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常心     
斯人 《围棋天地》2006,(14):68-69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不知道朋友们是否注意到了。“平常心”本来是个禅宗法语,但在围棋圈内却成了十分流行的行话。人的阅历不同,学识不一,对“平常心”的理解也不同,但从中多少都能得到些教益。围棋以外的竞技项目多种多样,却很少听人讲什么“平常心”。在现代人的生活词典里,恐怕巳很难找到这个字眼了。对拼搏进取的社会主旋律来说,它是个极不和谐的音符。说来说去,似乎只有在围棋天地里,它才散发着幽幽禅意。  相似文献   

2.
劫材说     
王元 《围棋天地》2005,(13):83-85
在前两期中,谈到了“劫”。“劫”的问题,说它复杂,真可谓千变万化、深不可测。但要说它简单,也可谓万变不离其宗——如果从认识劫争的价值入手的话。对于围棋的初学者或具有初级水平的棋友来说,只要不忘“围棋的本质是效率”,我肯定,你认识和处理“劫”的能力,甚至你的棋力,都已经进步了。  相似文献   

3.
棋内棋外     
福建联赛如火如荼,但比赛之外,一直支持福建围棋的“艺术企业家”范总的一句话却让我思索良多:“尽管我围棋下不过你们,但是围棋带给我的却一定比你多,围棋对于我来说是最大的爱好,是一种道,围棋的棋理和世界上所有的事情几乎都能贯通,这才是围棋最大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天地间征文     
《围棋天地》2008,(18):91-91
刚学围棋那会儿,某日被人问及“官子”一词的含义,这可让我顿时傻了眼。从前虽也觉得这个名词有些奇特、不好理解,却从未探寻过它的正确意义,要知道《围棋入门》我也才自学到布局,离“收官”还早着呢。  相似文献   

5.
资料     
《围棋天地》2005,(14):13-13
刀的本身并不出奇,刀的主人才能决定刀的传奇与否——小李的刀,22个年头就可以威震江湖,这本身已经劈开了某些围棋传统——从少年天才辈出的现实来看,围棋技术的可开发程度还远远没有尽头。所以你可以不喜欢小李或小李的刀,却必须承认他和它已经划开了一个时代。  相似文献   

6.
一直 《围棋天地》2000,(7):56-56
虽然自己远远不是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但还是力图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不过,在棋艺方面,我却很想在棋盘上“学坏”。私忖:围棋的本质,一言以蔽之,就是“损人利己”。当然,这里的“损”和“利”所指只是棋盘上的目数而已。倘如你的棋力强,则意味着你在棋盘上能占到人家(对手)的便宜。相反,我的棋力弱,则意味着我难免要在棋盘上吃亏。棋盘上的总地盘是既定不变的,人家多占了一目,就必然意味着我少占了一目,反之亦然。为了赢棋,除了损人利己,别无它途。既然如此,那么,在棋盘上“学坏”也就是天经地义了。  相似文献   

7.
一个年仅十二岁的职业初段告诉我:“叔叔,我不想下棋了。” “为什么?” “围棋太难了”。 如果是一个大龄职业棋手说出这样的一番话,我们似乎倒也能够接受;冲不到棋战最前沿,常年的绿叶陪衬而萌生退意是情理之中的事。而今这样的话居然从一个孩子口中说出来,我们似乎应该想些什么了。 如今整个世界的围棋形势可说足一派大好:国内、国际的各种大赛你方唱罢我登场;各种各样与围棋有关的机构星罗棋布;宣传围棋的各种的报刊、杂志与日俱增;与围棋相关的网站也铺大盖地而来… 所有的这一切郁说明围棋正向前蓬勃发展。 然而。在这一派…  相似文献   

8.
《棋艺(象棋版)》2009,(3):51-52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可刊登在围棋吧论坛上的这个故事,却温暖着我们每个人的心。围棋吧网友“无敌战鹰”原创的文章《围棋·儿子·妈妈》,以女性特有的感性笔触,将一个几岁的孩子在学围棋中成长的故事娓娓道来,同时也详细记录了一个棋童妈妈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9.
围棋的起源     
松谷译 《围棋天地》2010,(21):104-106
尧舜创始说 围棋的起源非常久远。发源于中国基本上可以肯定。但“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这些却全然无法确定。而现在想进一步探求线索亦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我们认为,围棋并非哪一个确定的人物所发明,而是在广大的民众之间自然而然产生的吧。  相似文献   

10.
棋中自有“道德经”。很早以前,听过这么一句话,“下棋好的都是好人”。这话似乎绝对了,但实际上,却是经过日积月累深思熟虑之后,对一干下棋人的品行操守的精确概括。换句话说,如果你围棋下得好,那么你想做坏事都难。为什么呢?围棋不像扑克,麻将之类有其先天性的抓好坏牌的机巧,围棋由第一颗子开始,一盘棋的行走方向和决定它输赢命运的权利就完全交给了你。因此这就决定了你必须把持一种兢兢业业、逻辑严谨的思维方式。其次,当你遇见势均力敌的对手时,任何以为对方看不见的侥幸投机、瞒天过海的简单企图,任何想一举置人死地的…  相似文献   

11.
走进哈佛     
张建东  孙纯 《围棋天地》2013,(8):114-115
春三月的波士顿.偶尔还有飞雪,冬天似乎恋恋不去。而有一个围棋活动,却已经被冠以“春天”的名字。3月23日和24日.2013年美国大学生春季围棋博览会在波士顿哈佛大学学生活动中心举行。世界冠军常吴九段作为应昌期围棋教育基金会的特别嘉宾首次登陆美国.掀起了一股“中国围棋热”。  相似文献   

12.
征子     
王元 《围棋天地》2005,(15):83-85
“征子”,是围棋中特别的吃子手段,也是初学围棋时必须认识的手段。虽然,如果仅仅是“认识”,可以说是非常、非常容易的,但本讲义却希望各位朋友在很快就认识“征子”的条件下,尽可能多的再“认识”一点别的东西——围棋的本质是效率,学围棋时提高一些学习的效率,肯定不会错。  相似文献   

13.
你问我答     
《围棋天地》2005,(1):65-65
西安的“橙色陨石”读者问:我最近买了一本了然著的围棋书《提高你的战斗力》,回家后我看见书上写着“国际围棋协会指定培训教材”。我从来没有听过有“国际围棋协会”,请问到底有没有这个组织呢?  相似文献   

14.
“韩国流”肆虐世界棋坛十余年,其实质与特点到底是什么?有人将“韩国流”称之为“暴力围棋”,笔者认为并不确切。窃以为,用“微雕围棋”来概括“韩国流”似乎更贴切些。微雕是二十世纪下半叶新兴的一朵艺术奇葩,即在体积微小的物体(如玉石、兽骨、毛发等)上面写字、绘画、雕刻,它是一种以精细为特征、在细微处做“文章”的独具风格的艺术形式。韩国流电是如此。韩国围棋虽脱眙于日本围棋,但却与过分拘泥于棋形棋理和大局观的日本围棋有明显的不同,注意从小处着眼,重视局部变化与子效,在局部施展种种精巧手段,再由局部辐射、主导全局,使局势朝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小时候看父亲下围棋就偷学棋艺,还给父亲支招儿;他经历围棋生涯50年,却仍然坚持战斗在围棋第一线,不怕输棋;他获得过无数荣誉、鲜花和掌声;他创造无数纪录,至今仍然保持着;他从“围棋皇帝”变成了“三无皇帝”;他是围棋天才,却首推吴清源为第一天才;他培养出世界围棋第一人,却不得不交出第一人的位置…… 他就是曹薰铉九段。[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鲁田 《围棋天地》2005,(21):71-73
余文宇的棋在湖南省业余界绝对不是最强的。但是有棋友戏言:在湖南,你问任何一个人:“你认识余文宇吗?”他如果说不知道,那就证明你遇到了一个不懂围棋的人。  相似文献   

17.
王元 《围棋天地》2005,(9):85-87
提笔写稿的前一天,看了电视上一个介绍我国针灸大师、院士程莘农先生的专题片,一句解说词说:“人体的穴位有361个。”真的吗?太妙了!难道人体的奥秘与围棋之间,也有什么暂时无解的联系吗?早就听到过这么一种说法:“西医,是科学;中医,是哲学。”当我们学会围棋并具有一定水平之后,就一定可以感受到,不管你把围棋当作游戏还是视为文化,围棋与科学、与哲学,都有共鸣。  相似文献   

18.
杨佑家 《围棋天地》2005,(24):53-61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这句话用在围棋上是再合适不过了,因为围棋别称“方圆”,是方和圆的最基本的组合体,而围棋又有它自身的游戏规则。  相似文献   

19.
品“弈”     
弈,造字者专为围棋造的字,妙极! 专为围棋造的?有根据吗?有。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弈,围棋也。”《新华字典》说,弈只有两个解释:1,古代称围棋;2,下棋。意思就是,作为名词,弈指围棋;作为动词,弈指下围棋,都只与围棋有关,除此以外,没有别的意思。当然,你有无穷大的权利嘲笑,这样的理解“不会举一反三,很不与时俱进”,然而,我有近乎零的义务替造字者说一句“可爱的实话”:问那个年代,象棋、军棋、跳棋——“是何东东”?  相似文献   

20.
在明治时代之前,围棋是“琴棋 书画”四艺中的一种,在日本被视作 是一种非常优雅的艺术。在西洋舶来的文化中,由于也有音乐和美术,所以,在日本的学校教育中,很顺畅地保留了相关的一些内容,但惟独围棋被排斥在外,下围棋好的孩子受到大家的轻视。这种现象至今依然存在,中小学生有足够多的在校学习音乐和美术的时间,但在校学习围棋的学生却少而又少。 在这方面还有另一个例子,岩波书店是日本字典、辞典等工具类出版物方面最大、最有权威的一个出版机构,它出版的《广辞苑》是最为权威、涵盖面最广的一部百科全书,但是,其中却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