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学生总是抱怨作文难写,没有题材。于是在一次师生共同写检讨的活动中,我开始和学生一起写作文:我写1000字,他们写400字。后来,他们虽不是每天都写,我却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必须在一周内完成四篇文章。这样,当学生再说400字写不到时,我就现身说法,告诉他们我1000字都写了,更何况他们的400字!但也常有学生“狡辩”“:你喜欢写,也会写,当然难不倒你了。”喜欢?该怎么告诉这群孩子,很少有人天生喜欢写作?写作是一件很累的事,特别是想写出好的文章。或许对于那些以写作为职业的人来说,写作确是乐事。但是,我只是一名普通教师,一个普通人,偶尔心血…  相似文献   

2.
平时作文要打草稿,要互相交流,要有必要的参考篇目,最后才是写作、修改。这是我在上次文章中谈到的平时作文的四个方面。有人也要质疑:你这样训练作文?考试时怎么办?我以为只要平时真的认真思索了、写作了并认真修改了,就会在大脑里留下痕迹,这种“痕迹”包括写作的构思主意、名言警句、名人事例,几类文章会写了,就犹如弹会几首钢琴曲,只有弹得真正娴熟,以后遇到新曲子时才可以比较容易入手。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只要自己写作自己修改,真正把平时的一篇篇文章写好(当然不是说写得十分出色),你就会掌握一些写作的“套路”,也就是基本的章法,积…  相似文献   

3.
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是作者写的社会生活内容加上他的写作目的(意图)。老师教学,只要认真地抓住这个认识去教,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找到概括中心思想的规律。例如,我在教《落花生》一文时,我就问学生,这课的中心内容是什么?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我在教《别了,我爱的中国》时,又问,这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这样几经反复,学生就悟出了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中心内容 写作目的=中心思想”。这是否可称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中,常常发现我们的学生掌握了很好的写作素材,但就是写不出一篇好文章.一件感人的事情,三言两语就写完了,读起来却味同嚼蜡.为什么呢?就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写作的一个重要的要素:具体.优秀的文章无一不是真实与具体相结合的产物.而我们的学生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平淡地叙述过程,写事情就像记流水账,很少把自己的感情及对生活的感悟融进去.到底怎样把文章写得生动具体呢?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大多模仿以下步骤:布置任务——学生审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而教师讲评只是对学生写好的作品进行点评,简单地说就是只关注结果,对于学生如何进行写作,比如审题、组材、立意等缺乏指导。长此以往,学生对作文越来越没了兴趣,常常感到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即使勉强凑合出一篇文章,也是内容单薄、胡编滥造。作文就像一块石头,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同时作文指导课,教师只会点评学生的"成品",至于写作的过程指导却极少提及,这样的指导不可取或者说不够完善,我们的教学重点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写作的过程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作文构思,而不是只对学生写好的作文指指点点!那么要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写作呢?本文就以我上的一节作文课《快乐,它就在我的身旁》为例,简述一下我个人的观点,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一、"写具体"是怎么一回事?用"选材、构思、加工、修改"这些术语来指导我们的习作课,对怎么写作,没说服力,试问:构思什么?加工什么?指导什么?是不是经过这几个环节,学生就能把作文写具体?下面我们拿出一篇三年级习作(课题为《介绍自己》)来讨论。我爱好体育,喜欢跑步、跳高、跳远,特别爱打乒乓球;我喜欢音乐,会唱很多歌,还会弹电子琴;制作手抄报也是我的强项,在比赛中经常获奖。最近家里  相似文献   

7.
训练要求“啊!我发现了……”你一定有过这样兴奋的时刻吧。这次习作,就请你把自己的发现写出来,让大家与你共享发现的快乐。所写的内容不限,可以写平时观察中的发现,可以写学习中的发现,也可以写实验制作中的发现,只要是你自己的发现就行。写的时候,要注意把发现了什么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题目可以用“我发现……”,也可以根据所写的具体内容来拟定。作文指导重点指导:看了“训练要求”,有的同学会说:“我一个小学生,会有什么发现?”其实,每个人都有他的发现。  相似文献   

8.
训练要求“啊!我发现了……”你一定有过这样兴奋的时刻吧?这次习作,就请你把自己的发现写出来,让大家与你共享发现的快乐。所写的内容不限,可以写平时观察中的发现,可以写学习中的发现,也可以写实验制作中的发现,只要是你自己的发现就行。写的时候,要注意把发现了什么以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题目可以用“我发现了……”,也可以根据所写的具体内容来拟定。犤作文指导犦重点指导:看了这个题目,同学们也许会说:“我只是一个小学生,怎么会有什么发现呢?”这就错了。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都离不开发现。发现有两类,一类是经过探索发现的,另一…  相似文献   

9.
<正>请看这样一道中学生作文题:任选生活中让你有感悟、有思考的一样东西写一篇文章,这样东西可以是植物、也可以是生活中别的物品。这是一道很常规的作文题,毫无新奇之处,但却是几乎是每个中学生曾经面对过的作文题,面对这样一个题目,怎么写好?让你去上一节这个作文的写作指导课,你会怎么上?也许,怎么上并不难,难的是怎么布局才能以小见  相似文献   

10.
正有这样一则笑话:有一个秀才要写一篇文章,抓耳挠腮,就是写不出来。他老婆在一旁说:"难道你写文章比我生孩子还难吗?"秀才说:"你生孩子毕竟肚里有孩子,我肚里没有文章啊!"这则笑话形象地告诉我们,要写出文章,写出好文章,就必须"肚"中有文。这个"文"就是指写作素材。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要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必须指导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积累素材,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基本途径,也是最有效的途径。一、学生"肚"中无文的原因所谓导"肚",就是指导学生深入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11.
教师应怎样进行习作指导呢?我认为应避免两个极端:一是指导不到位,激发不起学生的习作兴趣,学生就会感到无从下笔,造成不会选材或内容空洞;二是指导过于具体,学生的思维就会受到束缚,写出来的文章就会雷同,训练效果也会受到影响。批与改也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明确教师与学生在批改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够有效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  相似文献   

12.
教例一 :错写特级教师靳家彦老师在教学《有这样一个小村庄》时 ,先让学生看清课题 ,然后看他板书课题 ,靳老师有意漏写了“这样”两个字 ,学生一下子就发现了 ,当即指了出来 ,此刻 ,教师不失时机引导学生 :“有了这个词 ,你就会有什么疑问?”学生提问踊跃 ,思维也体现出一定的深度 ,提出了两个核心问题 :1 这样的小村庄是怎样的?2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学生自己提出了问题 ,肯定急于想知道答案 ,此时 ,教者抓住学生渴望得到答案的迫切心理 ,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当学习能满足学生需要时 ,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产生主动阅读的欲望 ,变…  相似文献   

13.
教例一:错写特级教师靳家燕老师在教学《有这样一个小村庄》时,先让学生仔细看清书上的课题,然后看老师板书课题,老师有意漏写了“这样”两个字,学生一下子就发现了,当即给老师指了出来。此刻,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有了这个词,你会有什么疑问?”学生提问踊跃,思维也体现出一定的深度,提出了两个核心问题:1.这样的小村庄是怎样的?2.为什会这样?学生自己提出了问题,肯定急于想知道答案,此时,教者抓住学生渴望得到答案的迫切心理,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当学习能满足学生需要时,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主动阅读的欲望,变“要我读”…  相似文献   

14.
一、激发兴趣 ,调动自改积极性。1 多用鼓励性的批语。“批语是对一篇文章优缺点所做的分析、指导和评价 ,是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多用鼓励性的批语 ,能调动学生修改习作的积极性。如学生写了一篇《拔河比赛》的习作 ,虽然文中的语句不够通顺 ,描写“拔河”的场面也不具体 ,但小作者在描写自己心理活动时 ,还是比较细腻、准确的。教师写了这样的批语 :你参加了拔河比赛 ,因此 ,你把自己的内心感受描写得较为准确、形象。这是个很大的进步!如果你能再次详细回忆比赛时的情景 ,把“比赛”的场面写具体 ,那肯定是篇好作…  相似文献   

15.
黄献英 《广西教育》2014,(28):51-51
正校园的四月,春光明媚,满园芬芳,我带着学生们在草地上吹泡泡。泡泡一串串地冒出来,大大小小,晶莹剔透,五彩缤纷;学生们在草地上快活地玩耍。这是六年前我进行作文教学活动时的一个场景。那时候,我常常带着学生们去"体验"各种活动,一遍又一遍地指导他们如何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观察和描写活动中的人物,如何把一件事情写具体。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多数学生在我的指导下,渐渐学会了把一件事情写具体。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直到小学毕业也没学会,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每次提笔写作就仿佛在挤牙膏,半天才能写出一两行。如今,新带的这一届学生又到了三年级。如何让他们尽快学会"把一件事写具体"呢?我决定换一种方式,转而用一  相似文献   

16.
陈秋芳 《小学生》2013,(12):55-55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大部分学生写起作文来总是无内容可写,究其原因是对生活缺少观察,对生活的美缺少发现和体验。基于此,我从培养学生学会回味人生,着力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寻找写作的触点。一、在学课文中回味亲身的感知每当学生在欣赏别人的作文时都会有此感叹:这样的事我也经历过,怎么我就没想到这样写呢?打开记忆的闸门也是寻找写作素材的好方法。为此,在学习课文时,我让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如教《公仪休拒收礼物》时,有一句台词是公仪休吃了鲤鱼后回味时所说的话,我让学生们也回味一下自己吃鱼后的感受再  相似文献   

17.
这天,尖嘴狐懒洋洋地靠在沙发上阅读着《森林导报》。突然,他发现有一篇文章的末尾居然署着自己的名字!尖嘴狐心里嘀咕道:怎么会有我的名字呢?我可从来没有写过文章啊!但他很快就明白过来:这篇文章的作者一定与自己同名同姓。就在这时,门铃响了。开门一看,原来是大灰狼。大灰狼拿出《森林导报》,有些激动地问:狐狸老弟,这篇文章是你写的吗?  相似文献   

18.
在写作能力日益得到重视的今天,我们所有语文教师都要适应语言教学改革的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写好作文。如何才能使学生写作能力得到提高,作文写好呢?我想除了大力提倡学生多写、多练外,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写好“下水作文”。所谓“下水作文”,是在指导学生写作之前,教师根据作文要求,自己先行写作的文章。  相似文献   

19.
那是七年级的一堂作文课,我板书题目后,就从文章的构思、立意、布局等方面给学生作一番写作指导。突然,一位学生冒出一句:“老师,你讲得是很好,但你能写一篇文章出来让我们欣赏欣赏吗?”我的心不禁一颤:多么直爽的学生啊!说得很有道理,讲得好还不如写得好。于是,我一口许诺:“好吧,我们一起写,看谁写得又快又好!”时间过得很快,不到30分钟,我就把这篇作文写好了。学生迫不及待地想“欣赏欣赏”。于是,我大声地朗读起来,读完后,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相似文献   

20.
作文是一种展示生命、反映生活、与人交流、引发感想的活动.在写作指导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观察事物,从生活中收集素材并真实地记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必能焕发光彩. 以前的作文教学,我常常这样按部就班地进行:第一步,审题,即思考本次作文要写什么;第二步,指导学生选择写作材料;第三步,指导学生组织材料.这样讲下去,我自己提不起兴致,学生们也毫无兴趣,无话可说,写作时敷衍了事,毫无真情实感.怎样才能让写作指导变得容易,让学生的写作变得有趣、简单?本学期,一节难忘的作文课,让我和我的学生受益良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