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德宁 《传媒观察》2005,(11):59-59
9月10日是第三个“世界预防自杀日”,正巧美国知名社会问题纪录片导演葛瑞格先生途经南京。交谈之中,这位15次来华的“中国通”问笔者,为什么中国媒体在谈预防自杀问题时会频繁使用“某某自杀成功”?这么失败的做法为何要说“成功”一词呢?孩子们会怎么想?他还问我,中国记者在报道自杀时有无“用语守则”?他们是否受过正确把握自杀报道尺度的专业训练?这两点在欧美国家是有要求的。  相似文献   

2.
发达工业国中,日本的自杀率最高,这里除了社会原因,还有文化因素。在基督教文化里.自杀是一种罪孽、懦弱和不负责任的表现.而在日本传统文化中,自杀是一种对失败负责的行为、一种谢罪的形式。  相似文献   

3.
我很少把时同花在考虑死还是不死上,也很少研究死的法子,不去看自杀手册或者自杀网站.时间一长,就模棚了这个概念,究竟我们这些所谓活人.在这个可观可感的世界上,有模有样地呆着.是不是真算活着呢。另外有一些空间与时  相似文献   

4.
文中这种就事论事的表象化描述,很容易使人过分留意现象而忽略了对本质问题的探讨。说到底,这不仅仅是自杀与不自杀的问题,而是中国的企业家如何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自杀率是一个国家人群心理卫生状况的重要参照指数  相似文献   

6.
张莹  陈力峰 《青年记者》2010,(10):21-22
最近一段时间,有关“大学生自杀”、“杀害学生”的事件,在一些都市类媒体上频频呈现,甚至在读者当中引起恐慌。这使笔者想起了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的一本专著《风险社会》,他在该书中说,21世纪面临着“异常情况成为一种屡见不鲜的情况”的危险,人类社会正步入“风险社会”。  相似文献   

7.
从自杀报道中反思媒体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丽 《新闻知识》2006,(7):12-13,75
自杀是中国重要的公共精神健康问题。国内外研究表明,媒体自杀新闻报道与自杀行为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联。因此,研究我国媒体是如何再现自杀问题以及当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改进自杀新闻报道,提高公众的精神健康水平,造就更健康的国民和更和谐的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当前自杀报道中存在的问题(一)自杀报道中人群类型存在偏颇媒体报道的自杀人群分布总是过分强调大学生群体。只要有大学生自杀事件的发生,媒体都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大肆渲染。而这种做法的后果,一方面会使人们对大学生的总体认知产生偏差,片面地认为大学生普遍心理素质差、感情脆…  相似文献   

8.
猫王皮礼士利的死因至今仍然成谜。但是,他的后母狄伊则知道他真正的死因:猫王是自杀而死的。猫王在自杀前六天,写了一张字条给他的爸爸韦蒙。这字条也可以称得上是他的遗书了。猫王说,他要去见他的生母格拉乃丝。格拉乃丝是在1968年去世的,猫王十分怀念他的母亲。  相似文献   

9.
《自杀作为中国问题》是一本研究中国式自杀的精致的小册子(以下简称《自杀》)。笔者用了3个词语来定义《自杀》一书,即“研究中国式自杀的”、“精致的”和“小”。之所以说它“小”,  相似文献   

10.
由“富士康连跳”事件看转型期媒体的“自杀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大勇 《东南传播》2010,(10):42-44
数据表明自杀正在成为我国转型期面临的一个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大众传媒对自杀的不当报道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今年在我国社会发生的"富士康连跳事件"即是这一问题的集中反映。近年来公民维权事件中的自杀事件有增多趋向,在相关报道中新闻媒体应正确处理尊重生命和寻求正义的关系,避免将自杀作为新闻报道的主要新闻点,在自杀报道中提供解决自杀困境的方法和渠道,将慎报自杀事件作为维护我国转型期社会稳定的必要之举。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报纸报道大学生自杀事件逐年上升,样本统计显示,报纸报道大学生自杀事件过程中尤其是都市政类报纸存在着消息来源单一、注重自杀事件性、大量使用煸情标题、忽视对大学生自杀预防和干预报道等失当情形,且失当频数较大,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我国报纸在处理大学自杀新闻方面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相似文献   

12.
李华  汪鑫 《青年记者》2023,(23):92-95
当前,自杀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应加强对此问题的关注,但我国媒体的自杀报道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对域外自杀报道伦理规范的通用准则和区域性准则进行研究,有助于我国媒体在自杀报道领域更妥善地履行社会责任。研究发现,不少国家在避免报道自杀细节、提供预防性信息、报道语言的严谨性、谨慎解释自杀原因、正确设定自杀评判、避免图像呈现、尊重家属、关注特别对象、发布前审核、合理使用社交媒体等十项准则方面达成高度共识;部分国家的自杀报道指南制定了较特殊的条款。  相似文献   

13.
毕加索一生阅女人无数,这些女人们的结局分别是:1号被弃、2号早逝、3号5号为他发疯,4号7号为他自杀,只有6号是唯一主动离开他的,打破了他"没有任何女人能离开我"的狂言。在情人们为他发疯、自杀或濒临崩溃的时候,画家正忙着外遇、劈腿、分手旧爱、结交新欢。有人说他就像电影《香水》里的那个杀人狂,杀了很多女人只为了提  相似文献   

14.
老乡     
春节前一天,一个年轻人来到北京某大学。他看上去像一个有钱人家的孩子,西装革履,挺有教养。在学校大门的保安室里,他三言两浯就和让人望而生畏的保安大爷打得火热。他叹道,自己是某某企业家的儿子,老爸逼迫他到大学学习经济管理,也好将来为其打理生意。说这话时,露出了一脸不情愿。对富人职业性地热心的保安于是帮他打了一通电话,  相似文献   

15.
我是宁夏吴忠电视台的一名记者,给贵刊写这封信,心里是十分不安的。因为不久前,我的一位年轻同事自杀了。这位同事曾和我在同一宿舍一起住了两年多,直到他去世前两个多月才分开。并没有什么外在的直接原因导致他自杀。我知道他患有严重的神经衰弱,我想他的死和心理障碍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6.
11月1日,一些媒体纷纷报道清华大学一名研究生在福建自杀的新闻,报道标题大同小异:《清华大学研究生找不到工作在福建跳楼身亡》。我在仔细地读完报道后,发现这个标题很片面。根据自杀者的父亲和姑姑叙述,发现自杀的主客观原因有很多:一是自杀者生性内向,平常不怎么与家里人说话;二是今年以来,他得了抑郁症,前一个月向学校请假回家休养;三是遗书中自杀者说找不到工作,不想拖累父母。再看这三个诱因中,"找不到工作"这一条是最弱的一点,自杀者今年研究生三年级,还没有毕业;而且据他姑姑介绍,他只是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并不是找不到工作。但是一些媒体的报道都把自杀原因分析归结为"找不到工作"这一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闻周刊》2007,(42):18-19
鉴于国内自杀现象的日渐严重,日本内阁11月9日首次发表了《自杀对策白皮书》,决定将减少自杀定为重要国策。 《白皮书》彻底分析了日本人的自杀问题。2005年的数据显示,日本的自杀者当中,男子比女子多,且以中高龄者占最多。有关自杀原因,女子多因为健康问题,男子则多因经济和家庭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每个自杀的人都认为他们只服从自己,而实际上他自己不过是集体力量的玩物. --[法]埃米尔·迪尔凯姆 自杀是中国青少年死亡的首因 自杀,一个沉重的话题,一个时髦的词语.在现代的语境中论起,竞已无痛心疾首的心悸,亦无宗教习俗的禁忌,却添了些许后现代的意味,激起的千层浪也形态各异:有的扼腕叹息,有的熟视无睹,有的……  相似文献   

19.
说起英国伦敦大学、金匠艺术学院摄影系主任、摄影教育家保罗·豪乐帝(Paul Halliday),我曾对他有过一个访谈。他侧重于将摄影艺术与人文科学相结合的授课方法,运用捕捉不同阶层的人物与不同风格的建筑揭示城市文化与社会现实,通过对比与勾画表现了社会问题与人文现状。他认为,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每个时代都会在城市的发展史上留下自己的痕迹和烙印。[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长沙电视台某频道在3月28日、30日这两天集中报道了四起自杀事件。对此,阅评员通过认真分析,认为这四起自杀事件,完全不应该报道。“江面浮尸法医勘察”报道益阳市高三学生吴某的尸体被打捞上来之后,发现他手腕割脉7刀、脖颈部割了6刀,从其身上还发现了报考某高等专科学校的报名表。经法医初步鉴定:“疑为自杀”。吴某到底是属于自杀还是他杀,疑点甚多,是一个尚在侦破过程中的案件。记者仅凭法医鉴定“疑为自杀”,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