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开设科学课有几年的时间了。在不同年级上科学课,总能看到一些“小现象”,可我认为,这些日常的小现象中往往蕴含着一些“大道理”。  相似文献   

2.
科学探究是一项高心智活动,科学思维是其灵魂。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是在日常科学课教学中逐步形成的,需要有意识地加以培养,经常历练。科学课教学中非常有必要加大师生对话交流的思维力度,借以开启心智,提升学生科学素养。1.提高小话题品位所谓"小话题",指的是课堂上对一些小问题的交流,如"这样做可以吗?""刚才的现象大家看清楚吗?"等,  相似文献   

3.
在近期的科学课观摩活动中,笔者发现科学课堂中存在着一些不"科学"的现象,现归纳总结如下,以供同行参考。一、教学语言非科学语言语言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科学课堂中教师的语言应有别于文学艺术课上的语言,要准确传递科学信息,减少科学课堂上的非科学语言。1.教师在科学课上的语言应有别于语文教师的  相似文献   

4.
时维锐 《天津教育》2021,(2):183-184
国家在小学阶段设置科学课的目的,就是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科学素养,让学生学会观察、动手操作、学会思考、学会观察、学会合作、亲历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目前科学课教学却出现教师不知如何教,学生不会学的现象。如何把科学课上出"科学味"、更具实效性,是目前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就此进行深入研究,采取了很多"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教学。  相似文献   

5.
<正>为了实践《新课标》的新理念,我在科学课教学中进行了"科学课如何为学生搭建科学实践探究的平台"的重点研究。通过给学生搭建"科学小种养"、"科学小实验"、"科学小制作"、"科学小考察"和"科学小试验""五小"实践探究平台,为学生充分提供了科学探究机会,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很好地落实了《新课标》提出的"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小学科学《新课标》指出:"科学学习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以来,在不断摸索、发展和完善小学"科学课"的过程中,诸多问题相继出现。本文在讲授、观摩部分小学科学课的基础上,主要针对目前小学科学课的课堂中存在学生是否用心参与课堂教学、在探究活动过程中的"惰性心理"以及教具数量及质量等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探究,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一些学科特别是小学科学的教学实施中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经对笔者所在区各小学的调查统计发现,几乎所有学校没有专职固定的科学课教师,没有一个科学课教师所学专业是"对口的"或相近学科。因此,小学科学课就存在课堂教学随意性比较大,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讲"为主、学生"读"为辅,教学方法简单落后的问题,更谈不上实验操作了。这样,对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下面,笔者谈一下"四环节"教学法在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课上引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成了一大亮点.但是,目前许多科学课上学生的科学探究存在表面化的现象.笔者认为,课堂上引领学生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要抓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相似文献   

9.
刁小卫 《学苑教育》2012,(23):74-74
实验材料是很多科学课中不可缺少的,没有材料的科学课是苍白的,也失去了科学课的本质特点。由于实验的需要,我们科学老师会经常性地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些相关的实验材料,然而学生准备材料的情况参差不齐,不带、忘带、漏带实验材料的现象非常普遍,而这种习惯一经养成,对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在小学科学启蒙阶段,让学生养成...  相似文献   

10.
如果问起小学生最喜欢上的课,科学绝课绝对可以评为前三甲,可是一旦科学老师真正进入课堂上课的时候,却会发现学生没有想象中那么井然有序地进行科学探究,甚至与我们想象中的"小科学家"、"小探索者"大相径庭,取而代之的是哄吵、无序的课堂,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复原科学课的本味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三年级抓起,让学生逐步熟悉科学课上课流程,加强课堂  相似文献   

11.
一直以来对卢新祁老师在《科学课》2006年第12期"每期论坛"中提到的科学课堂嘈杂无序的现象比较关注,因为那讲的是事实。诚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来死气沉沉的自然课的确少见了,但太过热闹或无序的科学课似乎也不是课改的理想课堂。  相似文献   

12.
成艳萍 《中国教师》2011,(6):39-41,80
<正>科学发现离小学生很远吗?一些科学课教师嘴上不答,思想却一直僵化在已有科学发现的条条框框中,科学探究教学也限于让学生探索和"发现"现成的事实与结论。在这样的环境下,小学生对待科学课也抱着科学  相似文献   

13.
现代儿童电子玩具的增加使得儿童对自然科学、基本物理现象与化学现象的认识与了解越来越少。小学科学课的开展弥补了小学生相关知识的缺乏。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方式不能使学生直观地对科学课教学内容全面了解与认识,影响了科学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针对这一现象对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4.
科学课堂时下流行一种"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说法,指的是科学教师在引导学生研究问题时口子要小,挖掘要深,不要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而我认为,这一理念说得普通一些是指科学课的展开状况——在什么地方展开,展开得怎样。"展开得怎样"就是一种  相似文献   

15.
一、在小学科学课中激发起学生的思维动力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并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新课标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使学生"做科学"、"懂科学",而不是"读科学"、"听科学"、"看科学".所以,小学科学课应重视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教学过程,通过观察和动手做实验,学生能更细致地认识和研究一些自然现象,验证一些知识和规律,初步熟悉一些简单仪器的使用和性能,并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对小学生来说,丰富多彩的自然现象、各种各样的研究活动都是他们最容易接受的学习内容.  相似文献   

16.
实验材料是很多科学课中不可缺少的,而且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们科学老师都会经常性地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些相关的实验材料。然而,学生准备材料的情况并不叫人乐观,学生忘带、漏带实验材料的现象非常普遍。而这种不良习惯一经养成,对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学生为什么不带材料?如何培养学生准备科学课材料的习惯?这是我们每一位科学教师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现在的科学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在教学中倾向了科学探究的操作层面,导致目前的科学课存在"重"科学探究的行动和结果,"轻"科学探究的思维训练与发展的现象。常态的科学课上,由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引导大家一起"探究",继而老师把实验的步骤、注意事项呈现给学生,学生开始做实验,得出数据、发  相似文献   

18.
正"请同学们完成这份前置性作业!""请同学们回家后搜集相关资料,下节课交流!"诸如此类的话语经常可以在科学课布置前置性作业时听到。但实际完成科学课的前置性作业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在与同行交流中发现,学生完成科学课前置性作业的情况普遍是少数学生完成,甚至有时候没有一个学生去完成。是什么原因呢?笔者在教学中开始思考与实践,参考了一些教师的经验,也有了一些想法和做法,现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科学课是培养我们动手能力的学科。在科学课上,总有很多的问题要思考,总有很多的实验要亲自操作,总有很多事物、现象要我们仔细观察、归纳、总结,从而得出规律。面对科学课上的小制作、小发明,好多小朋友都觉得脑袋空空的,觉得没什么可做的。其实,只要你做一个有心人,坚持实践,树立创造的志向,你会觉得搞点小发明并不神秘。但要成为小发明家,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20.
2007年"六·一"儿童节前后,我在指导学生参加"遵义市中小学生‘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科技小制作评比活动"时,我向学生提供了"有趣的‘喷气船'"(见<科学课>小学版2005年9月上半月刊第48页),"可回收的火箭模型"(见<科学课>小学版2004年4月上半月刊第46页),"电动秋千"等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