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袁娅娅 《海外英语》2012,(6):163-165
公司章程属于法律文本的范畴,在规范中外合资企业的运作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公司章程英语,其译文需体现法律英语特有的文体风格。该文从公司章程英语的句法层次,研究其句法修辞特征:被动句、条件句、平行结构、长句,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技巧:语态转译法及增词法、公式化译法、结构对等译法、综合译法。  相似文献   

2.
公司章程作为充分体现公司与股东自治的法律文件,在公司运行过程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公司章程有实质意义与形式意义之分;在分析了关于公司章程性质的各种学说基础上。认为公司章程性质具有两个层面的内容:其一,公司章程具有强制性或法定性。其二,公司章程在本质上讲是意思自治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关于公司章程的性质,学界争论颇多,对此莫衷一是。通过对公司章程性质的几种代表学说的介绍及评析,分析公司章程的法律性质,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公司章程既具有契约性,又具有自治规则性,实质上是契约的自治规则化。  相似文献   

4.
针对公司章程的法律性质 ,学者们意见纷纭 :有代表性的主要观点为契约说及自治法说 ,另外还有宪章说、折中的观点等。契约说为英美法系大部分学者所主张 ,认为公司章程是股东之间在平等协商基础上就设立公司的权利义务达成的文件 ,是股东自由意志的体现。自治法说为日本通说及为部分大陆法系学者所主张 ,认为公司章程是在国家强制性规范指导下订立的旨在平衡股东权益的公司内部根本法。公司章程不仅约束制订章程的设立者或发起人 ,而且当然地约束着公司机关及新加入公司组织者。文章分析得出 :公司章程采“自治法说”为佳 ,即实质意义上的章程是依社员们法律行为而成立 ,具有对成文法的补充性、变更性效力 ,并以此对公司的团体性质的法律关系进行规律的规范的总称。  相似文献   

5.
公司应当具有对外提供担保的权利,立法对此没有禁止的必要。通过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规制公司内部决议,可以限制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公司法》第16条规定由公司章程确定对外担保的决议机关,但公司章程或内部决议不能违反公司法的强制性规定。公司对外担保决议违反公司法和公司章程会产生担保无效或可撤销的法律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法理学中,法律渊源有正式法源与非正式法源之分。公司章程作为公司的自治规范,归属于非正式法源的范畴,在司法裁判中发挥着积极的法源作用。我国目前对公司章程法源地位作用发挥的现状为,公司章程意识淡薄,公司投资者往往互相抄袭公司章程,甚至直接抄袭公司法法条,这种现象使得公司章程这本来非常重要的自治机制,在面对公司与股东的争议、股东之间的争议、公司与高级管理人员之间的争议等情况下形同废纸,并不能有效地发挥非正式法源的作用。本文就此展开讨论,探讨公司章程应有发源地位的回归。  相似文献   

7.
立法性文本的特点决定了译者应使用的翻译策略。文章从法律英语文本的几个典型特点入手,以《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1998)》英译本中的误译为例进行了评析,论述了“静态对等翻译观”作为立法性文本翻译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公司章程制度最为典型地反映了公司法中公司自治与国家干预相结合的特点,因此以公司章程为视角是分析和理解公司自治与国家干预在公司法中相互关系的有效路径。文章以解析公司章程制度在不同类型公司中的作用以及公司对内对外的效力差异为起点,探讨了公司章程的性质之争所体现的公司自治与国家干预,以及公司自治与国家干预在公司章程中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9.
有限责任公司具有人合性和封闭性的特点,为维护公司权力结构的稳定,公司章程往往对股权转让作出一定的限制.公司章程的限制性规定与公司法相关规定不一致时,章程所做规定的效力如何界定给司法实践活动带来诸多困难.分析章程所作的限制性规定的效力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不能简单的认定其无效或是有效.公司章程的法律性质的确定,股权的权利属性的明确以及对公司法关于股权转让限制性规定的规范效力的合理界定,对于分析章程所做的限制性规定的效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公司法》确立了"私法自治原则"在公司章程中的法律地位,其中第72条授权公司章程来对股权转让设定转让条件或限制。这种条件包括股东之间股权转让的条件和股东向股东之外的人股权转让的条件。本文探讨了当公司章程中对股权转让规定的条件比《公司法》规定的条件或宽松或严格时,股权外部转让限制对股权转让合同效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与其他文本不同,法律文本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时选择恰当的翻译原则。在文本类型的视角下,结合教学案例去探讨法律文本翻译原则,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法律翻译原则以及其在翻译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英语规范性法律文本属于“冰冻体”语体类型,使用的立法语言具有专属性、准确性和模糊性的特点,这些特点服务于法律文本规定性这一目的。英语规范性法律文本的汉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法系的交际活动,译者应该遵从法律功能对等的原则,灵活运用词类语体转换、适当调整句序、酌情增补成份和长句切割等翻译策略,以取得跨法律文化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13.
针对法律语言和法律翻译的特点,笔者尝试着对影响法律翻译准确性的诸多因素进行了描述性研究;通过对宏观的整体把握与微观的具体操作的综合分析,证实了法律翻译工作人员在翻译实践中重视翻译目的、文本功能、句法结构和用词特点等诸因素的必要性,从而为实现法律翻译的准确性交际功能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立法文本中模糊语言的使用为大家所熟知,并将其接受为法律语言文体特点的一部分。本文对国际人权公约中模糊语言的高频使用及成因进行研究,分析在不同的法律文本中,模糊语言的使用是否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5.
法律术语是法律学科领域的专业词汇,其重要功能反映在指称和反映法律领域特有的或与法律相关的现象和本质属性。在翻译立法文本中的法律术语时,译者应该熟悉各国国情,尊重其法律体系。本文主要关注各国立法类文本的法律术语特征,探讨并总结此类文本法律术语的特点和翻译方法,在最大限度内实现译文与原文法律效力的一致。  相似文献   

16.
2005年修订的我国《公司法》第16条规定,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按照公司章程确定对外担保的决议机关。当公司章程没有规定对外担保的决议机关时,公司依据董事会的决议对外提供担保应当有效。公司对外担保决议如违反公司章程的规定,会产生可撤销的法律效果。如公司对外担保决议被法院判决撤销后,公司对外提供担保的合同无效,公司按其过错承担担保无效的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7.
但书是法律文本中法律规范的一种表达方式,有其独特的形式特点和实际作用。在法律条文中,它可以引导出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界定法律概念。它的使用,符合法律的规范统一性的要求,但是现行法律文本中存在一些对但书句的误用,影响了法律规范原有功效的发挥。  相似文献   

18.
法律文本翻译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法律的规范性和概括性。此前很少有人从社会符号学等语言学视角探讨法律文本翻译,本文从社会符号学角度对法律文本翻译进行研究,分析社会符号学在法律文本翻译中的重作用  相似文献   

19.
法律文本的语言特点及其英汉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语言是一种特殊的工具性语言,承载着法律文本独特的风格.法律文本的特点是法律翻译工作者必须了解的一个内容,是进行法律翻译的基础;而奈达的"读者反应论"则可作为法律翻译的理论指导,是评价法律翻译优劣的标准.在进行法律翻译的过程中,应将原文的信息准确地传达给译文的读者,从而使译文的读者与原文的读者产生相同的感受,这样的译文才是准确的译文.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法律翻译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越来越凸显其重要作用。本文从德国功能主义理论出发,结合法律文本中的语言特点,在对比中西方法律文化的不同特点基础上初步探索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对法律文本翻译的指导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