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赵国忠 《教师》2014,(15):F0002-F0002
正本书分为《与书为伴,终身学习》《与书为伴,专业发展》《与书为伴,教导学生》《与书为伴,润泽生命》四章,编录了49位名师和读书之间"不得不说的秘密",这些"秘密"包括读书故事、读书建议和读书思考等。以阅读改变人生的窦桂梅;用一辈子读懂一位教育家的李镇西;阅读史即成长史的闫学;与学生签读书合同的王立华……一个个真实的读书故事的再现,为一线教师在阅读方面提供了一面面可供借鉴的镜子。阅读此书,相信所有教师都会被吸引,沉浸其中。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毕生勤奋好学,读书不辍。无论在童年还是晚年,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均坚持读书。毛泽东曾自述道:"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不动笔墨不读书",其读书方法是标记批注式阅读。他每次读书,都在重要的地方画上圈、点,或画上单杠、双杠、三角、叉等符号。抗日战争时期住在延安的那段日子里,他读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列宁选集》等书,他在这些书的许多段落、章节也都作了圈点与勾画。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一直陪伴他的那套乾隆十二年  相似文献   

3.
《读书与治学》一书由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欧阳哲生从胡适先生一生丰富的论著、演讲以及书信中摘取文章三十余篇汇编而成。这本书专门谈论青年人应该怎样读书、怎样治学,全书共分为"怎样读书""漫谈教学""确立志趣""训练思想""治理国学""论学书简"六卷。  相似文献   

4.
版本与读书     
版本与读书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章太炎曾说:"所谓经书只是一种线装书罢了。"线装书乃属于版本书中的一种。我想,凡是接触过书籍,自己也读过几本书的人,原本就应该把版本和读书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5.
慢读法     
<正>你们看过"速读术"或"快读法"这类书的广告吧?我想这种书是那些从小到大,一直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出于某种理由才不得不看的吧?成人之前没怎么读过书的人,有时为了要改变自己,会变成爱看书的人。但是这类人,更不应该运用"速读术",在某段时间里看很多的书,而是应该慢慢地、扎实地读书,在今后的人生里,作为真正的读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孩子们终身发展的基础。在"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办学理念的思考中,我们立项了《构建小学"读书文化"的策略和途径研究》的省教育学会科研课题,建设"以书为友、伴书成长"的富有二小特色的"读书文化",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养成读书的  相似文献   

7.
读书有感     
冰心曰:“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书要多读,多多益善,但是一定要读好书,否则“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相似文献   

8.
在自学考试备考过程中,很多考生教材看得非常认真,学习电很刻苦,但学习成效却不明显,究其原因还是读书不得法。书该怎样读,这是广大自考生最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自人类文明伊始,浩如烟海的书籍记载了人类艰苦求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绝大多数智慧。宋朝大学问家朱熹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他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及自然科学十分精通,开"程朱理学"之先河。其专心、专一和熟读精思,让后人备受启迪和教益。巴金的"回忆式"读书法、老舍的"三结合"式读书法、鲁迅的"随便翻翻"读书法等给后人以莫大的启迪。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育》2005,(9):30-30
谈到读书方法,林语堂认为,读书须先知味。这味字,是读书的关键。所谓味,是不可捉摸的,一人有一人胃口,各不相同,所好的味亦异,所以必先知其所好,始能读出味来。袁中郎所谓读所好之书,所不好之书可让他人读之,这是知味的读法。读书知味,都看你所读是什么书及读书的方法。有人读书读了半世,亦读不出什么味儿来,都是因为读不合适的书,及不得其读法。  相似文献   

11.
新书架     
《当代学生》2011,(6):27
《世上没有成绩不好的孩子:不可思议的成长进步法》作者:[日]石田淳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本书作者石田淳先生认为学生不会读书的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不知道读书的方法,二是不知道坚持读书的方法。石田淳先生在书中详细介绍了自己如何将行为科学法应用在学习上,  相似文献   

12.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自己的人生。许多同学也读过大量优秀作品,可是提笔写读后感却似乎无话可说,不知写哪本书好,也不知哪些情节精彩。还有的同学甚至把自己喜欢的情节都罗列在作文本上,像是原书的一本"微缩"版。其实,只要你学会与书对话,多问一些问题,困  相似文献   

13.
自古以来,南方部分少数民族学习汉字会使用一套与母语汉借词不同的"读书音",可称其为古代汉语书面语的变体。与其他民族的汉字"读书音"相比,滇桂琼瑶族、苗族"读书音"特点是再分为经书、歌书两类,歌书音比经书音的年代略晚。文章以经书音为重点,比较滇桂琼三地音系语音特点的共性和差异。瑶族、苗族"读书音"并非单一来源,其保留全浊塞音塞擦音声母和经书、歌书异读等的特点与湘西南苗瑶平话近似,精-知庄章二分和阳声韵、入声韵大多保留的特点则与勾漏片粤语相同。另外,从海南屯昌庄章组依韵母洪细分流的特点可以确定,琼地"读书音"未受勾漏片粤语影响,而是与海南闽语相似。从瑶族蓝靛支系和海南苗族"读书音"现象可见,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助于各民族交流交融、共同发展进步,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4.
读书感悟录     
读书兴趣之由来我进学校读书,恰在共和国诞生的那年。自此与书籍结缘,尔来半个世纪矣!“我心匪石,不可转也”(《诗经·邶风·柏舟》)。随着年岁的增大,读书的兴趣愈来愈烈。大有前人“嗜书如嗜酒,知味乃笃好”(范成大:《寄题王仲显读书楼》)的旷达情怀,极易沉入“或当食忘匙箸、或对客不听其语”(郑燮:《板桥自叙》)的痴迷境界。倘若道出我读书成癖的个中堂奥来,似乎不外下述者三:一、别人的热心鼓励我读的第一本书是《三字经》。由于孩提时代记忆过人的缘故,不消3天,就把它从头至尾背完了。然后读《大学》、《中庸》、…  相似文献   

15.
唐飞凤 《文教资料》2016,(4):34-35,33
"读书者不贱;守田者不饥;积德者不倾;择交者不败",这是张英家训思想的四大纲领。张英将读书与怡养心灵相连接,认为"书卷乃养心第一妙物",道出读书对于修身养性、净化心灵的重要作用,并将读书之道从温经书、习诗文、练字体等三方面——明示其意义和具体的学习方法,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16.
看与读     
曾国藩有语云:"大抵看书与读书,须划分为两事……看书宜多、宜速,不速则不能看毕,是无恒也;读书宜精、宜熟,能熟而不能完,是亦无恒也."曾氏强调一个"恒"字."恒"固然重要,但我感兴趣的是,他为何要将"看书与读书""划分为两事".在曾氏看来,所谓"看书宜多、宜速",可理解为不求甚解,博览群书;而"读书宜精、宜熟",可理解为有目的的读书,也就是带着一定的问题去读书.由此说来,曾氏的"看"与"读",是两个不同的境界:从"看"到"读",实际上是从知识转向科研的必备过程.开卷有益.看书是一个人增长知识储备的必由之路.一个人的大学时期,基本上是处于一个"看"的阶段.大学的专业课程设置多,相应的参考书也繁多;更何况,彼时年轻,兴趣也广泛,各类书都会网络在手,所以,要应付考试,要满足兴趣,只好"宜多、宜速".但在"看"中,也为后来的"读"进行储备.因为,一个人只有书"看"多了,才能有选择地"读",而当要求"宜精、宜熟"时,也意味着要"求甚解"了.这种选择当然是或根据所从事的专业的要求,或带着某一个问题求解,如此,也就必然向科研的路子上走.  相似文献   

17.
瞧!那一颗颗美味的智慧豆编前语:读一本好书会让你获益良多,书中的道理就像一颗颗闪亮美味的智慧豆,那些吃了美味智慧豆的同学,那智商噌噌噌就冒得老高了。不信,你瞧本期精彩选段里的小作者们,笔下冒出的句子也像一颗颗嘎嘣嘎嘣脆响的豆子,这些可都是书给予我们的哦。我喜欢读书,为了读书,经常不得不与妈妈变着法地玩"藏猫猫"。这不,晚上,我又抱着书窝在沙发里看。妈妈过来催我,"丫头,睡觉去!""等会  相似文献   

18.
由于学校教育实践过于强调功利性,学生与文本交流时丰富的感受体验被工具理性所剥蚀,读书之"悦"缺失,导致学生的不可持续发展。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以便形成良性循环,教育理论与实践应关注"悦读",分析其特点,探寻其实现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了解一页书,胜过浏览一本书",旨在告诉人们,阅读要应注意精读和扫读的有效运用;"读书而不运用,所读的书不如废纸",旨在强调阅读的运用;"读书而不回想,犹如食物而不消化",强调阅读时应且读且思.文章以《木兰从军》为例,谈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据报载,太原市教育局启动"教师读书工程",要求教师每年至少精读10本书,撰写不少于两万字的读书笔记。教师读书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