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赤道纪念碑     
厄瓜多尔是拉丁美洲的一个国家,在西班牙语中,厄瓜多尔系“赤道”之意,因而这个国家被称为“赤道之国”。相传,800多年以前,居于厄瓜多尔的印第安人,根据阳光的投影记录和研究太阳的活动规律,发现了一条阳光照射最多的路线,于是将其命名为“太阳之路”,并在那里建起了“基多王国”(即当今首都一带)。这一古老而颇具神话色彩的“太阳之路”的发现,引起科技界的极大兴趣。1736年,法国和西班牙的科学家亲赴基多,他们历经数年,借助科学仪器反复测量,结果确认“太阳之路”就是赤道。从此,以基多为中心的厄瓜多尔开始被誉为“赤…  相似文献   

2.
世界电影与中国过不了多久,便是“机械化的文艺女神”电影诞辰100周年纪念日。电影史家公认,电影正式诞生于公元1895年12月28日,标志是该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根据“视角暂留”原理,成功地制造了“电影放映机”,并拿到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印度沙龙内,放映了《水浇园丁》等影片。翌年,电影即输入中国,标志是该年8月11日,上海徐园“又一村”茶楼内,法国人放映了“西洋影戏”。最早携片来华放映的外商,现在能考证到的有3个人:美国人松雍和西班牙人加伦白克、雷玛斯。这3个人中,雷玛斯最为重要。1903年,他利用加伦白克盘让给…  相似文献   

3.
1986年9月15日开始的乌拉圭回合谈判,终于在1993年12月15日就农产品、贸易等问题达成协议,唯有视听产品问题没能划上句号。就视听产品问题首先提出异议的是法国。1993年10月1日,法国文化部长雅克·图邦在巴黎《世界报》上撰文,认为:“法国电视放映的非国产节目中,有92%源于美国。对此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我们需要呼吸自己的空气,同时,我们需要的也不仅是美国的文化,而应是全人类的文化产品。如果关贸总协定谈判适用于视听产品,那么,在不太长的时间内,美国节目将会在欧洲泛滥成灾。”法国的这一立场得到了西班牙和德国的支持,进…  相似文献   

4.
中国与法国在2003年至2005年期间,成功地实施了互办“中法文化年”活动,从而一开中国与外国互办国家级“文化年”活动的先河。之后,中国相继在美国、意大利、葡萄牙、日本、西班牙、韩国、瑞士、印度、澳大利亚等50多个国家,先后举办200多个规模不等的“中国文化节”、“中国艺术节”活动.  相似文献   

5.
陈海 《东方文化》2000,(3):124-126
1997年春,借着在法国学习的机会,我去了一趟西班牙。这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国度,她是格列柯、戈雅、毕加索、达利和米罗的故乡。而且,这里还生活着一位我早就从画册上认识了的当代画家塔皮埃斯(Tátpies)。我之所以对塔皮埃斯的艺术有兴趣,完全是因为他的作品中的那种浓重的“中国风”。碰巧,我来到  相似文献   

6.
《中外文化交流》2014,(10):47-48
位于法国巴黎的国家毕加索博物馆拥有约5000件毕加索的不朽作品,其馆藏毕加索作品量居世界首位。自1985年开馆以来,这座收藏有西班牙大师杰作的著名博物馆也因将藏品慷慨出借而闻名业内。据该馆馆长安娜·巴达萨里(Anne Baldassari)介绍,在毕加索博物馆最初开放的20年中,得益于一项“非常慷慨的出借政策”,使得该馆的藏品在世界各地不停流转。  相似文献   

7.
安道尔位于法国和西班牙之间的东比利牛斯山脉中,是个内陆小国,面积468平方公里,全国人口6.8万,大多信奉天主教,官方通用语言为法语和西班牙语。  相似文献   

8.
正提到比利牛斯山脉,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我记得上学时在地理课本上见过!"接下来的反应可能是"哦??这座山在哪里?"比利牛斯山脉延绵435公里,是法国南部和西班牙北部的一道天然屏障,有人曾幻想游览西班牙东北部的巴塞罗那后,顺便开车去法国。也许只能一路开到大西洋岸边,找到松波特山口来圆梦了,那里是法国和西班牙的通道,也属于西比利牛斯山。中比利牛斯山从松波特山口向东到加龙河上游河谷,这里山势最高,海拔3000米以上的  相似文献   

9.
卢头 《世界文化》2007,(3):31-32
“回到弗洛伊德!”这是法国最具影响力的精神分析大师雅克·拉康(1901—1981)提出的口号,正是在这一主张的基础上,他创建了法兰西精神分析学派——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派,从而将弗洛伊德所开创的精神分析学推向了后现代阶段。拉康的影响远不仅限于心理学学科,更渗透到了哲学、文学、语言学等诸多领域,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影响力日益增大,以至于有人将其评价为“笛卡尔之后最重要的法国思想家,自尼采和弗洛伊德以来最有创见、视野最广的欧洲思想家”。  相似文献   

10.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年在位)统治时期史称伊丽莎白时期。英国此时国内经济实力增强,对外贸易发达,海外势力扩张,步入欧洲强国之列,1588年大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之后,英国逐渐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英国文艺复兴主要发生在这一时期,表现为文学作品的繁荣,莎土比亚和马洛等文学巨匠创作了许多经典作品。  相似文献   

11.
《中外文化交流》2008,(4):97-97
英国媒体报道,毕加索的葬身之地在其辞世35年后,首次向公众开放。西班牙艺术家巴勃罗·毕加索1973年去世后,其遗体一直被安葬在法国南部“沃韦纳格堡”中。该城堡现归毕加索的继女凯瑟琳·于坦所有。她已同意在未来6个月中,向公众开放沃韦纳格堡。另外,明年5~9月,她将再度开放沃韦纳格堡,为届时在法国格拉内博物馆举办的《毕加索——塞尚》展览增添人气。  相似文献   

12.
“沙龙”名目繁多法国是文化艺术高官发达的国家,在绘画、雕塑、音乐、戏剧、视及文学等领域京来领先于欧洲。欧美各国对法国文艺方面的新理论、新潮流趋之若骛。这与法国着力宣传和推广本国文化产品有密切关系。法国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上百项大中型文艺沙龙,小型“沙龙”更不计其数。诸如“春季沙龙”、“秋季沙龙”、“日内瓦沙龙”、“巴黎沙龙”、“大学生沙龙”、“妇女沙龙”、“文学家沙龙”等等。“沙龙”一词本是“客厅”之意。18世纪末期,酷爱文学艺术的巴黎贵妇人竞相在自己客厅里招待艺术名人,定期聚谈交流,以活跃贵族…  相似文献   

13.
曾有一个学中文的俄罗斯朋友对我说,中国人太喜欢“吃”了:商人谈判要在饭桌旁,朋友聚会要一起吃饭,就连恋人见面也免不了这道“重要程序”。吃饭,好像是中国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件事。的确,大多数俄罗斯人很不习惯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吃”上,他们经常简简单单地用面包、香肠和沙拉来打发一顿,节省很多时间。不过,正宗的俄式大餐同样有其精妙之处,让人过后难忘。氛围重于口味俄餐起源于法国。1717年,出访法国的彼得大帝初尝法国大菜,立刻钟情于这一美味。为了不出国门就能吃上地道的法国菜,他选一名法国厨师带回俄国。一时…  相似文献   

14.
以阿索林为笔名写作的西班牙小说家、评论家何塞·马丁内斯·鲁伊斯(1873—1967),是“九八年一代”的主要作家。他以印象派的小品文和随笔闻名于世;这些小品文和随笔体现了传统的和现代西班牙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5.
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曾经哺育了塞万提斯、赛拉、毕加索、达里、米罗等推动世界文化发展的艺术泰斗。惊心动魄的斗牛、热情奔放的弗拉门科舞展现了西班牙人的勇敢豪爽。西班牙电影已有百年历史,在历尽坎坷之后,今天的西班牙已成为欧洲电影大国之一。多年来,西班牙影坛人才辈出,路·布努艾尔、安·巴尔登、卡·绍拉、佩·阿尔莫多瓦等蜚声世界影坛的电影艺术家在不同时期为西班牙电影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仅在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半年之后,电影便传入了西班牙。弗·赫拉贝尔托是西班牙电影的创始…  相似文献   

16.
法国名作家莫泊桑在其中篇小说《一生》中,这样描述科西嘉:“科西嘉——马基森林、强盗、崇山峻岭、拿破仑的故乡!”  相似文献   

17.
7月的北京酷热难耐,京城百姓大都不愿出门,但中国美术馆内却是人头攒动,游客如织。热爱艺术的北京人争相观看的正是“法国化年”的闭幕系列艺术大展“仲夏法兰西——北京”。  相似文献   

18.
赵克仁 《世界文化》2007,(12):30-31
阿尔罕布拉宫是西班牙现存最完好的阿拉伯式宫殿。这座宫殿位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省北部的格拉纳达,处在格拉纳达城东南山地外围一个丘陵起伏的台地上。“阿尔罕布拉”在阿拉伯语中是“红色”的意思。它表明了该宫殿所在地的山体颜色,而宫殿的外墙也是由红色的细砂和泥土烧制的砖块砌筑,所以人们又称其为“红宫”。这个集城堡、住所、王城于一身的独特建筑综合体中,伊斯兰建筑艺术达到登峰造极的顶点,堪称伊斯兰建筑艺术的精品。目前学术界对这座宫殿的介绍多于分析,有鉴于此,笔者拟于历史背景、建筑风格、文化蕴涵等视角对这座千年古堡进行解读,发掘它的文化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1787—1799年的“法国大革命”中,随着1793年1月21日路易十六国王被处死之后,10月14日,他的妻子玛丽安托瓦内特也被交付革命法庭审判,两天后也被送上断头台。“也许几天之后”,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写道:“巴黎就已经几乎不再有人记得昔日的法国王后安托瓦内特被斩首,以及她的尸体在玛大肋纳公墓的情节。……不久,  相似文献   

20.
罗马史籍中提到的波利纪乌姆城终于被发现了。为了这次发现,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的水下考古学家花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成绩卓著。这座城市的历史悠久,其居民生活在公元前三世纪到公元第四世纪。波利纪乌姆城位于法国和西班牙边境附近的塔乌湖淹没的沼泽湖底。更正确地讲,是法国阿哥特城的渔民发现这座城市的,他们从鱼网中找到双耳瓶、镶嵌地板的碎片和石块。他们在水下总共呆了二千八百五十个小时,从湖底打捞了七百多件各式各样的东西,其中大部分可追溯到青铜时代。这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