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即墨先贤黄宗昌对崂山情有独尊,为我们留下了第一部《崂山志》。此后,当地学者或作续志,或作新志,其中尤以黄肇颚《崂山艺文志》和近人周至元《崂山志》最为著名。黄氏《崂山志》先以抄本传世,从民国五年(1916年)刻印以来,迄今已经出过多种版本。多年来,学者们对黄宗昌、周至元及其《崂山志》进行了相对较多的探讨。简要回顾该书传播、整理及相关的研究历史,总结其得失,对崂山文化和崂山道教研究的推进,无疑是必要和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即墨的周氏家族早期本是一个世代务农的普通农家,自第五世周民于明隆庆元年(1567)考中贡生,始有读书人。此后数百年间,周氏家族有进士7人,举人10人,贡生14人,多人有文集传世,尤以第六世周如砥和第十八世周至元最为突出。其中周至元所著《崂山志》,与即墨人黄宗昌的《崂山志》,堪称崂山文化史上的双璧。它不仅是周氏家族的骄傲,是青岛文化史上重要的经典著作,对当代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青岛之旅     
一、崂山我们顺利地到达了青岛。青岛有许多景点,其中最令我好奇的是崂山,因为山上有道教第二丛林——太清宫。据《太清宫志》记载,自西汉上大夫张廉夫来崂山初建茅庵,道教在此得到传播。据导游介绍,太清宫是崂山规模最大的道场,号称“道教全真教天下第二丛林”。我们来到太清宫,第一眼看到的是两棵巨大的山茶树,树龄竟在200~700年间。神秘莫测、令人毛骨悚然的《聊斋》中的《崂山道士》,就是在这里写的。一个道士又带我们到了另一棵树下,说:“这可是龙树,树上有两个突起处,一个是龙头,一个是龙尾。龙头说明做事永不回头,龙尾说明永不后悔…  相似文献   

4.
记载大连地区的地方志有:《大连要览》、《南金乡土志》、《金州志纂修稿》、《复州乡土志》、《复县志略》、《庄河乡土志》、《庄河厅志》、民国《庄河县志》和伪满《庄河县志》,这在大连地区的文化历史资料中占有重要地位,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宣德宁夏志》名称考辨──兼说宣德《宁夏志》之重要价值及古灵州州址陈永中陇右著名学者张维先生于1934年出版的《陇右方志录),记载宁夏在明代编纂有七部地方志书,最早的志书名称为《永乐宁夏志》,其它志书名称分别为:《弘治宁夏新志》、《嘉靖宁夏新志》、《...  相似文献   

6.
《郧台志》原不同于《郧阳府志》,《郧台志》孤本仅存台北图书馆,中国大陆不存《郧台志》,由此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的先生们把《郧台志》误认为是《郧阳府志》。本先从训诂方面立论,后引台湾朋友提供的确证,说明二志实有区别,不可混同。  相似文献   

7.
云山道家     
松龄先生笔下的《崂山道士》让崂山和道士都名扬四方。正如文中异史氏所云:“闻此事,未有不大笑者。”笑归笑,但凡去了崂山、参观了太清宫的人,心中涌起的便是对这云山道家的赞叹了。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约公元前125年),到东晋南北朝时逐渐完备,并在天文学、地理学、历史学,特别是医药学上作出了重大贡献。到了金元时代,道教又分成了两大派别,即南方的正一派和北方的全真派。现在崂山的太清宫便是当时全真派的第二大道观(第一大道观是今北京的白云观)。人称“神仙之宅,灵异之府”的崂山,对道教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黄曼 《语文知识》2006,(3):38-38
归有光的散文中最为人称道的是《项脊轩志》,但我更喜欢《寒花葬志》。《项脊轩志》表现的是一种对家道中落、物是人非的感伤情绪,《寒花葬志》则表现了一种更为深沉的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9.
自汉至唐,其间以《异物志》命名的著作为数众多而又自成系统。《异物志》的生成演变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那一时代的人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并且与我国古小说——志怪传奇——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唐以前的《异物志》中,知识性与文学性共存是其基本特征,充其量不过是知识性逐渐减少、文学性不断递增而已。进入唐代以后,文学性一举压倒知识性,成为决定《异物志》性质的主要因素,《异物志》由此从传播知识、认识世界的地理博物杂记,一变而成为志怪传奇小说  相似文献   

10.
在二十五史中有地理志者 17部 :《汉书·地理志》2卷、《后汉书·地理志》5卷、《晋书·地理志》2卷、《宋书·州郡志》4卷、《南齐书·州郡志》2卷、《魏书·地形志》3卷、《隋书·地理志》3卷、《旧唐书·地理志》4卷、《新唐书·地理志》8卷、《旧五代史·郡县志》1卷、《新五代史·职方志》1卷、《宋史·地理志》6卷、《辽史·地理志》5卷、《金史·地理志》3卷、《元史·地理志》6卷、《明史·地理志》7卷、《清史稿·地理志》2 8卷。在这 17部地理志中 ,绝大部分对各代政区记载简明清晰 ,一目了然 ,无需再做阅读补充说明。只有《隋书…  相似文献   

11.
黄世仲是清末民初杰出的民主革命家和民主派中首屈一指的小说家。他在广州辛亥光复后被陈炯明以莫须有罪名枪杀,他的名字不像近代一些著名小说家那样彰显。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颜廷亮所著《黄世仲革命生涯和小说生涯考论》一书对黄世仲冤案作了详尽的考辨,对黄世仲作品在近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了更充分的论说,是近代文学研究界有关这一论题的代表性成果。《宋濂年谱》系徐永明所撰,它吸收了既有宋濂年谱著作的优点和长处而更为丰赡、完备,征引广博,纪事繁富,是一部集宋濂年谱大成的新著。  相似文献   

12.
黄宗羲反对《春秋》一字褒贬说,提出《春秋》取材于列国之史,并不局限于鲁史,并指出其有脱简与错误,从而还《春秋》以史的面目。他对《春秋胡氏传》进行了批判,指出其被义例束缚了,并多处违背经文。他还结合历法研究了一些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3.
对蔡尚思的"反君权"说提出了质疑,认为黄宗羲虽然在他的《明夷待访录》一书中对秦以来奉行的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可是他的思想并没有跳出君权思想,他提出的一系列措施不过是要有效地限制君权而已。  相似文献   

14.
乡绅刘大鹏的遗著《晋祠志》是研究晋祠的重要参考文献,其中记载的戏曲史料是考察晋祠戏曲活动的珍贵资料。它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记载了晋祠祭赛与演剧活动,这在文人墨客的诗词文章也可以得以印证;在长期的演剧过程中,晋祠祭赛演剧形成了摊派费用、置办田产、村社轮流多种筹费形式以保障演剧的可持续发展;刘大鹏本人只肯定戏曲的警世劝惩功能,对戏曲含有鄙夷之情,但又喜爱戏曲,陶醉于戏曲的声乐之乐中,戏曲观念相对比较保守。  相似文献   

15.
黄节先生是中国近现代爱国志士、诗人、学者,笺注了大量魏晋六朝诗歌,《阮步兵咏怀诗注》是黄节的经典注释之一,学术价值甚高,成为阮籍诗歌研究的必备参考资料。本文先分析黄节先生的笺注动机,了解其人其学。在此基础上系统梳理其笺注渊源、体例与方法,并总结归纳其笺注特色,从而窥晓黄节先生《阮步兵咏怀诗注》的学术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6.
《诗人玉屑》历来受诗论家所重视,而关于编者魏庆之生平仍有若干问题待考。根据现有文献,考定魏氏籍贯为福建建阳;推测其生卒年约为公元1196至1273年,考定其有二子魏天应、魏草窗;考其与叶梦鼎、冯取洽、黄升、严羽、游九功等人之交游概况;最后,推测《诗人玉屑》之成书时间为理宗淳祐年间,至迟不超过1244年。  相似文献   

17.
《三国志》是魏晋间的史学家陈寿所著。《三国志》的材料来源,一为魏、蜀、吴三国的现成史书,一为有关记录和多方调查、搜集得来的史料。陈寿以《魏书》前4卷“魏帝纪”作为全书的纲领。另对三国人物作了各种名目的品评。《三国志》取材谨严,剪裁得当,叙事有法,文笔简洁。《三国志》以其突出的成就奠定了它在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对后世的文艺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取材于《三国志》的戏曲小说数千计,三国故事也在民间广为流传,并越出国界,流传到日本与东南亚一带。  相似文献   

18.
《懿畜前编》是黄道周的代表性史著之一,其成书主要取材于历代正史,录选并评述自汉迄宋十二位历史人物。文章拟将《懿畜前编》与《三国志》、《晋书》、《新唐书》、《旧唐书》、《宋史》等作对照研究,探讨《懿畜前编》一书的成书背景、成书体例,并结合黄道周的从政生平分析黄道周的史学观,揭扬黄道周济世安民的政治抱负与不计荣辱的旷达心胸。  相似文献   

19.
南宋知名士大夫、江西籍文学家黄人杰,《宋史》及清陆心源《宋史翼》均未立传。《全宋词》黄氏小传因属草创,故较简略,特予辑补:人杰字叔万,自号鲁斋居士,又号可轩。约生于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前后。曾任州(府、军)学教授。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知江陵府公安县(今属湖北)。光宗绍熙二年(1191)至四年(1193)夏,疑在荆湖北路安抚使司幕府。绍熙四年夏至宁宗庆元五年(1199)七月前,疑曾通判某州(府、军)。庆元五年七月后至嘉泰二年(1202)秋前,曾知隆州(今四川仁寿)。宁宗嘉泰二年(1202)秋,提点夔州路刑狱公事。尚著有《可轩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