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玉华 《考试周刊》2014,(17):195-195
教育传播理论是教育专业的重要理论之一,为教育专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教育传播研究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领域。非语言传播是教育传播的一个分支,在教育传播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和地位。在口语传播过程中,人们不断地进行非语言传播。非语言传播在口语中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国内对非语言教育传播的关注不够,在教学过程中,非言语无时无刻不存在,在幼儿教育领域中,非语言传播较为频繁。国内的研究领域给予的关注比较少,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教育传播理论是教育专业的重要理论之一,为教育专业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教育传播研究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领域,非语言传播是教育传播的一个分支,在教育传播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和地位。在口语传播过程中,人们不断进行着非语言传播,非语言传播在口语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国内对非语言教育传播的关注还不够,在教学过程中,非言语无时无刻不存在,在幼儿教育领域中非语言传播则较为频繁,但是在国内研究领域中给予的关注比较少,因此,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政治语言作为政治传播的工具,在形式上有语文语言和非语文语言之分。语文语言是政治活动中主要的交流工具。然而,通常称作非语言符号的非语文语言也是不可或缺的,它同样有着重要的功能,它能够传递重要的、语文语言不一定能够传递的传息。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非语言符号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语言符号是人类传播活动的重要工具,了解教师的非语言符号在传播过程中的特点及其作用,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非语言符号是人类传播活动的重要工具,了解教师的非语言符号在传播过程中的特点及其作用,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电视新闻出镜记者的非语言符号传播,是出现频率不亚于语言符号却往往被业内人士忽视的一种传播行为。在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中,非语言符号起到了补充、丰富语言符号的作用,并和语言符号交融在一起,实现新闻事件信息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7.
非语言符号传播类型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从作用于不同的人体器官的角度,将非语言符号传播分为体语、视觉性、听觉性、嗅觉性、触觉性、时空性等几大类,并结合实际,说明非语言符号传播在人际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传播工具,同时也是文化载体,在实际生活中塑造了人们对客观现实的感知,影响着人的思维、信念和态度等。文章指出在国际舆论"西强我弱"格局短期内不会根本改变的情况下,我们应做到既要了解语言在国际传播能力中的作用,也要看到影响我国对外传播的因素;既要加强汉语的国际推广,又要注重对受众的母语传播。因此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争夺国际舆论的主导权是我们今后要面临的一个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传播学理论为指导,论述了毛泽东语言传播艺术的特征、成因,并分析了毛泽东语言传播艺术对我们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本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表达传播是语言传播的重要形式之一,如何使文本语言有效地转化为有声语言并由有声语言表达主体高效地传递给受众,不仅是传播学研究的课题,也是有声语言表达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文本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表达传播主体的权威性、信誉度、被接受度和传播主体的传播能力入手,分析了有声语言表达主体在文本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有效传播中的重要作用。讨论了文本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表达时,传播内容与传播效果的关系;信息载体与传播效果的关系;传播技巧与方式的选择与有效传播的关系以及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的关系。较全面地研讨了文本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传播中各环节的有效传播途径,为文本语言有效地转换为有声语言,并有效地传递给受众寻求一些有用的方式和理论。  相似文献   

11.
符号是传播信息的外化形式。传播信息只有具备了必要的外化形式后,才能进入传播领域。非语言符号是现代传播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新闻采访中,非语言符号起着强调语气,体现个性,缩短距离,表达真诚,烘托气氛,渲染环境,摆脱尴尬等重要作用。他直接关系到采访的成败。文中就非语言符号在新闻采访中的意义,表现形式及其运用等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图像的传播力——试论学术“文献”的图像化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献作为沟通历史学术化与人们之间的桥梁与媒介,成为一种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在“献”的传播符号体系中,图像符号具有特殊的传播力,尤其是在学术化知识的普及传播与大众教育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中华化的学术知识谱系中,字符号一直处于中心地位,而图像符号处于从属的地位。这种现象与中国的社会历史发展、学术化传统和科学技术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进入电子信息化的多元传播时代后,以图像为中心的图像化符号传播系统正向传统的语言化符号传播系统提出挑战,我们应该加强图像语言手段在学术献中的运用,采取科学的传播策略,以求真正发挥图像的传播力,紧跟图像化传播时代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3.
文献作为沟通历史学术文化与人们之间的桥梁与媒介,成为一种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在"文献"的传播符号体系中,图像符号具有特殊的传播力,尤其是在学术文化知识的普及传播与大众教育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中华文化的学术知识谱系中,文字符号一直处于中心地位,而图像符号处于从属的地位.这种现象与中国的社会历史发展、学术文化传统和科学技术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进入电子信息化的多元传播时代后,以图像为中心的图像文化符号传播系统正向传统的语言文化符号传播系统提出挑战,我们应该加强图像语言手段在学术文献中的运用,采取科学的传播策略,以求真正发挥图像的传播力,紧跟图像文化传播时代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非语言符号系统传播的分析,说明非语言传播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两岸职业教育合作现状,我们亟需研究两岸职业教育合作社区传播各层面问题,充分利用社区传播的功能效用,推进两岸职业教育合作办学进程。校园社区传播中的媒介因素和非媒介因素,在校园社区文化建设中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社区传播媒介、传播空间环境和传播内容是两岸职业教育合作社区传播建设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从利玛窦易僧袍为儒服看跨文化交流中的非语言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语言传播无论在人际传播还是跨文化传播中都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明清之际,以利玛窦为代表的数以千计的耶稣会士来华传播基督教。他们固然以语言传播作为传教的基本方式,但也非常重视非语言传播的重要性。在中国古代,服饰是非语言传播的一个重要的符号,服饰的不同体现了身份的不同。明清间来华的耶稣会士首先从外表做起,利用非语言传播的种种优势,以适应、认同中国文化与习俗;他们起初身着僧袍进入中国,后来又易僧袍为儒服;同时,他们对士大夫们的生存方式也颇为接受,像士大夫们那样,著书立说,互赠诗文。为了更好地融入中国文化,他们也都为自己取了中国姓名。这当中无不包含着非语言传播的哲理。  相似文献   

17.
语言与化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化对语言的干扰表现在化典故的干扰、价值观的干扰、非语言交际的干扰等方面。举办“化讲座”是英语教学中传播化知识的一个很好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8.
"提升文化遗产知名度、增强文化遗产影响力"是乐山"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国际一流文旅目的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乐山文化遗产总体知名度不高、跨文化传播效应不显著的状况,基于跨文化传播理论,从两大主体媒介——语言翻译和大众媒介在文化遗产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价值的维度,探讨了影响乐山文化遗产跨文化传播效应的语言翻译问题和大众媒介利用问题及对策,以促进乐山文化遗产的跨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9.
一次成功的口语传播,必然是恰切的语意和恰切的言语形式合力而成的结果。一次失败的口语传播,则既可以是因为该语意不合适在当时的情境下出现,也可能是由于没有给该语境找到合适的形式外衣。真实的语言是一切的基础,任何从事口语传播工作人在口语传播过程中担负着传达思想提升精神境界和层次的作用。口语传播过程中人们需要的是一两句真话,而不是机巧华丽的言辞。语言的品质就是要"诚",无"诚"则一切言谈都失去了根基。没有诚信的语言,一切都无从谈起,"立其诚"的原则理当居于一切指导言语活动的原则的首位,我们的言辞必须首先接受它的准则要求。  相似文献   

20.
语言作为人类传播信息的符号和载体,由于媒介的不同而自身的人类历史文化的长河不断发展演变,是其是在网络时代,作为信息载体的语言功能呈现出新的膨胀扩张之势!媒介的革命极大地释放出语言几乎无限的潜隐功能,繁荣了社会文化,推动了社会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