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亮 《科学教育》2009,(5):18-19
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的血脉传承着由来已久的传统美德、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它们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总和,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如何让这些民族传统美德在新时期发扬光大,是今天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历史教学中着力于传统美德教育,可强化学校德育工作。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继续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在中华文明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产生、发展和积累起来的,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精神力量。如何使中华传统美德真正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需要我们寻找一条切实可行的传承之路。  相似文献   

3.
各相关学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为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挖掘与诠释中华经典文化的内涵及现实意义,引领广大青少年更好地学习诗词歌赋、亲近中华经典,更加深入地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人文精神,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特开展“书香中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相似文献   

4.
《小学教学(数学版)》2021,(4):F0003-F0003
各相关学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为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挖掘与诠释中华经典文化的内涵及现实意义,引领广大青少年更好地学习诗词歌赋,亲近中华经典,更加深入地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人文精神,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特开展“书香·中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相似文献   

5.
从构建和谐社会与弘扬传统美德交互关系的学理性话语、与弘扬传统美德的实践理性诉求以及河北传统美德与构建和谐河北的现实范式三个方面,阐述了“以德治国”的传统与构建和谐社会紧密结合的重要性,以裨益于河北省乃至全国的和谐社会构建。  相似文献   

6.
当今的中国人需要学习、传承中华文化,需要继承、弘扬传统美德和伟大的民族精神,这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取得一切成就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7.
学生道德教育与我国传统美德、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是我们古代文明的一块瑰宝,应不断发扬和光大。学校不仅要重在“教书”,而且要贵在“育人”,尤其不要忽视用这些优良的传统文化来教育、感化我们的学生。  相似文献   

8.
汉字“孝”的字形像一个孩子搀扶老人走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孝”的文化传统。天长市城南小学11岁的男孩魏陆篪用实际行动诠释“孝”字,将尊老敬老的德孝精神传承下来。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魏陆篪努力追求的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9.
节俭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成由勤俭败由奢”,这个传统美德被世代传承着。作为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国,中国的崛起走的必然是一条资源节约型的可持续性发展之路,从言称“地大物博”到强调“节约高效”,这其中不仅是观念的改变,更是现实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目前,部分中小学生存在着“精神失落”和“道德滑坡”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学校的德育工作应把继承传统美德与弘扬时代精神的教育作为重要突破口。在教育过程中,要把握批判继承、去芜存精,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拿来主义、兼收并蓄,辩证分析、相辅相成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