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彦风 《现代语文》2009,(10):119-121
李劼人《死水微澜》中的蔡大嫂无疑是一个“中西合璧”式的女性主体形象。她以自己身上野性的自由精神和性格强悍、大胆泼辣的个性突破男权统治的藩篱,实现了作为女性主体的一场生命欲望的旅行,体现出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她释放出的强力的女性生命能量既有法国文学中“包法利夫人”的影子,又有川西地域文化特征的“辣妹子”的精神性格。李劼人在中西文化的碰撞和激发中对中国男权社会和男权意识的越轨与突破,以及对自身的超越,表现出了宏大的文化视野和广阔的现代意识,重建了女性的“神话”。  相似文献   

2.
在程朱理学盛行的男权文化语境中,李清照从独特的女性视觉出发,通过自我情感形象的展示,平等的人性追求,女性生命意识的自觉,把切实的生命体验上升成一种对生命的审视,不仅超越了男权社会中,女性只能被作为世俗玩物和被观赏的命运,而且还大胆、自然地表露出女性的主体意识,形成自己与众不同的反叛精神.  相似文献   

3.
作为曹雪芹笔下最具诗意且悲剧气息浓厚的女性形象,林黛玉短暂的一生中表现出了新奇而独特的生命意识,从女性主义这一视角反观来看,她的女性独立自省意识对她的人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以封建男权为核心的社会掀起了女性主体觉醒的波澜。  相似文献   

4.
陈染的小说以鲜明的女性主义立场,表现出了鲜明的性别特征和意识倾向──从个体生命体验出发,逐渐逃离男权文化中心对女性既定角色的阴影;在拆解与颠覆男权中心与父权的神话的同时,在绝望与痛楚的叙事中传达出“禁中守望者”的话话,即构建女性文化自救的神话。  相似文献   

5.
茅盾的小说创作是男权意识与女性话语的有机融合 ,作者站在女性的立场上去观照女性在特定时期的生存、命运和精神困境 ,且对男权中心社会的价值观进行了重新解构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作家对男权意识的超越。但由于受到创作主体性别角色和男权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 ,作家在创作中仍未彻底走出男权意识的樊篱  相似文献   

6.
团圆鸭、祭祀的花瓶成为敬仁太太认为婚姻不幸的主要原因,她在心理受阻、自我压抑中把它们上升为一种精神的自我图腾。她的这种精神的自我图腾源自于中国男权文化社会遗留下的女性依附意识和女性对婚姻安全感的缺乏,作者借此来唤醒旧式妇女的主体意识,希望她们觉醒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相似文献   

7.
《美狄亚》是欧里庇得斯的代表作 ,它表现了女性对男权意识的抗争。欧里庇得斯以女性创作的视角突破了男权意识中的女性价值审判 ,突出了个体生命的意义。同时 ,作者借用美狄亚这一形象 ,表达了对“异化”文明的抗争  相似文献   

8.
哈代小说的女性形象以其矛盾性格和不幸命运已在批评界反复被人提起,《心烦意乱的传道士》同样也塑造了这样一个女性形象。女主人公莉萨一方面纯朴善良,向往自由生活,追求人格独立,具有叛逆精神。但另一方面,她又在暗中参与走私贩卖私酒的交易,是哈代塑造的一个"另类"新女性。哈代同情男权社会中女性受压抑的生存处境,同时又保留了某些男权意识和价值取向,冲破男权传统樊篱的女性最终走不了多远,体现了哈代女性观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9.
茅盾的小说创作是男权意识与女性知语的有机融合,作者站在女性的立场上去观照女性在特定时期的生存、命运和精神困境,且对男权中心社会的价值观进行了重新解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作家对男权意识的超越。但由于受到创作主体性别角色和男权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作家在创作中仍未彻底走出男权意识的樊篱。  相似文献   

10.
严歌苓在《金陵十三钗》中塑造了一群独特的女性形象。首先,她以男性的视角描绘了“天使”与“妖妇”两种女性形象,然后又从女性自身的生理体验、情感体验、性格的发展等多个方面对男性眼中的“天使”与“妖妇”形象进行解构和颠覆,反映出女性在男权文化中形成的复杂性格,并对其所具有的主动性与独立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11.
章琼 《凯里学院学报》2012,30(1):102-104
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张爱玲是一位具有独特女性意识的作家.在她的作品中,刻画得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不是男性,而是女性.如白流苏、葛薇龙、曹七巧、曼桢、许小寒等.这些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寄寓了张爱玲作为女性本身的生命思考.从这些女性形象中,可以看出,张爱玲书写都市女性被奴役的命运并不是简单地传递女性的悲剧,而是借女性世界的声泪事实来向男权社会控诉与挑战,颠覆与解构传统的男权文化.从中,我们可以探寻张爱玲对女性世界的体认与感悟,解读她特殊的女性视角.  相似文献   

12.
庐隐对女性的“女奴”现状的反抗,对“男权文化”的抗拒和剥离,对女性“自我”个性意识的确立,有着独特的、时代的意义。同时,由于庐隐“本我”“经验”的原因,她的女性自觉意识盈溢着“消极”的、悲哀的色彩,影响了她无法对于自身的超越。  相似文献   

13.
生态女性主义应站在生态文化高度,发挥女性在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中的作用和价值,强调社会生态中的男女平等和协同合作。从女性创作主体、女性生存状态的反思、生态女性主义文化建设三个方面来看,女性创作主体从女性自然天性出发,对自然万物体现出了浓厚的生命关怀意识;当代女性文学对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悲凉命运和心灵苦痛有充分自觉;生态文化建设为女性文学与女性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4.
以周大新的长篇小说《第二十幕》中女性“顺儿”为中心,从女性视角出发,揭示“顺儿”深受男权文化的影响,从而造成其主体意识的丧失,扮演男性附庸角色,成为男权文化的维护者和牺牲者的命运。  相似文献   

15.
本借用女性主义学批评的理论和方法,对美国名作家霍桑在他的代表作《红字》中所表现出的女性意识进行探讨。在《红字》中,霍桑揭示出女主人公海丝特在清教男权社会中处于“边缘”地位,批判了男权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厌女意识;并且通过把女主人公海丝特的坚强和对不公命运的抗争同男主人公的软弱和对命运的无助进行对比,颠覆了男权社会把女性作为“客体”的传统观念,在自己的想象“红字”世界中为海丝特赢得了一个“主体”的位置。正是通过对海丝特这一女性人物的塑造表达出霍桑潜在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6.
李晶 《凯里学院学报》2008,26(5):132-134
《围城》着力探索现代社会中人的苦闷与焦虑,表现了人的异化主题,其强烈的文化批判倾向和对“人”生存状态与前途的深刻思考,都在不同程度上闪耀着现代主义的光芒,然而这个“人”仍是个小写的“人”。作者没有站在生命本体论的立场对女性世界给予同样的关注,传统的男权价值观仍被当作评判女性的标尺,对女性生命欲求的忽视、主体能动性的压制,与“追求人性自由、叩问人生命价值”的现代主义观念是相悖的.  相似文献   

17.
明代女性的主体意识逐渐觉醒,为了维护男权统治,笑笑生精心塑造了潘金莲这一妖女形象,并通过她一系列的罪恶行动把女性的丑恶演绎到了极至,最后让其惨死以实现对女性的惩戒和警示,而潘金莲则沦为封建男权意识下的一个淫恶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18.
不同的历史时期,经济环境,文化内涵导致了祥林嫂与海丝特·白兰性格发展和命运走向的不同。本文在浅析两位女主人公差异的基础上,着重透视了它们所面临的男权主义统治的共同背景,从而揭示出她们丧失自我主体成为物化了的附庸的共同本质,以及他们成为男性文化下贞洁、禁欲等女性价值观念的牺牲品的共同遭遇;并剖析出作者本身在深切关注女性生存状态的同时不自觉流露出的男权意识。  相似文献   

19.
苏青散文观照20世纪40年代上海殖民社会下女性的生活状态,真实地展现了无觉醒意识的女性和有了觉醒意识的女性的生活现状和精神困境,表达了对女性的生命关怀,进而间接地批判男权文化的专制和女性自身的精神痼疾。  相似文献   

20.
李清照对传统的女性主体精神与文学的超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清照是一位在主体精神和文本创作方面都从男权世界中实现了突破和超越的作家。其主体性格、价值体系、情感世界都超越了时代,显出独立张扬的鲜明个性。其作品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宽广的文学视野、清俊的语言风格,突破了男性视角和男性话语体系,自成机杼,新人耳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