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对西北农村地区一个县域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工作进行田野调查,发现该县学校布局调整存在四种模式:(1)一餐走读模式;(2)校车接送模式;(3)一餐走读与校车接送相结合模式;(4)寄宿制办学模式。科学合理的选择和使用适应本地区的客观实际情况的学校布局调整模式,首先是建立在各方利益主体(政府、教师、学生和家长)有效沟通和积极协商的机制基础之上,其次是各方利益主体不囿于寄宿制办学模式的桎梏,多元化的选择学校布局调整模式,基于本地实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性的解决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2.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使灵石县学校实现了办学条件历史性的变化,学校布点、办学规模趋于科学合理,规模办学的质量和效益得以显著提高,全县教育步入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良性发展的快车道。通过布局调整,共创建寄宿制小学36所,寄宿学生达到4098人。这么多寄宿制学校集中了这么多幼小孩童住宿就餐、学习生活,在全新的办学模式下,强化寄宿制学校的管理,特别是食宿安全、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成为灵石县教育探索和实践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有效落实,农村学生逐渐减少,为了实现规模办学,优化教育资源,很多农村地区都加快了学校布局调整的步伐。农村寄宿制学校随之逐渐增多。因此,如何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提高寄宿制学校教学质量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根据我校工作的实际,我认为在寄宿制学校的管理上。必须做好“两个转变四个结合”。  相似文献   

4.
由于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出现了大量的寄宿制学校。这种办学模式优化整合了教育教学资源.有利于学生自理、自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教育教学成绩的提高。随着寄宿生越来越多,寄宿制学校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寄宿生的安全问题尤其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5.
大连枫叶学校创建于一几几五年,是由辽宁省教育厅和大连市教育局批准没立的一所基础教育中外合作学校,高中部分为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实施全寄宿制管理,四个校区在校人数共计3120。枫叶教职员工约600人,其中中方教师250人,加拿大外教70人。学校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各类教学设施设备齐全、先进。  相似文献   

6.
洛龙区第一实验小学是洛龙区教育局投资创办的一所现代化寄宿制小学。"为成功奠基"是学校的办学宗旨,"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是学校的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7.
《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7):155-155
从2009年至2010年,云南省政府办公厅两次制定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并召开推进会,要求各地以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为契机,以集中办学为方向,以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效益为目标,大力发展寄宿制学校,有侧重地对区域内的中小学进行了布局调整。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创业,加上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一批全寄宿制学校随之诞生。建立寄宿制学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教育资源的配置,提高了教育的投资效益和办学质量,但是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也逐步显现。从寄宿制本身探寻引发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对有针对性地开展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问题探析1.封闭式管理引发的压抑心理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全国许多地区都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进行了调整,大力推行寄宿制教育。特别是我县,学校布局调整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全县各农村乡镇都实现了一乡一校、寄宿制办学。这些寄宿制小学的学生,大多数来自撤并前规模较小的学校,实行寄宿制前其课余日常生活多由父母家人照顾,实行寄宿制后学习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而学生年龄都比较小,过早地离开家庭独自生活,家庭亲情氛围的缺失和对学校集体生活的不适应,必定给其心  相似文献   

10.
考察寄宿制学校利弊需要分清两类问题,一类是由“寄宿制”自身性质所导致的问题;另一类是在特定背景与环境下引发的问题。从寄宿制学校自身来说.其有利有弊,不能从绝对意义上说寄宿制学校与非寄宿制学校孰优孰劣。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以后,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突出,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这与布局调整后寄宿制学生人数大幅增加、寄宿学生的低龄化、受教育者的上学成本增加、农村学校撤并缺乏程序公正、寄宿制学校软硬件建设较差及管理不规范等都有很大关系。为了尽量减少布局调整后寄宿制学校所存在的问题,需要谨慎撤并低年龄段小学,防止寄宿学生的低龄化:对已经在运行的寄宿制学校,必须尽快完善配套政策,保障投入、完善寄宿条件、加强师资建设、规范管理等。  相似文献   

11.
农村寄宿制小学是我国在调整中小学布局、整合办学资源的形势下产生的新型办学组织形式。就目前我国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办学情况而言,存在着如下困难与问题:学校在学生生活、安全、心理健康等方面责任重大,办学管理难度增加;教学内容单一、学习时间增加等问题,挑战着农村寄宿制小学的教学管理;产生了诸如办学设施与经费不足、教师工作负担沉重等学校外部管理体制方面的新问题。这些问题已突出地摆在几乎所有农村寄宿制小学面前,并严重困扰和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对于农村寄宿制小学这一新生事物,政府部门和教育界极有必要在学校管理、课程教材教法、基础设施建设、教师工作职责、政策法规等多方面进行全面审视、科学谋划,改革其中不适应的内容,激发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办学优势,弥补或遏制其发展中的种种缺失,以期获得农村寄宿制小学办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H县是中国东北长白山区的一座小城.由于地理位置等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多年来H县的教育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就是这样一个教育特殊县,在经过了寄宿制学校的初尝成功后又进行了全县学校大规模舻布局调整,那么,H县调整是怎么具体实施的?调整后的学校布局是怎样的?学校布局调整后对于教育行政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都有何影响?研究者带着这些疑问进入H县实地考察了该县的学校布局调整历程.  相似文献   

13.
《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4,(1):i002-i002
大连枫叶学校创建于1995年.是由辽宁省教育厅和大连市教育局批准设立的一所基础教育学校,高中部分为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实施全寄宿制管理,四个校区在校人数共计3120人.教职员工约600人,其中中方教师250人.加拿大外教70人。学校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各类教学没施配备齐全.先进,成为东北最大的民办学校之一。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吉林省结合民族中小学布局调整,大力发展民族寄宿制学校,采取一系列倾斜政策,强化学生宿舍和食堂的管理,确保寄宿制质量。不断适应新形势,不断创新,建立寄宿制新模式,实现寄宿制形式多元化。目前,全省民族寄宿制学校有125所,占全省民族学校总数的52%,住宿学生数占民族学生总数的22%。寄宿制学校已成为我省民族教育有效的办学形式,成为民族教育的生力军。一、调整民族中小学布局,大力兴办寄宿制学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省民族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挑战之一是,由于大量农村朝鲜族人口向城市流动,加上朝鲜族出生率逐年下降,导…  相似文献   

15.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学生上学距离变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产生了是"提供校车服务"还是"发展寄宿制学校"的两难选择。从成本、安全、教育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发展寄宿制学校是更好的选择。地方政府要继续把就近入学和发展寄宿制学校作为未来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主方向,不能盲目地不考虑实际地发展校车系统。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快速发展,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加快布局调整步伐,办好山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已成为当前巩固“普九”成果,提高两基水平的关键。我校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从1998年就开始集中全乡中、高年级学生,实行寄宿制教学管理,至今已有16个年头,从中摸索到  相似文献   

17.
莫让支教变了“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学年的城区教师下乡支教活动又开始了。为解决农村学校教师不足问题,如今许多地方在实行城区教师下乡支教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农村教育的发展。但不容忽视的是,一些地方的支教由于变“位”而变“味”。一、变“味”的表现1.名单到位,人员不到位。每学年初,各支教学校按照当地教育局支教工作整体安排,上报支教教师名单,但出现了支教教师名单到达受援学校,教师本人却不到位的现象。原因有三:一是支教教师本人与受援学校协商,每人出不等的请人代教费。这完全违背了下乡支教工作的初衷。二是支教学校不合理的安排。个别支教学校把即将调…  相似文献   

18.
教育布局调整的日渐深入,规模办学模式已基本形成,规模初中同时成为寄宿制学校,学生每天24小时全部在学校度过,于是如何通过多种渠道丰富住宿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便成为迫在眉睫的首要问题,的确值得我们广泛的研究和深入探讨.在全国上下都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今天,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村教育结构布局调整的深入实施,寄宿制学校已成为农村教育的主流。为了丰富寄宿制学校学生学习与生活,各学校纷纷组建各种学生社团,以实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办学愿景。然而,在活动实践中却表现出了学生兴趣不浓厚,教学成果不明显的弊端。究其原因,主要是存在学校社团活动形式随意化,教学内容碎片化,教学评价单一化等一些问题。要想让农村寄宿制学校社团活动真正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平台,社团活动课程化是唯一渠道。  相似文献   

20.
农村寄宿制办学,是布局调整规模办学的一种可行性探索,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可以极大地推进农村学校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主要表现在: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加强学生的科学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生活、劳动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