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莉 《声屏世界》2013,(11):66-66
新闻拒绝卖弄文采、堆砌辞藻,但从不拒绝文采,以让人赏心悦目。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新闻文采要缘事而发、淡中有味。这就是说:一方面,新闻需要文采,用文采来消除平铺直叙的“文件味”“工作调”“总结腔”.增添吸引力和感染力;另一方面,新闻的文采要张弛有度,顺势而为,适可而止,“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语言要准确、生动、凝炼,不能哗众取宠、长篇大论、拖泥带水。  相似文献   

2.
一些青年新闻工作者凑在一起,谈起某些老同志采写的新闻作品,往往议论道:“缺少文采,干巴巴的。”“英雄割剧虽已矣,文彩风流今尚存。”(杜甫《丹青引》)舞文弄墨的人,谁不希望自己的文章文采飞扬?可是,新闻作品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文采”呢?有的青年记者以为,华丽的词藻多些,景物、天气、人物心理动作描写细些。这样的文章才有“文采”。所以,在一些新闻作品(特别是人物通讯)中,一些同推进情节、塑造人物毫无  相似文献   

3.
言以文远“传”以“播”重 如持“新闻无学”观点者,一些人认为新闻不过是向受众传达信息而已,不需文采;或日新闻是“易碎品”,以“快”取胜,无暇雕琢以显文采。此是对新闻的偏见、浅见或日谬见、成见。 诚然,新闻非文学,其价值在实事本身,其美在其“自然景观”。但自然景观再点缀、衬托以人文景观。如泰山之岱庙、玉皇阁,西湖之白堤、岳墓,“自然景观”则更见其美,新闻实事则愈显其贵。刘勰说“言以文远”。纵览古今中外传世之作无不立意高古,文采飞扬,最典型者莫过千古传颂的唐朝王勃之《滕王阁序》,其名句“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相似文献   

4.
刊林漫步     
怎样才能把新闻写得富有文采呢?丁言鸣撰文认为,按照新闻写作的规律和要求,可从五个方面来努力: 一、让眼睛变得更明亮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了,“看人先看面,看文先看题”,似乎成了一般读者的习惯。从标题入手,使新闻的眼睛变得更明亮,是增加新闻文采的一个途径。二、让眉目变得更清秀如果说标题是新闻的眼睛,那末导语  相似文献   

5.
一些青年新闻工作者凑在一起,谈起某些老同志采写的新闻作品,往往议论道:“缺少文采,干巴巴的。”“英雄割剧虽已矣,文彩风流今尚存。”(杜甫《丹青引》)舞文弄墨的人,谁不希望自己的文章文采飞扬?可是,新闻作品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文采”呢?有的青年记者以为,华丽的词藻多  相似文献   

6.
一九九○年四月五日到十四日,我有幸参加了江苏省新闻学会和南通市新闻学会主持的一九八九年度全省报纸好新闻的评选工作。好新闻是众多新闻作品中的佼佼者,无疑应当是品位最佳、价值最高、文采最好的。但是如何确定品位,如何衡量价值,如何看待文采?它不象物质产品那样,有明确的考核依据和全国统一的标准,而新闻作品是精神产品,由于理论修养、业务基础、实践经验上的差异,认识和掌握  相似文献   

7.
易水 《新闻知识》2000,(5):35-36
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他认为一个人如果朴实多于文采,不免粗俗.文采多于朴实,又不免虚浮,朴实和文采要配合适当,才可以称得上君子。写新闻何尝不如此?光有材料.五要素也具备,却缺乏文采,就难免枯燥乏味,而文辞华丽,却没有实际的内容,就像给丑女浓施粉黛,只能给人虚假的印象,同样不受欢迎。只有“文质彬彬”,才能称为好的新闻。 过去,由于“四人帮”的破坏,以及新闻队伍素质不高,“质胜于文”的现象比较普遍,八股文、大话、套话、材料语言满天飞,根本谈不上什么“文”。孔子还说“…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有一种观点:新闻报道只需要信息不需要文采。某报一位新上岗的记者沮丧地告诉笔者,他的领导一脸正色地对他喝斥道:“记住,新闻要的是信息,别卖弄什么文采了!”而笔者一位同事的博客上.也为此话题一度引起争论。那么.新闻报道除了新闻信息之外,还要不要文采呢?  相似文献   

9.
1、避免“文”而不“实”。并不是说新闻语言就不需要文采、不需要艺术,如果一味追求“实”而忽略“文”,新闻语言就会陷入枯燥、乏味的境地:新闻语言也需要创新、需要适合新闻语言的艺术创造。  相似文献   

10.
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要对每次新闻事件都能实现相对完美的报道,就必须具备正确的新闻观念、日臻理性和成熟的业务技能及完美的表现风格。也就是说,要做到用敏锐的眼光发现新闻,用哲学家的思辨去分析新闻,用作家的文采去表现新闻。  相似文献   

11.
新闻散文化是报纸宣传报道创新的一个热点,是新闻写作的趋势和潮流。新闻在坚持真实性、时效性的基础上传播信息、追求适当的散文化写作,不仅改变了从前报纸的枯燥无味,使新闻作品变得生动鲜活、文采清新、意境深邃,还使新闻宣传报道的作用和价值得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和实现,大大增强了新闻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2.
现在的新闻是越写越有文采了。面对这么多美不胜收、赏心悦目的新闻作品,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严肃的理论问题:新闻是否也应该追求或具有美学价值?关于什么是新闻,时下我国绝大多数新闻理论著作采用的仍是陆定一于1943年在  相似文献   

13.
在不少作者和读者心目中,新闻评论包括专栏评论的先天性的弱点就是枯爆、干巴,缺乏文采。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就像一切文章一样,新闻评论完全可以写得生动活泼,文采飞扬。在这个方面,专栏评论具有更大的优势。这是因为,专栏评论是署名评论,在报纸上又都是属于“花边文章”,因而它比评论员文章、编者按语  相似文献   

14.
古典文学特别是古诗文是中华民族前人留下的传统文化瑰宝。在新闻作品中,从标题到正文,时常能看到古诗文的影子。应该说,在新闻写作中适当地引用、化用古诗文,可以增加新闻作品的文采,增强可读性,提高新闻作品的审美价值,对成就一篇优秀的新闻作品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范以 《军事记者》2008,(3):51-52
近读刘勰的《文心雕龙》,又常看报端稿件,于是便把古人的“文心”与现人的“笔法”联系起来,颇感一些新闻稿件文采淡化,语青表达方式索然无味。为此,借“雕龙”的古训和文法,谈些有关文采的话。  相似文献   

16.
近读刘勰的《文心雕龙》,又常看报端稿件,于是便把古人的“文心”与现人的“笔法”联系起来,颇感一些新闻稿件文采淡化,语青表达方式索然无味。为此,借“雕龙”的古训和文法,谈些有关文采的话。  相似文献   

17.
朴实无华写新闻严介生为了增强新闻的可读性,我们要从多方面努力,使报道的事实更新,内容更实,思想更深,角度更巧,同时在语言上下力气,使之有文采。文章的文采,好比女性的梳妆打扮,是“浓妆”还是“淡抹”,完全可以按照各人的长相、爱好和不同场合的氛围,自由选...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篇新闻精品、佳作,不仅要立意深刻,内容高雅,而且要结构新颖,写得精彩,字里行间溢出文采,读之琅琅上口,让人爱不释手。然而,目前报刊上的许多文章和新闻,却写得平平淡淡,读来无味无采无奇,不那么吸引人,缺乏可读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缺少文采。 古人认为:说话要动听,就得讲究辞令;文章要耐看,就得讲究文采。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也这么讲:“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倘若文章没有文采,怎么能吸引人看,又怎能持之久远呢?  相似文献   

19.
从细节中寻找评论的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好的新闻评论应该具备判断力准确、注意力深远、文采飞扬等特点。因此,在新闻评论写作当中,作者在关注新闻事件,从宏观层面进行评论的同时,还可以关注新闻事件中所透露出的新闻细节,从新闻细节中找寻新闻评论的切人点。细节之中见精神,小细节中隐藏着大道理,  相似文献   

20.
文采主要是指文风、辞章修养同题。一篇好的新闻评论,不仅要做到思想内容正确,说理的方式也要讲究辞章,要写得有文采。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苏东坡也说:“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矣。”古人讲的这些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