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总想写写他,他是个大家。在当代文学界,陈廷一被誉为我国传记文学的扛鼎作家,在传记文学界素有“南叶北陈”之称:上海的叶永烈以写北京的“四人帮”蜚声文坛,而北京的陈廷一则以写上海的“宋氏三姊妹”闻名遐迩。梅洁先生10年前在《新闻出版报》上发表文章道是在当代中国“读传  相似文献   

2.
有时我想,中国人大概很难想象汉语对大多数的西方人来说有多么的困难。把汉语的音和调说正确简直太难了。一次我们在课堂上做练习,老师让我们说出一个词,然后同学们得说出它的同义词。每当一个同学说完以后,老师就把那个词写在黑板上。有个词我的意思是想说“打算”,可老师写在黑板上的是“大蒜”。然后她问我:“你喜欢吃大蒜吗?”同学们都笑了,因为当时我  相似文献   

3.
寇丹 《文化交流》2004,(4):29-31
王世襄先生在年届90时(2003年),荣获该年度全国杰出文化人物奖。这一年,他赠我的一幅书法中有“我身仍半属湖州”一句(见图),这就使我与他攀上老乡关系了:他,确是长住北京的半个湖州人,而我,却是长住湖州的半个北京人。他在中国高层圈和海外汉学专家中,为世人瞩目,他的人品道德,在我心目中真愿意称他是“平民国宝”。元代戴表元有首写浙江湖州的诗:“山从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而王老步戴诗韵的首句,就是“儿时依母南浔住”,你道他儿时怎么会在湖州南浔镇度过?原来他的外祖父金焘是南浔人,清同治十…  相似文献   

4.
"礼尚往来"     
某市企业急需流动资金,几次向银行中请贷款未获解决,以致惊动上级领导“关心”后,银行方面仍坚持“照章”办事。负责具体协调此事的某领导秘书招来企业领导谈话,轻语:“送的力度要再大一些,力度不大哪行?”  相似文献   

5.
在一些城市流传着这样一个“三快三光”的“危改”民谣:开发商“三快”——快拆、快盖、快卖;旧城“三光”:房拆光、人搬光、树砍光。有人调侃,现在的中国——CHINA就是“拆啦”!的确是一种很苦涩的谐音,也不失幽默。但是,CHINA变“拆啦”,我们不痛心吗?  相似文献   

6.
赢得"过客"     
赢得顾客,是企业赢得市场之本。应当怎样去赢得顾客呢?笔者以为,须首先赢得“过客。”泰国一位酒商曾别出心裁地在曼谷繁华的大街上造了一个小木屋,四周打上个小圆孔,并挂上一块写着“不准偷看”四字的醒目标牌,诱发过往行人的逆反之心,策划者越是不让偷看,行人们越是想看个明白。结果引来了无数的“过客”,通过小圆孔扫描看到的是“美酒飘香,请君品尝”的诱人字样,而偷看时鼻子所处的位置,又恰好是一坛敞开的美酒,散发出浓郁的香味,这对那些过客来说,真乃挡不住的诱惑,于是一个个慷慨解囊,争相购买。香港弥敦道有家珠宝公司,在橱窗里陈列着…  相似文献   

7.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这是1000年前唐朝诗人白居易笔下一个穷困潦倒的卖炭翁的悲惨形象。如今坐落在杭州清河坊的“卖炭翁”店铺,情景则完全不同:他那店面装饰得如同一间精美的工艺店,不仅炭价不菲,  相似文献   

8.
《职业圈》2004,(11)
这天快下班时,“应有尽有”百贷公司的老板问一个售贷员:“你今天做了几单生意?”“一单。”年轻人回答道。“只有一单?你卖了多少钱?”“300,000美元。”售货员回答道。“你怎么卖到那么多钱的?”目瞪口呆、半晌才回过神来的老板问道。“是这样的,”售货员说,“一位男  相似文献   

9.
拜泉县有野生梅花鹿种群?许多当地人不相信,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我也不相信,因为我从前没有听说,更没有看到过。有关科研部门也未对这个种群做过专题研究,以至于我在写这篇文章时,找不到权威人士对这个种群作出更科学的定论。但我确实拍摄到了拜泉县的野生梅花鹿种群,才敢斗胆提笔写这篇文章。拜泉县位于黑龙江小兴安岭余脉向松嫩平原的丘陵过渡带,与小兴安岭相连,是全国闻名的生态农业示范县。林地内主要生长着未遭到开垦破坏的原始次生林和覆层林,这正好适合梅花鹿藏身和生存。与国富林场毗邻的东兴林场与小兴安岭相连接,也符合小兴安岭的…  相似文献   

10.
一浙江宁海有个剧种叫“平调”,平调有出传统戏叫《金莲斩蛟》,后来改编为神话剧叫《银瓶仙露》,戏里有个角色叫独角龙。独角龙的表演非常有意思,嘴巴里可含十颗猪獠牙,人们在台下看到:独角龙的嘴里先出现两颗,接着四颗、六颗渐次增多,能上下翻动,左右开放,颇有川剧“变脸”那样的“特技”和“绝招”,这绝招当地叫“独角龙耍牙”。浙东的观众若说起平调,最爱点看独角龙的戏了。若在乡间演出,男女老少便会奔走相告。“独角龙耍牙”成了平调的品牌,现在又被国家文化部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独角龙这个名字有点怪,它是个什么东西呢?我在家乡…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记者:现在许多企业家已经意识到:一个企业真正有价值、有魅力、能够流传下来的东西,不是产品,而是文化.在企业的发展中,企业文化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他们对企业文化尤为重视.但和企业的员工交谈时我们发现,许多企业领导和员工一谈到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组织的一些文体活动,就是墙上的标语、桌上的简报,就是企业搞的一些公益活动,对企业文化的概念好像不是很清楚,您能从专家的角度,给出一个企业文化的定义和定位吗?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春季,我在《参考消息》上看到一篇中国人写的报道,文中介绍了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挑选吉祥物的方案,文中排列着4张热门候选图片,它们分别是孙悟空、大熊猫、大老虎和兔儿爷。我瞧着怪有趣,就拿去给启功老爷子看。走进启功先生的书房,他刚吃完早饭,正端坐在圆椅中品茶,听我这么一说,他就拿起放大镜看了起来。不想刚看了一会儿,竟乐得哈哈大笑起来,只见银白色的长寿眉在他的眼眶上来回舞动,耳朵也被嘴角牵掣着跃跃欲跳,只见他手持放大镜指着兔大爷说:“你瞧你!想上奥运会啦?”说起兔儿爷,启功先生打开了话匣子:“如果现在要我投票,我就投…  相似文献   

13.
黄苗子、郁风这对在文坛活跃了大半个世纪的“神仙侣”,如今一个高寿九十,一个也已度过米寿。他们年事虽高,身体尚健,偶有灾病,终是安然痊愈。在一些会议或活动中,时或见到他们的身影,他们的交往对象更多的是他们的老友。在那个圈子里,有他们的童年记忆,有他们的壮岁豪情,更有他们不老的思索和乐天的精神……笔者这几年有幸直接或间接参与了他们的一些聚会,现摭拾一二,以供广大读者一瞻他们的风采。(一)1999年10月20日。“二流堂”(注)的老朋友为“堂主”唐瑜祝米寿,岳父母高集、高汾嘱我写一副对子,我写了这么十四个字:百岁风云千岁宴一流…  相似文献   

14.
冬冬 《职业圈》2006,(6):32-33
春运高峰的火车上,常常遭遇“内急”的尴尬:拥挤的车厢,若想“方便”一下谈何容易!一位西北打工妹回乡时就遭遇了这种尴尬事,但她却从中发现一个商机:推销成人尿不湿!给孩子准备的“尿不湿”,成年人会接受吗?事实上,她不仅推销出去了自己的“前卫产品”,还过上了月赚2万元的舒适生活呢!  相似文献   

15.
在前年的一篇论文里面①,我曾经引述到葛兰言(Marcel Granet)对于“齐鲁夹谷之会”的评论,葛兰言是二十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中国学家,他在《古代中国的舞蹈与传说》一书中,曾经注意到“齐鲁夹谷之会”,这件事记载在《春秋谷梁传》鲁定公十年:颊谷之会,孔子相焉。两君就坛,两相相揖,齐人鼓噪而起,欲以执鲁君。孔子历阶而上,不尽一等,而视归乎齐侯,曰:“两君合好,夷狄之民,何为来为?”命司马止之。齐侯逡巡而谢曰:“寡人之过也。”退而属其二三大夫曰:“夫人率其君与之行古人之道,二三子独率我而入夷狄之俗,何为?”罢会。齐人使优施舞于鲁君之…  相似文献   

16.
水上水 《职业圈》2006,(12):12-14
修鞋也能成为百万富翁,你相信吗?在深圳,一位名叫洪永世的打工者就一直坚信这一点,并构想如何把修鞋这种被人们认为“低贱“的行当做成一种事业。他费尽心思,几经”折腾”,终于想到这样一个绝招:把修鞋摊办成“鞋子医院”,帮你的鞋子“把脉”、“划价“,然后根据不  相似文献   

17.
"游必有方"和"粪土之墙"正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里仁》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句中“方”,《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保存了汉代郑玄的解释:“方,犹常也。”宋代邢昺进一步解释为“常所”,目前的《论语》注本大多把“有方”解释成“有固定的地方”,联系先秦时期其他典籍中“有方”的用例,“有方”义为“有道理”或“有原因”。《论语.公冶长》有“粪土之墙不可杇也”,现存《论语》的各种传世古注中,没有关于“粪土之墙”的解释,近年出版的《论语》注本,则多把“粪土之墙”解释为“污秽肮脏之墙”;《说文解字》:“粪,弃除也。”可见先秦时期“粪”是动词,是“弃除”的意思,那么,“粪土之墙”应以解释为“剥落泥土之墙”为宜,这样的墙,才真正“不可杇”。  相似文献   

18.
“喂喂,你是江苏盛泽老张呀?前天装去的青鱼销得好不好?噢噢,不错,好!那么我明天再给送一车去!……” “喂,绍兴老李吧?!你好!你那里这几天纺机的行情怎么样?嗬!那我今天下午再装50台无梭织机、经编机去。好么!晚上7点准定运到!……”  相似文献   

19.
外号严胖子的严晨,成了江南旧书业世家严家两世的传人。一篇访问记上如此写他:因为严胖子的存在,杭州的旧书业居然续上了中断40年的旧梦……新华路明宅有他的铺子,名叫宝贻斋…… 《杭州市志》在弥漫的史料间隙漏出了一个光亮的句子:“(1958年)私营的拜经楼、宝贻斋、文艺三家旧书店,合并为公私合营古旧书店。”  相似文献   

20.
蓝屿 《文化交流》2006,(6):26-30
2000年9月30日上午,正在北京参加全国劳模观光团的海盐县特种纤维织造厂厂长赵荣华的手机突然响起,一个熟悉而又略显陌生的声音传来:“是荣华吗?”赵荣华不由一愣,脱口而出:“哦,是先生。”“先生”,是原浙江海盐衬衫总厂职工对有着中国企业改革第一人之称的厂长步鑫生的习惯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