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中等艺术学校普遍开设了声乐学科.但在其教学过程中存在进度慢、成功率低、水平不稳定的问题.原因在于学生无正规的声乐训练,音乐基础知识薄弱,处于声乐启蒙教育时期.所以,声乐教师在教学中应懂得声乐的发声原理,因材施教,注重声乐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声乐艺术活动是通过创作——作品——演唱——欣赏的审美过程,在声乐美的构成中,蕴含着关的各种因素。它有综合美,因为声乐的音响中综合了人类的语言成分,是诗词的语言音乐与音乐音响的有机综合;它有个体美,因为声乐中体现了歌词的语言关、曲调的旋律美、演唱的声腔美、形体的动作美等等,这也说明声乐艺术美的创造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美的因素,按一定美的规律构成的具有特定特征的整体。  相似文献   

3.
陈蔚 《毕节学院学报》2007,25(1):111-115
声乐艺术是一门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综合艺术。语言是声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歌曲的旋律大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语言能直接、准确地传递词曲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感受,这是其它任何音乐形式都不能与之比拟的。因此歌唱语言的准确掌握运用,是歌唱技术的重要训练课程。声乐语言是音乐化的歌唱性语言,通过音乐的造型手段使语言音乐化,使语言更富于音乐的旋律节奏感与歌唱性。作为一个演唱者,需要同时紧密地掌握声乐作品的语言和音乐这两个因素,既以语言为基础,又以语言与音乐的统一作为声乐艺术的创造方法。中国传统声乐理论涵盖着科学的演唱方法,先辈们总结的五音、四呼、十三辙是关于吐字的规律性概括,含义深刻,内容丰富。  相似文献   

4.
音乐欣赏课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中尤为重要的一门课程,但音乐欣赏中的重要环节——声乐鉴赏,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通高等学校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本文详细阐述了声乐鉴赏课在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中的审美价值,并从客观方面分析了声乐鉴赏课在现在普通高等学校中的教学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想法,  相似文献   

5.
声乐教学是院校音乐学科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声乐艺术认知的深入,声乐教学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备受社会公众的关注。近年来,音乐艺术不断向多元方向发展,人们对于音乐艺术的审美也趋向于多元,这对院校声乐教育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多元演唱能力,也要求学生具备更多个性特征以及创意创新性思维,来促进我国声乐艺术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声乐教学中直接引入多媒体音乐教学手段,使音乐教学直观化,拓展了声乐教学的领域。多媒体音乐教学手段的运用,使声乐艺术在实践中得到认识上的升华。  相似文献   

7.
笔者结合多年高等师范音乐专业声乐教学实践的经验,从整体乐曲的示范教学方法、乐曲艺术处理的示范教学模式、声乐教师"身教"在教学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实践中声乐教师的示范性与引领性等方面对音乐声乐教学进行了探讨,以期不断提高专业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8.
声乐是人类音乐世界里最早诞生的艺术形式,同其他音乐艺术形式一样,表现"美"——"音乐美"是它最终的表现目的和本质特征。正是这种本质的特征和目的,决定了每位从事歌唱的人具备音乐美的素质、展现音乐美的能力的重要性。声乐教学是承担培养音乐美任务的初级载体,忽视音乐美的培养,则无法赋予歌唱以更高层面的艺术魅力。只有在训练科学的演唱技巧上贯穿良好的音乐美感培养,才是使作品及演唱拥有不息艺术生命力的强大源泉。  相似文献   

9.
声乐作品——歌曲是音乐作品中唯一一种通过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的有机结合,来揭示人性;抒发感情;唤起听众共鸣的艺术形式。其存在价值及所产生的艺术感染力是通过歌唱家或演唱者的演唱体现出来的!因此,在高师音乐教师教育的声乐教学中,对声乐作品的理解与诠释——二度创作和歌唱的艺术表现——表演,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笔者结合多年高等师范音乐专业声乐教学实践的经验,从整体乐曲的示范教学方法、乐曲艺术处理的示范教学模式、声乐教师“身教”在教学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实践中声乐教师的示范性与引领性等方面对音乐声乐教学进行了探讨,以期不断提高专业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声乐有其独特的发展历程,在其特定的历史和现实环境中,俄罗斯声乐形成了区别于欧洲音乐的艺术特点.由于政治、历史以及地域等方面的原因,俄罗斯独特声乐魅力和音乐特点对中国近现代声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最主要体现在对中国声乐模式的建构,优化和完善了中国声乐演唱方式以及对中国近现代声乐教学事业的发展推动三个方面.在现代音乐发展趋势下回顾俄罗斯声乐发展对中国声乐领域积极影响的同时我们也要审视和思考在这种音乐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适时调整,不断推动中国声乐继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声乐是音乐艺术的一个重要形式,是以人声,歌词为材料,通过有的乐声在时间的流中创造审美情境的表现艺术,在声音-作品-情感共同组成的声乐艺术中,音乐作品是桥梁,是载体,声乐技巧的运用是手段,是方式,思想感情的表达是最终目的,是声乐艺术的灵魂。  相似文献   

13.
语言在声乐演唱中具有着重大意义,它是构成声乐艺术的一大基础.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了语言,歌唱也就失去了灵魂,所以语言既是声乐作品创作的基础,也是声乐演唱的基础.歌唱艺术最大的特点是语言与音乐高度结合,歌唱只有通过纯正的咬宇与发音,才能创造出内容深刻、丰富而又动人的音乐形象,从而在歌曲的思想内容、音乐主体的理解与表现上体现出了鲜明的艺术性,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任何一个有成就的歌唱家,要想发挥本民族的声乐艺术,无不对自己本民族的语言进行认真的研究.本文着重探讨我国的语言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高校声乐教学中提升音乐修养的重要性为基础,提出了创新高校声乐教学、提升学生音乐修养的途径,即扎实演唱功底,创新声乐教学艺术;强化作品分析,提升音乐修养艺术,并举以案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声乐演唱中跨界现象变的尤为突出,充分体现出现时代对声乐唱法的新要求。文章通过高校音乐专业中声乐演唱中出现的各种音乐元素,音乐形式,各种唱法的融合,指出声乐演唱跨界的出现不仅有无穷魅力和艺术价值,顺应了时代的潮流,还有利于促进声乐界的百花齐放。各种唱法,各种风格相互借鉴及融合,能够促进我国声乐艺术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杨婷 《华章》2010,(31)
声乐演唱是音乐艺术的一个重要形式,是以人声、歌词为材料,通过乐音在时间的流动中创造审美情境的表现艺术.在声乐演唱技巧、艺术表现修养共同组成的声乐艺术中,技与艺向来是歌唱中血肉相连的两个部分.技巧与艺术是声乐演唱中紧密相连的两部分.  相似文献   

17.
民族声乐是我国音乐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璀璨奇葩,这朵绚丽之花现如今已经开在了大学音乐课堂里。当代民族声乐是我国几千年来文化艺术的弘扬和继承,高校音乐专业把民族声乐作品纳入教学内容中,对民族声乐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各大高校对民族声乐教学的重视程度不一,教学大纲、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有较大的出入,对民族声乐的理解、想法和教学更是千差万别,这种状况对于我国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和发展极为不利,尤其对于建设中国声乐学派更是不利。当前高校民族声乐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已被作为主要课题进行研究,这是深化民族声乐教学改革与提高  相似文献   

18.
声乐艺术是迄今诞生最早,与人类生活联系最为密切,同时又最能直接表达人类情感,从而产生情感共鸣的一类艺术。西方音乐整体上是由两条线索而发展的,在声乐的范畴中也可以这样划分。意大利的歌唱艺术早在13世纪就有了初步发展,文艺复兴时期后,声乐艺术完成了由原来理性的宗教艺术到感性的感情艺术的过渡,从17世纪末开始,意大利歌剧更加注重于声乐炫技,使得花腔和装饰音的演唱方法日渐成熟,一直到18世纪时,声乐演唱的技巧趋于顶峰。随后先锋音乐开始出现,这个时期出现了印象派音乐、表现主义音乐、新古典主义音乐等乐派。表现主义音乐强调直接表现人的心灵世界,它的主人公主要是那些在大城市中生活的"小人物",主要创作手法是由勋伯格创立的十二音体系,音乐多为无调性或自由调性的音乐,有勋伯格的学生贝尔格创作的悲剧《沃采克》便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  相似文献   

19.
《滁州学院学报》2021,(1):54-57
声乐艺术的"跨界"现象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引起中国声乐界学者的关注,然而"跨界"现象的理论成果并不多。近年来兴起的音乐歌唱节目中"跨界"演唱现象增多,通过研究几档有代表性的声乐性歌唱节目,对"跨界"演唱现象的起因、本质、类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今后声乐艺术的发展、声乐唱法的贯通融合、高等师范院校中声乐教学理念和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多元化思考。  相似文献   

20.
声乐是一门技巧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艺术科学,是语言与音乐有机融合的一种形式。声乐是人们真情实感的体现,它能使音乐艺术的抒情本质在声乐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本文将从声乐演唱中的意境的想象进行阐释,想象的重要性将对声乐技巧的获得取到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