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邹思全 《钓鱼》2007,(10S):31-33
近几年的鱼不好钓,为了钓鱼,我足迹遍布周围上百公里,多达几十座水库、池塘。不是收费过高就是很少有鱼咬钩,钓上的除了白鲦还是白鲦。[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钓鱼》2007,(19)
近几年的鱼不好钓,为了钓鱼,我足迹遍布周围上百公里,多达几十座水库、池塘。不是收费过高就是很少有鱼咬钩,钓上的除了白鲦还是白鲦。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夜钓     
李鑫 《钓鱼》2008,(22):44-44
那是2006年的秋天,时值我学钓鱼刚好一年。虽然说学有一年了,但还是刚学会调标,真正的钓上鱼来还没有几次,每次出去钓上来的都是小白鲦、马口,甚至没上过鲫鱼,  相似文献   

4.
垂钓大白鲦     
朱剑飞 《钓鱼》2013,(19):32-32
白鲦,一种小杂鱼,是钓鱼时经常遇到的鱼类。虽然小白鲦讨厌,但大白鲦手感却不错。我常常垂钓白鲦,在如何钓大自鲦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钓深不钓浅 大一点的白鲦多在较深的水域活动,而不是像小白鲦一样在水表或浅水中嬉戏,见到饵团就一哄而上。大白鲦能长到那么大,多少是有一点经验的,同时也有一定的警惕性,会觉得深处更安全,所以可以钓深一点,我觉得在水深2/3处为宜,  相似文献   

5.
章志中 《垂钓》2006,6(9):23-24
野外垂钓时常遇到小白鲦干扰,使人不胜其烦。如何才能减少和避免白鲦闹钩?下面我就个人多年来在野河、水库垂钓的一些心得来谈谈怎样在白鲦群中钓鲫鱼。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名垂钓爱好者,多年来,一直都是在松花江边、河汊子等地钓鱼。所钓获的多数是小鲫鱼、白鲦等,偶然也有二三斤的鲤鱼草鱼等。当然也时常有跑竿断线的时候,再大一点的鱼还真没有钓上过。  相似文献   

7.
朱剑飞 《钓鱼》2012,(13):61-61
白鲦,也许是垂钓中最常碰到的鱼了,它们似乎无处不在,十分贪食,是有名的杂鱼之一。白鲦给我们带来干扰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快乐,如果钓鱼没了白鲦,反而会很无趣。无论是野钓、试饵、练竿,白鲦都是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李致奎 《钓鱼》2009,(14):1-1
不久前看到一篇介绍钓小白鲦的方法,作者告诉我们用此法一次的钓获量能达五十斤之多。五十来斤哪!我不知道作者那里的白鲦平均有多大(都知道白鲦是一种小鱼),也不知道该钓友的失钩率是多少。  相似文献   

9.
邹思全 《钓鱼》2013,(17):22-23
2010年9月12日下午,我来到云蒙湖看了看,因下了两天一夜的雨,水位上升了两米多。开车转了一圈,经常钓鱼的地方都不上鱼。11日这天,老张只钓上5尾白鲦。因不上鱼,我就打算到去年鲫鱼钓得不错的李家沟去看看。  相似文献   

10.
邹思全 《钓鱼》2009,(17):37-38
为了追逐经济利益,现在各个水域大都对外开放,收取一定的钓鱼费用。困钓鱼是一项高雅的户外运动,也吸引越来越多的生力军加入到钓鱼大军中来。时间长了,野鱼也被钓猾了,尤其是开放不收费的水域,鱼都被钓怕了,也被钓猾了,耍想钓上条像样的鱼,难,真是太难了。在经常钓鱼的地方,是除了白鲦咬钩外,就连常见的鲫鱼也很少见,更不用说其它鱼种了  相似文献   

11.
邹思全 《钓鱼》2013,(21):40-41
2012年10月27日,天气多云,阵风3~4级,气温11~22℃。尽管昼夜温差有11℃,但对晚秋的鱼影响不会很大。吃过早饭,我来到云蒙湖下的大沟野塘钓鱼。因刮风的原因,经常钓鱼的地方没人下竿,都到对面避风的地方另选钓位了,并且鱼护都已下水,看来是钓上鱼了。我不想过去,于是就在我经常钓鱼的位置下竿了。因此塘和汶河相通,鱼都是从河里游上来的,密度不大,大多是些100克以下的小鲫鱼、0.75千克以下的小鲤鱼和大量手指长的小白鲦。  相似文献   

12.
邹思全 《垂钓》2006,6(4):56-59
近几年,云蒙湖因网箱过多,加上管理不善,偷、电、网鱼成风,大鱼不肯靠岸,小鱼也越来越难钓,就连常见的小鲫鱼也不咬钩,只能钓上几条小鲤鱼和白鲦来消磨时光。  相似文献   

13.
我钓鱼使用的鱼护是参赛得的奖品——大眼圈网,50克以下的小鱼丢进去可以轻松逃掉。平时钓到小鱼,明知它会逃走也随手丢进鱼护,只图个痛快。看过2005年第八期《[can]鲦出水只有3秒钟的生命一文,顿时为已放生的[can]鲦生命揪起心来。因我个性稳慢,钓上[can]鳖鲦,从它出水到摘鱼下钩都会超过3秒钟,尤其是双钩上鱼时。难道我所放生的[can]鲦鱼都真的不能存活了吗?!很长时间我都为此事忧心忡忡。  相似文献   

14.
赵玉堂 《垂钓》2005,5(7):31-33
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在牡丹江江南兴隆镇附近水域钓鱼,遇到一位年近七旬的老钓迷,他端坐在一铧尖处的激流前,正手执一把约3米长的短竿全神贯注地垂钓。只见他左手握竿,右手操纵摇柄,随着摇“轮”收线,一条条银鳞闪烁,活蹦乱跳的小白鲦被拎出水面。没过多大工夫,他又开始摇“轮”收线,又有一两条白鲦被“请”上岸。咦,怪哉!咋没见他甩竿投钓就把鱼儿钓上来了,难道他手中的钓竿是“魔竿”?我怀着一种好奇心,走过去和他搭话。  相似文献   

15.
我钓鱼使用的鱼护是参赛得的奖品——大眼圈网,50克以下的小鱼丢进去可以轻松逃掉。平时钓到小鱼,明知它会逃走也随手丢进鱼护,只图个痛快。看过 2005年第八期《餐鲦出水只有3 秒钟的生命》一文,顿时为已放生的餐鲦生命揪起心来。因我个性稳慢,钓上餐鲦,从它出水到摘鱼下钩都会超过3秒钟,尤其是双钩上  相似文献   

16.
1998年8月某日上午10点左右,天气闷热多云。我同钓友李祖清骑车前往距城关约5公里的刘三沟钓鱼。我们两人分别在相距约6米,水边都长有一片野花生草的地方定位投饵。不到20分钟,我观察窝中有鱼星泛起,于是开始施钓。我的钓饵是红蚯蚓,钓上的全是20克左右的小鲫和小白  相似文献   

17.
“拉”白鲦     
东山 《垂钓》2002,2(6):61-61
2001年9月8日,我到辽宁省开原县南城子水库钓鱼。这个水库的白鲦鱼密度特别大,闹钩特别凶,手竿饵没到底就被抢光,海竿糟食也是一到底就没。于是我索性用“拉饵”钓起白鲦来。“拉饵”是近几年竞技钓坛出现的新技术,特别适合钓密度较大、个体较小的鲫鱼。它最大的特点是上饵时间短、上鱼速度快。  相似文献   

18.
冰钓拾趣     
张凤春 《钓鱼》2012,(3):62-63
在近几年的冰钓过程中,我和钓友们遇到了一些有趣的事情,把部分整理出来,供钓友们欣赏。 花猫作小偷 1月15日,白洋淀早已天寒地冻,我们一行五人去白洋淀的端村鱼塘冰钓。塘主养着一只黑白色的大花猫,它总是在钓友月古身边转来转去,月古钓上小白鲦、麦穗、小鲫鱼来,也都送给花猫吃。那天,它又来到月古身旁2米左右的地方,卧在冰上,  相似文献   

19.
于至凌 《钓鱼》2013,(13):38-39
2012年7月31日,我在云蒙湖钓鱼。开钓时间不长,来了两位玩海竿的钓友,在对面百米远的地方投下了30余根海竿。因手竿不上鱼,我就有一竿没一竿地钓下去,偶尔钓上尾小鲫鱼或白鲦。我们这儿虽然没有多少鱼咬钩,可对面的海竿阵地上却是热火朝天,不时传来报警器的报警声。抬头望去,其中一根海竿已经弯下了腰,竿梢被鱼拉得接近水面了。一钓友飞速跑过去,抓起竿后来个大力扬竿,只见竿子随之一个大弯腰后弹了回来,鱼跑了。  相似文献   

20.
钓友老郝     
张孚  马恒超图 《垂钓》2011,(8):72-73
老郝钓鱼有奇闻。有人说,在落坡岭水库,他一个晚上曾经钧到过26条大鲤鱼。还有人说,老郝钓小自鲦无须用手摘钩。他拿一根竹帚苗子,拴孵钩线,挂上钓饵,身边放一个塑料桶,只要手一扬竿,一道银光便钻出水面,腾空而起,钓起的小白鲦在空中自动脱钩,直接就飞进了桶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