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今年四月上海首届古玩博览会上,笔者有幸觅得一对青花小碗。这对碗口径9.6厘米,高5厘米,足径4.6厘米。撇口、弧壁、圈足,胎质较粗,器型不甚规整。碗施釉较薄,釉色白中带青,外壁可见釉下旋纹。圈足外有明显跳刀痕,底足内见大小不一的缩釉点。碗内青花双圈,各有一青花"贵"字。两碗外壁以恣肆洒脱的行草书青花"金榜题名"和"状元及第"。青花青中带灰,有浓淡,无晕散,两只碗均完整无损。这对碗,我称之为"状元碗"。  相似文献   

2.
藏品两则     
青花八卦纹碗此碗口径9.7厘米,底径4.6厘米,高5厘米。撇口,深腹,玉璧形足,底为不挂釉的细砂底,碗外壁施豆青釉,碗内为白地青花八卦纹,碗心阴阳太极图,周饰顺时针方向放射线纹,再饰连绵状朵云纹。八卦纹是瓷器装饰中典型宗教纹样之一。《太平御览》载:“伏羲坐于方坛之  相似文献   

3.
明“文魁星斗图”青花碗一对,高5.6厘米,口径10.5厘米,足径4.8厘米。侈口,深弧腹,圈足,白色胎,胎质细薄坚致,可见青花纹饰中的不同色阶,有浓、淡几个层次,所用应为晚明时的“浙料”。从绘画手法上看,采用“单线平涂法”,青料平涂超过轮廓线,这正是晚明时期青花描绘纹饰  相似文献   

4.
藏鉴有约     
《收藏界》2013,(9):137-137
青花冰梅开光博古纹花觚 敞口,直腹,圈足,内书“康熙年制”青花四字款。器身冰梅纹开光,内绘博古纹。釉面光润,青花发色淡雅,胎质洁白。年份为清光绪。  相似文献   

5.
赵凡奇 《收藏界》2014,(10):39-48
《西厢记》以其曲折而美满的结局,优美而诙谐的唱词,成为明清景德镇瓷器常用的装饰题材。山西博物院馆藏的一件五彩《西厢记))故事碗(图l、2、3),形体硕大,情节全面,精描细画,五彩缤纷,堪称《西厢记》故事题材瓷器中的精品。该碗撇口,深腹,圈足,底书青花“制”字方款。口沿内锦地上有四个海棠形开光,开光内绘杂宝,外壁绘五彩(《西厢记》故事。  相似文献   

6.
华基琪 《收藏》2014,(4):140-143
2014年中国文物艺术品春拍大幕即将拉开,回顾2013年的瓷器拍卖,最引人注目的拍品莫过于英困口Inliffe勋爵旧藏的明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碗,此碗作为香港苏富比秋拍中一个独立的专场“秋葵宫妆:成化青花宫碗”专场上拍,在短短3分钟内便以1.41亿港元成交,这是2013年中国瓷器最高拍卖成交价,同时刷新了中国瓷器全球第三高拍卖成交价纪录。  相似文献   

7.
天启朝,处于明代晚期,社会动荡,战争不断,官场腐败,国力衰弱。当时,有些文人不满朝政,报国无门。其中一些人,逃避现实,躲进山林,成了所谓隐者,过着隐居的生活。但他们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因而有了"渔樵问答"。青花瓷画"谈机忘岁月,一笑傲乾坤"渔樵问答碗,就是这时期的产物。此碗折腰,口外撇,口径16.8厘米,足径7.8厘米,  相似文献   

8.
程晓中 《收藏》2008,(6):58-59
青花“无双谱”人物图大碗,为清光绪年间景德镇瓷器精品。其眙质细腻,釉色纯正,是光绪时期所特有的高白釉。尤其是碗外壁所绘的青花“无双谱”人物图案更是令人称奇。  相似文献   

9.
《收藏》2021,(3):20-21
康熙时有一种涛水游鱼葫芦瓶,尺寸颇小,器高在6厘米左右。其以青花做波涛地子,内填饰黄彩,上绘数尾矾红游鱼,配色清活灵动,尤是可爱。大英博物馆藏一例,原属大维德艺术基金会,编号PDF.776.高6.5厘米,口沿下署“大明成化年制”青花六字横款,砂足无釉,微内凹,胎质坚实(图1)。  相似文献   

10.
马起来 《收藏》2007,(7):69-69
该碗高6.2厘米,口径15.6厘米,足径5.4厘米,安徽宋墓出土。碗内壁有五条凸线纹,碗底中心印有“河滨遗范”4字楷书底款。这种印有“河滨遗范”的铭文碗是龙泉窑特有产品,目前像这样完整的碗发现很少。“河滨”是指今山东西南部万福河上游的定陶县。传说舜曾在河滨制陶,《史记·五帝本纪》即载有“舜陶河滨,器不苦窳”。“苦窳(yǔ)”指器物粗劣。  相似文献   

11.
楼刚 《收藏》2010,(4):41-43
这是一件清代外销青花瓷盘(图1),花瓣口外翻成板沿,深腹,圈足,施亮青釉,釉层坚致细腻,略带鸭蛋青色。瓷盘内外以青花绘画,板沿部分锦地开窗,间绘花卉和仕女,盘心绘仕女,为“昭君出塞”图,底部有“大清康熙年制”双圈六字款,是典型的康熙晚期出口欧洲的瓷器,购于瑞典。  相似文献   

12.
杨明旭 《收藏》2008,(7):65-65
2007年初,我收到一只少见的明万历青花月兔桂树纹碗。此碗口径18厘米,底径6.6厘米,高5厘米。直壁大敞口,绘画表现月中桂树和玉兔,桂树枝繁叶茂,点点桂花盛开,似乎飘出诱人的清香。桂树下一只硕大的玉免抬头张望,似乎正等待嫦娥到来。此碗釉色白中泛青,眙质白中微显灰,胎与釉交接处火石红明显而自然。青花发色灰蓝,微微泛紫,  相似文献   

13.
藏鉴有约     
《收藏界》2011,(9):126-126
哥纹青花人物双耳瓶 约鉴人:林丽祥敞口,束颈,长鼓腹,圈足内有铁釉"成化年制"四字刻款。通体施哥釉。瓶口、双耳、胫部施铁釉。瓶身绘青花人物故事,青花发色自然,釉面光润。从照片看时代应为清代晚期。  相似文献   

14.
咸阳博物馆收藏仃一件“渔樵耕读”青花瓷盘,高2.2厘米,直径10厘米。胎质细腻,保存完好。敞口,弧壁,平底,矮圈足,艋背有三个小蝙蝠图案,罹于清中晚期的器物。缸中的青花发色深浅仃别,刖笔湿润淡雅,有“水墨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收藏界》2007,(10)
前些年,笔者收藏了一件青花缠枝牡丹纹"喜"字罐(见图)。该罐高21.5厘米,口径9.4厘米,底径16.5厘米。罐口收敛,露胎。肩上饰有一圈回纹,罐腹分别有三个"喜"字和缠枝牡丹纹,构成此罐的主题纹饰。瓷罐内外及罐底施透明釉,圈足内外斜削较尖,并有火石红。整个瓷罐釉色  相似文献   

16.
尹青兰 《收藏》2013,(5):56-61
以往对景德镇明代青花瓷的研究着重于官窑,对民窑青花的研究不多,尤其是对明代早期的民窑青花更是很少涉及。一是因为人们普遍认为明代早期民窑青花大多制作粗劣,无论在工艺方面还是艺术方面都比官窑逊色得多;二是明代早期民窑青花有纪年的器物很少,缺乏断代的标准器,很难对一时期的青花进行准确的断代。那么,明初民窑青花瓷碗真的如人们观念中的那么粗劣吗?这些通过明初匠人之手塑造的民用之物,到底有着怎样的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17.
尹青兰 《收藏》2013,(3):56-61
以往对景德镇明代青花瓷的研究着重于官窑,对民窑青花的研究不多,尤其是对明代早期的民窑青花更是很少涉及。一是因为人们普遍认为明代早期民窑青花大多制作粗劣,无论在工艺方面还是艺术方面都比官窑逊色得多;二是明代早期民窑青花有纪年的器物很少,缺乏断代的标准器,很难对一时期的青花进行准确的断代。那么,明初民窑青花瓷碗真的如人们观念中的那么粗劣吗?这些通过明初匠人之手塑造的民用之物,到底有着怎样的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18.
正陕西省长武县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品众多,其中不乏陶瓷品种,最有名的是元末明初青花象车人物图罐(编者按:介绍文章见本刊2011年7期),除此之外,还有4件宋代耀州窑青瓷精品,即青釉六曲刻花碗、青釉六曲花口盏、青釉葵口莲花纹盘和青釉瓜棱形钵。这四件青瓷造型精美,釉色匀净,都为长武县博物馆旧藏。北宋青釉六曲刻花碗(图1),高5.9厘米、口径11.3厘米。侈口,圆唇,斜壁,深腹,圈足。内壁有六条浅色竖线将碗内壁均分为六部分,  相似文献   

19.
许祖培 《收藏》2010,(5):32-33
民国期间,浙江龙泉的浙江瓷业工厂烧造出许多青花,粉彩等精美瓷器,笔者藏有数件,现介绍如下。 1.青花富贵到白头两件套温酒器 通高14厘米,外径10厘米,盖高4.5厘米(图1)。卧圈足。整器由盖、外罐、内杯组成,外罐绘有两朵盛开的牡丹,枝叶繁茂,枝上白头翁张嘴呜叫,盖钮为绶带环绕寿桃形,一行“富贵到白头”吉祥语恰到好处地署于空白处,画含字义,字显画意,与整器画面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20.
下文介绍的八件泥塑均由凤翔泥塑名家周禄堂创作。之一:碗盆分不开。陕西人吃饭,喜欢用一种耀州产的白瓷青花大碗,当地人称“老碗”,这种老碗甚至比小盆还大,所以往往碗盆难分。在关中农村,男人们就端着大碗,蹲在一起边吃边啦着话。之二:帕帕头上戴。陕西地区盛产棉花,当地人习惯把用棉花织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