那是相当苛刻,策划公司夸客户我认为更不容易。说好,那是说给自己的,说不好,那是伤害自己的,但是要说得合情合理,说的满世界公认,的确需要功夫。很久都没有好好写一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