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西方现代舞对东方传统文化的吸收是建构在东方广博的哲学思想和方法上的,它对现代舞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影响。首先就现代舞和东方传统文化进行阐述,然后对现代舞中的东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分析,最后深入研究西方现代舞各个发展时期对东方传统文化的吸收与运用。  相似文献   

2.
对现代舞和当代舞从概念定义和内涵上作了追溯和分析。认为无论是中国的现代舞还是当代舞,都是现代艺术的产物,都与西方的现代舞、当代舞处于不同的历史及现实空间,我们也没有必要盲目去以西方的标准为参照系来模仿和照搬。中国现代舞、当代舞的价值永远存在于中国现代民族审美理想之中,永远结合民族的文化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3.
余艳丽 《文教资料》2008,(25):90-91
"中国现代舞"和"现代舞"一样,迄今为止依然是一个在理论上无法清晰定义的概念.但它一般有两点特征可以确认:第一,接受了西方文化的影响;第二,立足于对传统的变革.西方现代舞在中国得到大面积的传播,一方面得益于现代舞自身科学的训练和创作理论与方法,另外一方面也来自于中国舞蹈界自立于世界舞蹈之林的迫切需要.如今,中国现代舞正以鲜活的面孔、独特的脚步,走在吸收外来精华、展示自身文化的大道上,用自己独特的身姿舞动在世人的面前.  相似文献   

4.
王芃 《教师》2014,(17):122-123
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古典舞对西方现代舞的观念层面和技术层面的借鉴,并由此进一步对中国古典舞借鉴西方现代舞的利弊进行了分析,目的在于使西方现代舞中的精华能够真正被中国古典舞蹈消化和吸收,从而促进中国古典舞蹈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纵观林怀民的现代舞作品,不难发现"传统"二字是其精髓。从中国符号到中国意象,从历史、现实到回归身体,林怀民不断地变换着对传统的言说方式,但不变的是他对传统的永恒追求。从创作、训练、作品三个环节来分析,可以看出他对人生、对传统文化的体悟,以及现代舞也可以如此的"传统"。  相似文献   

6.
现代舞教育最初从实验班到实验团,及后来初具规模的北京舞蹈学院现代舞表导专业的建设,发展至今已经具有较大的规模,无论专业团体演员训练、中等专业学校、高等艺术院校,所有的舞蹈学科都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在进行现代舞的训练与创造。但是从发展至今,我们的教学形式与方法大致参考的都是西方现代舞的原始技术、西方现代舞的创作结构手段,甚至题材、体裁都是西化的,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寥寥无几。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舞与西方现代舞各有独特之处。在舞蹈编排与发展中有效地融合二者的特色会得到更好的观赏效果。本文旨在探求中国古典舞对西方现代舞的借鉴与启示,寻求二者的价值所在,讨论二者之间融合的可能性,为促进中国古典舞与西方现代舞两者的有效融合提供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潘俊 《文教资料》2011,(29):90-91
现代舞最鲜明的特点是反映现代西方社会的矛盾和人们的心理特征。本文分析了中国现代舞的发展根源,现代舞的审美追求,现代舞与现代文化的关系,并探讨了中国现代舞的走向。  相似文献   

9.
曾经读过一本刘青弋所写的名为<现代舞蹈的身体语言>一书,当中以现代舞的名义充分地解释和说明了现代舞蹈中以身体为丰要语言的舞蹈形式.当中引论了西方白芭蕾舞开始时期直到现今阶段的舞蹈变化,以及导致其产生变化的一系列原因.在此书的附录部分有一节名为"中国现代舞的本土定位"的内容深深吸引了我,并与书作者所言产生了共鸣.当中所指出的现代舞并不是人们常惯以与民族舞、中国舞、芭蕾舞并列的一个舞种,而是代表并反映了现当代人们思想感情的舞蹈.引以为由,笔者将联系自己平时的感触来谈一谈东西方文化交融后的中国舞蹈.  相似文献   

10.
舞蹈这种古老的艺术,对人身心的愉悦,内心情感宣泄释放有着特殊的作用。现代舞对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是一种冲击,为了更好的了解现代舞,感受现代舞,培养现代舞的观众群,我们有必要从现代舞的艺术特征上进行分析,帮助更多的舞蹈爱好者去欣赏学习现代舞。本文通过舞剧《孔雀》,我们从现代舞的艺术特征来分析现代舞的审美要素,从多角度不同侧面来了解现代舞,欣赏现代舞。  相似文献   

11.
近五百年来,西方文化突飞猛进,加之中国晚清时期的闭关自守,在许多人看来,西方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已经占据了一个重要的地位.而中国传统文化在最近十余年又重新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各类的"中国元素"开始被应用到现代平面设计当中,文章尝试从中国书法发展的三个阶段出发,归纳出书法的三个特征,进而以靳埭强先生的三件作品为例,引出对中国书法与现代平面设计的区别与融合的思考.关注和研究中国传统的艺术观念,已成为中国平面艺术设计师得到发展的一条捷径甚至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现代舞在中国已发展多年,尤其是近几年以现代舞元素创作出的舞蹈作品更是层出不穷。"现代舞"在中国舞蹈艺术中的重要性已日渐凸显了出来。但是对于"现代舞基训"课程的开设及其重要性在艺术类中专的舞蹈教学中仿佛并没有得到开展和普及,仅有极个别的几所艺术类院校的附属中专开设了这门课程。作者以艺术类中专舞蹈专业的高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现代舞技术训练的主要流派和特点及其对于中国艺术类中专舞蹈教育的启示和意义,进行探索与分析,阐述对于现代舞基训课程在艺术类中专舞蹈专业高年级的开设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第三交响曲》是香港作曲家陈永华在加拿大修读博士学位课程的作品,作曲家当年身在海外求学,在积极学习西方现代音乐技术的同时,依旧探索中国现代音乐创作,并在创作观念与美学倾向上都体现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依恋和寄托。对此类作品进行细节性"内部"分析,对我们认识现代世界多元文化对中国现代作曲家的影响,梳理西方现代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的关系,了解作曲家成长轨迹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这首交响乐作品的体裁、结构、旋律、音响、曲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此促进我们对中国现代音乐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以参加15th"大师奖"福到——中国春节形象创意大赛的指导过程为例,探索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的融合教学。以学生设计的参赛作品为例,从传统文化元素的重构与互融、传统理念在设计中的体现以及谐音传统文化在设计中的应用为出发点,探讨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设计的并行融合设计。以期为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设计的教学提供广阔的思维,从而创造出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现代设计产品。  相似文献   

15.
"打破"或"重组"是几何学排列的构图标准,它往往运用在美术、建筑、设计和音乐创作中。是以衍生出更多几何立体的艺术作品为依托的多角度的创作理念。舞蹈创作中的"打破""重组"往往是指1、动作语言转换及单一动作元素的复合性发展变化;2、从舞蹈词组到舞句、舞段之间的动作发展变化。当代舞《雁南飞》在作品的编创中,不仅在具体的动作语言上打破以往编创的固有规律,在作品形式感的处理上,时空的切割及运用上进行大胆的尝试和语言语境的重新组合,即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又从多角度衍生出作品的美学态度和创作思想。使学生对于传统与现代、叙事与浪漫在当代舞的"形式感和内容"上重新认知并多角度解读。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服饰造型元素大量地融合于现代服装设计制作之中。时下最时髦的一种服装风格,便是在西方风格的衣服设计中加入一到两种中国传统造型元素,这种组合往往会产生惊艳之美。现在的中国传统造型元素,不再是古老、死板的象征,而是等同于自然、朴实、亲切,并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文章首先分析了传统造型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手法,其次,从传统造型元素与服装款式;传统造型元素与服装部件;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运用传统衣饰元素;云肩在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等方面就传统造型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现代舞自登陆中国以来已发展近百年,其"反传统"的思想理念和表现形式给传统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带来了冲击,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推陈出新,同时也推动了现代舞在中国的多元化发展.因此,本文从现代舞登陆中国的历史进程出发,重点论述现代舞与中国民族民间舞相结合的互动创新,意在对新时期"中国式现代舞"的创作方向做出思考与启示,探寻"中国现代舞"扎根本土的民族意义.  相似文献   

18.
美国著名印第安裔女作家莱斯利·希尔科在其作品中通过口述传统、神圣典籍和神话故事力图保存自己的文化和历史,同时将印第安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西方写作技巧相融合,将部落文化与当代主流文化相结合,通过叙事方面的"第三空间"来反抗殖民者的权威,构建自己的文字复兴策略。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法,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对敦煌舞在高校的发展困境及对策进行剖析。研究表明:"健康中国"背景下敦煌舞在学校发展的困境主要有政府部门的重视程度不足、学校课程设置单一、网络化时代不同文化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冲击等。"健康中国"背景下学校体育逐渐发生着变革,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学校体育的融合是必然的、也是困难的。探讨敦煌舞在高校的发展困境并给出相应的策略,旨在敦煌舞在高校能够更好地发展,找到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发展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20.
蒋琼耳面貌清新的水墨艺术,是中国水墨元素与西方哲思相融合的尝试,是中西合璧创作方式的有益实践.作为有着法国留学背景的上海艺术家,蒋琼耳对中国传统艺术水墨元素的掌握娴熟,对西方哲思以及创作方式的理解独特,因而她与当今一些常见的艺术面貌和表现形式拉开了距离.其作品的主题中西合璧的创作路径,呈现出可贵的个性化面貌,她以传统的水墨文化之魂结合西方视觉语言之象上演的艺术之舞可谓精彩,可谓亮丽.她以墨色为基础,大胆地将墨光引入水墨,将墨韵用于交响.创造了温润的光艳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