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吴万里 《新闻三昧》2006,(10):38-38
上半年到香港珠海书院任教,茶余饭后特别喜欢看《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节目。因为它选择的采访对象都是社会360行里有一定实绩或突出表现的人物,也可谓是新闻人物吧,所以特别能引人注目,加上陈鲁豫采访风格上的清新、夺目、自然,此节目从内容到形式都使人耳目一新。从新闻的归类看,虽属访谈类节目,但大大超过以往见到的杨澜的“妇女半边天”访谈类节目,甚至上海的“可凡倾听”也不及它有味,这是我的直感。8月31日晚11点多,打开上海电视“纪实”频道,正在播放“鲁豫有约”。陈鲁豫正在采访一位农民发明家,他能自制机器人。这个题材绝对新…  相似文献   

2.
武里 《今传媒》2006,(10X):6-6
上半年到香港珠海书院任教,茶余饭后特别喜欢看凤凰卫视(总部在香港)的“鲁豫有约”节目,因为它选择的采访对象都是社会上三百六十行里有一定实绩或突出表现的人物,也可谓是新闻人物吧,所以特别能引人注目。加上陈鲁豫采访风格上的清新、自然,此节目从内容到形式都使人耳目一新,很中看。从新闻的归类看,虽属访谈类节目,但大大超过以往见到的杨澜的“天下女人”访谈类节目(湖南卫视),甚至上海的“可 凡倾听”也不及它有味,这是我的直感。  相似文献   

3.
尹敬媛 《今传媒》2006,(4):60-61
1996年年初,“新闻调查”栏目开始组建;在中央电视台晚间九点时段节目竞标中,“新闻调查”以排名第一的实绩脱颖而出,夺得周五黄金时段。当年5月17日,“新闻调查”播出第一期节目《宏志班》,从形式到内容都呈现出独特的形貌。多年来,从内容到形式,“新闻调查”一直在进行个性化的探索,努力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这其中,记者型主持人在整个节目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新闻调查”的记者型主持人现象,有助于我们把握优秀记者型主持人素质的共性特征。采访前的周密布置和充分准备采访前做好周密的布置是主持人节目创作流程中必需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末,谈话节目在中国广电界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浪潮。新颖的节目样式给充斥着娱乐节目的电视荧屏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引发了观众的热情参与。不管是一问一答式的电视采访,针锋相对、你来我往的平等对话,还是充满作秀因子的娱乐脱口秀表演,都不由分说地占领了本来属于娱乐节目的黄金时间。忽然,他们又都悄无声息,归于平淡。如今已经没有了1996年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初现时的光晕。而且,这样的节目形式已经普遍融合到很多其他形式为主体的现场节目中。对于观众而言,似乎已经产生了“视觉”、“听觉”疲劳,没有了当时的新鲜感。这让…  相似文献   

5.
采访节目是电台、电视台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采访对象一般都是些知名的或者是声名狼藉的人物。因此这种节目极受听众和观众的欢迎。采访节目的适用范围很广,新闻、专题报道、体育动态、妇女特写、座谈会和科学专题节目等等都能采用这种形式。  相似文献   

6.
随着电视节目的越来越多,节目表现形式也越来越丰富,任何一个电视节目,都离不开人的影子,特别是近些年,电视现场直播和电视访谈类节目的兴起,电视采访越来越重视人文精神与平等观念,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对等的关系,营造融洽的“对话”语境,进而展开和谐的交流,顺利完成采访任务或节目现场交流,达到满意的节目效果。  相似文献   

7.
电视人物报道,特别是纪实性很强,采访摄录条件受到很大限制的人物报道,节目制作者普遍感到难度大。究其原因,主要是节目制作者难做“无米之炊”。即无法完全摄录到节目需要的,而又已经“事过境迁”的那些时间和空间中人物活动的画面和音响素材。  相似文献   

8.
李静 《声屏世界》2000,(7):50-50
目前,广播电视专栏节目、主持人节目越来越广泛,越来越被广大观众所接受,特别是许多问题型的节目、追踪型节目,扣人心弦,发人深思。这其中.记、主持人的采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采访的脉络又体现在主持人、记的“提问”上。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采访对象是16名从未谋面的世界500强跨国公司的董事长、总裁、首席执行官和高级代表,他们都是北京市市长刘淇的高参。5月9日、10日两天,他们汇聚北京,和刘淇市长一起共同探讨北京市的发展大计。 组委会和台领导一再指示,节目必须做好,要在国际周期间播放,以展示北京对外开放的形象! 联系采访的“三板斧” 然而,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实在不少。最着急的是如何能联系上这些“高参”?要知道,这些跨国公司总裁们走到世界的哪个角落都是闪耀的明星,他们的时间安排都是以小时甚至分钟计算,首先不可能提前到北京接受我们…  相似文献   

10.
我真幸运,有机会采访中英香港交接仪式,成为“世纪盛会”的见证人!这次举世瞩目的“世纪盛会”共有700多个新闻媒体派出了8400多名新闻从业人员来香港采访,其中日本1300多人,美国1000多人,英国700多人,香港本地2800多人,中国内地600多人。参加报道香港回归活动的各国、各地区记者,都要事先申请,经批准到香港后,还要办理身份鉴定,最后才能领到一张采访卡。这个数字是经过身份鉴定最后统计出来的。至于用其它各种方式到香港进行采访活动的记者就无法统计了。我有  相似文献   

11.
采访是报道的基础,而任何新闻采访都离不开记者的提问。采访中的问题设计、提问技巧,以及时机的选择把握等直接影响到采访的质量。换句话,采访提问犹如铺路搭桥,路铺好了,桥搭稳了,这节目也就成功了一大半。对农节目因其自身的特点,记者在采访报道上更应选择时机,掌握主动,激发采访对象的说话欲望,充分挖掘出足够多的新闻事实与信息,以便准确提炼主题,让对农节目出彩。一、做足访前功课采访是记者与采访对象在思维上的交锋。俗话说,不打无  相似文献   

12.
李敬 《中国传媒科技》2014,(12):113-113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都要求广播媒体不断提高自身技术与节目质量。而作为广播媒体节目制作基础的采访环节更显重要,因为记者采访质量的好坏会影响到广播节目制作质量的好坏。记者采访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提升自身的采访技巧。因此,广播记者采访技巧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假如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再会”与“再见”都不是句子,也不是词组,而仅仅是个无多大差别的同义词。但它们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在不同人那里,却可用有声语言的不同艺术技巧,表现出细微而丰富的不同思想感情。 若单就这两个词的有声语言的语调和停顿而言,也有其多种表现形式。中央电视台张悦主持的《为您服务》节目,她的“再会”一词就说的颇有诗意,耐人寻味。“这次节目就到这儿了”,“下次节目再会”。它的读音听来好象都是轻声,甜甜的。特别是“了”字,轻轻一带。因此,作为听众的我们,心中不由的产生一种浓浓的依依不舍的…  相似文献   

14.
一、谈话节目的采访特征 谈话节目主持人的采访与一般的新闻采访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也必须遵循新闻采访的基本原则。但是,电子传媒的特性,将作为采访的主持人与采访对象直接推到了受众面前,大家都能够耳闻目睹采访的现场过程,由此也形成了谈话节目主持人采访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田晴  田旭 《新闻前哨》2005,(7):55-56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采访与新闻记者的采访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必须遵循新闻采访的基本原则,拥有新闻采访的共性特征。但电子传媒的特性通过声音或画面,将作为采访者的主持人与采访对象直接推到受众面前,并且,主持人的表现也构成节目的组成部分,在节目录播或直播过程中,他们最佳表现的即时性的录音或录像,往往都具有不可再生性。由此也就形成了主持人采访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有报道说 ,原沈阳市市长慕绥新 ,1998年邀请一批香港记者到沈阳采访 ,目的是让记者们宣传该市的改革开放成就 ,也就是市长的“政绩”。可一位香港记者对慕引导他们看的“成就”偏偏视而不见 ,却紧紧盯住了慕市长穿的一身“行头” ,衬衫、领带、西服、皮鞋……全是世界名牌 ,少说也值几万港元。一个月收入一千多元的市长 ,能穿得起?这位记者在香港一家报纸上报道了这件事 ,其潜台词不言而喻———沈阳市市长是个贪官。不久后 ,果然东窗事发。这篇报道赞扬了香港记者好敏锐的眼力。但笔者认为 ,关键不在于记者的眼力 ,更在于老总的魄力。…  相似文献   

17.
刘爽 《声屏世界》2011,(10):55-55
行前有准备 找好契合点 著名主持人倪萍说过:“无论谁作嘉宾,只要在我的节目中出现,我都会提前到他们的住处进行采访,了解一些资料,体验对方那一份感情”。在她的节目中出现的人物访谈。虽然时间很短,但都抓住了人物的闪光点,很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这些都缘于充分的前期准备。之所以要在采访前对采访对象有一定的了解.主要是找到一个契合点,使对方愿意接受采访,使话题容易打开。否则话不投机,容易吃闭门羹。  相似文献   

18.
国际新闻界     
凤凰卫视欧洲台8月开播香港卫星电视有限公司和凤凰卫视有限公司7月11日在北京联合宣布.将与欧洲东方卫视合作,建立凤凰卫视欧洲台。计划于今年8月推出的凤凰卫视欧洲台,将吸收香港卫星电视网络的精彩节目,通过卫星向欧洲地区传送。节目内容包括观众喜爱的凤凰卫视中文台的节目以及其他中国的优秀节目,特别是有关中国的新闻、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的节目。  相似文献   

19.
中国之声是中国广播界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且惟一覆盖全国的广播节目,其节目内容、形式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可资借鉴之处,本文从节目内涵、选题、音响使用等方面,分析了中国之声特别策划的"家书里的中国"的节目特色.  相似文献   

20.
我原是一个播音员,自从1985年1月主持我台的《青年之友》节目后,从采访、编辑到录音,都由我一人承担,我的感受与当一个播音员的感受是大不一样了,工作有了更大的灵活性和较多的创造性,也有了更自由的天地。在节目总方针指导下,如何下去采访,采些什么,怎样编辑,怎样录音等等都由我自己安排。我主持的《青年之友》节目主要是针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