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大理地区的佛教造像中经常见到一种风格独特、造型如一似女非女的观音造像。此类观音造像在当地名为——阿嵯耶。笔者想就对观音造像的了解,对此作简单的概述。据调查目前全世界仅有十多尊。流传国外的有:圣地亚哥精艺博物馆(见图一)、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  相似文献   

2.
《图变——冯斌与他的研究生的中国画当代性研究》展的主题“图”,有3层含义:第一层是“图像”。在当代艺术中,图像主要指20世纪以来,以机械复制的纪实写真的影像如摄影、电视、电影及用电脑设计制作的卡通或动漫,在架上艺术中的利用和借鉴。对图像的利用,使艺术方法和审美趣味不同于传统绘画的新方向上向当代艺术转换;第二层含义是“图画”,是艺术本体意义上的“图”。众所周知,中国传统绘画命名作品的方式是其名称后都有个“图”字,如《庐山高图》、《清明上河图》。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代艺术中,绘画、雕刻、陶塑艺术起源较早,它们在原始艺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原始绘画有两种:一种为装饰性图案画,一种为写实性绘画。两者都见于彩陶上。真正的原始绘画,现在能见到的主要有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图和河南临汝阎村发现的鹳鱼石斧图。...  相似文献   

4.
女书装饰艺术的文化色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红一 《寻根》2001,(4):30-38
女书是字,也是艺术。女书字符号本身的装饰性、女书作品中插图图案的装饰性、女书装帧上的装饰性以及其他带有女书符号纹样的女红用品上的装饰性,共同构成了女书特有的装饰艺术。(图1)本拟从民间艺术角度探讨女书装饰艺术中透露出来的化倾向,以进一步认识女书产生和发展的化背景。  相似文献   

5.
花体字是圆体字的一种,是英文字母的书写艺术,18世纪起源于英国。字母排列整齐,花体宛如小乌,有的则以圆圈加以修饰。19世纪,学生们要认真临摹名人的字帖,反复练习字母以及那些圆圈和曲线。学生们还要练习手臂,以便运笔更加自如、有力。这样的作品如今已被当成艺术供人欣赏,  相似文献   

6.
《寻根》2016,(6)
正一石城民间举行的天符醮是道教斋醮的一种,但也不完全等同于道教斋醮,因为天符醮从仪节到意念都与道教的斋醮有差别。醮,原指道教在举行大型科仪活动后进行的祭祷诸神的仪式。斋指在祭祀前,必须沐浴更衣,不食荤酒,不居内寝,以示祭者庄诚。按照醮和斋的原意,在道教的斋醮仪式当中道士与信众都应行素食。但是,石城县的天符  相似文献   

7.
陈翔 《华夏文化》2005,(1):44-46
踏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艺术形式。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踏歌的产生时间是相当早的。从考古发现来看,早在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踏歌就已出现。1973年秋,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一座马家窑类型的墓葬出土了一件内壁绘有“舞蹈”花纹的彩陶盆。这件彩陶盆,“主题纹饰舞蹈纹,五人一组,手拉手,面向一致,头侧多有一斜道,似为发辫,摆向划一,  相似文献   

8.
"意境"是一个最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美学范畴,有着极其深远深刻的哲学基础和美学意蕴,中国诗词、中国书画、中国戏曲、中国园林等等无不以境界为上,以意境为美学追求,中国艺术意境创建和开启一种"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时空和自在自得的"无何有之乡"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9.
獾狗篇     
“獾”,或写作“獾”,似狗而矮,有利齿锐爪,穴居,昼伏夜出,食农作物,是一种害兽。獾油可治汤伤,皮可作褥子,肉古代认为是美味(《吕氏春秋·本味》“肉之美者,猩猩之唇,獾獾之灸”)。不过我曾尝过,并不好吃。(图一)  相似文献   

10.
涉糖碎话     
《寻根》2017,(2)
正饴·饧·糖饴、饧是糖的先字,出自"六经"及《楚辞》,糖字约出自西汉。饴为形声字,食为形符,台为声符;义为用大麦芽或稻米等谷物熬制的稀状甜浆,今或谓糖稀。饴原谓拓浆,初见屈原《招魂》中"内崇楚国之美"的一段章节里:"胹鳖炮羔,有拓浆些……"拓浆的拓,有学者认为通蔗,不是,乃通摭。摭义除指拾取,也指摭稻,即双季稻。清王  相似文献   

11.
别样的民间阅读,指的是一种非主流民间阅读.在我的家乡,有点年岁而又稍可咬文断字的人都会拥有一两册古旧得发黄发黑的雕版书或竖排的手抄本,大都是算命测字五行风水之类的内容.农闲期间,亲友相聚的时候就拿出来神秘兮兮地传阅,云里雾里地谈论,让听者恍然间如坠太虚幻境,肃然起敬.我这样的高学历者一回到家乡,他们便总是小心翼翼地拿着书,如让方家鉴别珠宝一般让我评鉴,代价是如果我想要就可以拿去复印一本.我总是不厌其烦地向他们解释,这种书拿来把玩把玩倒可以,但千万不敢当真的!他们便似信非信地离去,有的就干脆说我是新派人,古文功底差,有眼无珠.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书法与绘画这对姊妹花,植根于华夏大地之沃土,双双得以茁壮成长,进而成为世界艺术百花园内的两朵奇葩。关于"书画同体"的说法,古已有之。若上溯至盛唐,张彦远早在其传世著作《历代名画记》中引述过:"颜光禄云,图载之意有三。一曰图理,卦象是也;二曰图识,字学是也;三曰图形,绘画是也。"并明确地指出:"书画异名而同体也。"后至元代,赵孟頫因在《枯木竹石图》上的题诗:"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与八  相似文献   

13.
汉语中的“若”字大致有十三四种词义,主要有选择、顺从、如此、好象等义。从《说文》:“若,择菜也”分析,“选择”是其初意。但在一些殷周金文及早期古文献里出现的“若”字,无论用上述哪一种词义解释,都很牵强。如果我们观察甲骨文、金文中的“若”字,此种解释也是值得商榷的。本文拟对早期汉语中的“若”字初意作一探索,恳请指正。一、“若”最初之意是为了探听神意进行祈祷的活动,或者仪式,“若”与神或上天有关汉字不仅是古代语言的形象化,具有同时性、同质性,而且它的文字体系是把创立文字以前的传承原封不动的集约在字形中。有时神话式的传说也被原封不动的字形化,如早骨文中般始祖王亥便是以鸟形神话的形式来表示的。“若”字在甲骨文作“(?)”形,似一长发者跪在地上,仰望上天,双手举起,作祈求状。会文增口伦“(?)”形。品字在甲骨文、金文作“(?)”形,日本学者白川静认为“(?)”即载书的器具,代表祷词或祈祷文,这是为了探听神意进行祈祷的文字。商周的宗教形式主要表现为巫教,信仰的最高神是上帝。上帝又有帝、天、皇天、吴天等种种称呼,上帝是主宰天国和人间的至高无上的宇宙大神,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水旱丰  相似文献   

14.
走近龙门     
走近龙门,眼前是一幅幅神奇而迷人的画卷。汀江源头群山峡谷间,腾起一座天然石门,怪石嶙峋,气宇轩昂,清澈的汀江水穿石门而下,奔腾南流600里,过汀城,人潮汕,犹如一条巨龙,在闽西大地舞动。于是,源头就有了“龙门”的美称。站在岸上仰望岩崖,“龙门”二字依稀可见,参天古木荫掩着庙宇飞檐;俯瞩深潭,竹排悠悠垂钓,碧绿的江水倒映着奇石、古树、飞鸟、蓝天。踏石阶,人涵洞,探幽峡,攀“一线天”,可观赏钟乳石林奇景,似龙心、似龙肺、似龙爪,象石桌、象石凳、象石灶……驻足处,阵阵清风袭来,好不舒心凉爽。  相似文献   

15.
正獬豸在中国上古传说中,獬豸是一种吉祥之物。相传形似麒麟、羊,似鹿非鹿,青毛独角,四足,体态刚健,极有灵性。因头上有独角,而被称为独角兽,它能辨是非曲直,见人争斗即以角触不直者,因而也称直辨兽、触邪。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独角兽能用角指向无理的一方,甚至会将罪该万  相似文献   

16.
古代的帝王宫殿门禁森严 ,朝廷军政臣吏、皇帝国戚以及当差行走即使可以出入也须持有出入证。(图 1)︵图2︶(图 3 )︵图4︶腰牌就是中国古代官吏系在腰间证明其身份 ,常用作出入宫廷备查的通行证。历朝历代腰牌的质地、款式、规格、铭文等虽有所区别 ,但“通行证”、“身份证”作用却是相同的。腰牌最早起源于夏商周时代的玉制“牙璋”(即战争时调兵遣将的符信 ,分两块 ,合处凸凹相嵌 ,叫做“牙” ,分别掌握在朝廷与主将手中 ,调兵时以此为凭。图 1为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牙璋 )。至战国时期 ,由于战事以及防止作伪的需要 ,“符”(又称“符节”…  相似文献   

17.
中国建筑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同时也是一种艺术系统,许多建筑物便是中国文化的表现,是艺术的大宗遗产。纵观中国传统建筑、私人住宅,大致可划分为三类:皇家建筑,包括宫殿、园陵、御苑等,其艺术宗旨为“非壮丽无以重威”,强调夸张的形体、夺目的色彩、奢华的装饰,骨子里是“天子”的气质;以苏州园林和徽派民居等为代表的文人士大夫住宅则体现出一种含蓄节制的审美观念,与书法、品茗、琴筝水墨梅兰竹菊一脉相承,是“文人”的气质;以各地民居为代表的平民住宅体现的是浓厚的乡土气息,强调人对土地的依恋,与环境的和谐,表现为就…  相似文献   

18.
正摆溪《潘氏族谱》(荥阳堂、万字号)共三卷,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季夏朔修撰。目录为:龙盘、圣谕、源流序、旧序、赠序、续修序、赞序、同修序、字派引、家规、仪注、颌字号、契据、宅图大至、田据、五服图、世系图。该谱第一卷主要是《圣谕广训》和《圣谕广训序》。第二卷是源流序、旧序、赠序、续修序、赞序、同修序、字派引、家规、仪注、颌字号、契据、宅图大至、田据、五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收藏讲究的是个“真”字,能把复制品做成一门大生意,不能不说也是一门艺术。事实上,一些海外机构正将深宫禁苑的珍宝化身千万,走进寻常百姓之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寿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云庄 《寻根》2004,(2):102-109
“寿”字的源流。中国的“寿”字艺术源远流长。“寿”字的发展可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