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城隍,《辞海》“城隍”条等云:“护城河”,引班固《两都赋序》:“京师修宫室,浚城隍,起苑囿,以备制度”。既说是浚,当有水。但同书“隍”字条又注云:“没有水的护城壕”。到底是有水没有水?姑且不去管它,反正,城隍后来已经成为神。说是守护城池的神也可以,更准确一点,应说是坐镇一方之神。据《辞海》,最早见于记载的为芜湖城隍,建于三国吴赤鸟二年。北齐慕容俨在郢城建城隍神祠一所。唐代以来郡县皆祭城隍。后唐清泰元年封城隍为王。宋以后祀城隍习俗更为普遍。明太祖洪武三年正式规定各府州县的城隍神,并加以祭祀。为什么历代这样重视城隍,以至朱元璋于立国之初就为此特别下了一个红头文件?  相似文献   

2.
太仓城隍庙     
陆静波 《寻根》2013,(3):118-120
古时候的寺庙是与百姓农耕生活息息相关的,明清时期的太仓州人为灾避祸、祈求福祉,通常建的就是城隍庙。城隍源于古代水(隍)庸(城)祭祀,为《周宫》八神之一。城指挖土筑的高墙,隍指没有水的护城壕。  相似文献   

3.
宗教     
上海城隍庙举行壬辰年城隍华诞庆典活动3月13日(农历壬辰年二月二十一日),“壬辰年城隍华诞庆典”之“祭城隍仪”在上海城隍庙举行,市、区有关部门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及信众代表1000余人参加活动。当天还举行了当代画家戴敦邦大师所作《群仙欣会图》长卷捐赠上海城隍庙仪式,为庆典增添了喜庆祥和色彩。《群仙欣会图》长12米,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的蟋蟀文化孟昭连蟋蟀是一种常见昆虫。《辞海》上是这样介绍的:“亦称‘促织’、‘趋织’、‘蛐蛐儿’。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触角较体躯为长。雌性的产卵管裸出。雄性善鸣,好斗。种类很多,最普通的为中华蟋蟀,体长约20毫米。年生一代。以翅摩擦发音。...  相似文献   

5.
“幽默”考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默”是个外来语 ,源于英语HUMOUR的音译 ,译名最早见于北京出版的《语丝》杂志。据台湾梁秋实主编的《远东英汉大词典》的解释是 :“幽默 ;诙谐 ;滑稽。”据《辞海》的解释 :“(一 )寂静无声 ,《楚辞·九章·怀沙》‘孔静幽默’ ;(二 )美学名词 ,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 ,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乖讹和不通情理之处”。显然后一种解释是汲取了外来词的新义 ,与我国汉语之“幽默”释义相去甚远。从《辞海》的释义中可知“幽默”一词我国古代已有之 ,只是与今义不同。它的今义可以从《滑稽列传》中的东方朔这个人物的诙谐形…  相似文献   

6.
<正>《论语·公冶长》"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这一章历来注家多有所看法。对于这个问题,张靖人在《〈论语〉"我不欲人之加诸我"章阐释史述评》中,有所辨析,但作者认为程朱是强分仁恕,并且将朱熹的观点认作是为专制服务的,忽略了程朱解释《论语》的积极意义(见《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另外,杨逢彬先生认为,"加"字中没有"陵"的含义。(杨逢彬:《论语新注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86页)程蒂认为,"‘加’解释为‘施加、强加’为宜"(《〈论语·公冶长〉篇疑难词语札记》,《湖北师  相似文献   

7.
正"明德慎罚"最早是由周公为代表的西周统治者提出的政治思想。学术界对《周易》古经"明德慎罚"观多有谈及,但是对于《易传》的"明德慎罚"观则研究较少,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一、《易传》"明德"与"慎罚"的关系"明德慎罚"直接被提出是在《尚书·康诰》中:"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一般说来,"所谓‘明德’,就是尚德,即对民众提倡德教,要求其要加强自我克制,实行德治;所谓‘慎罚’,就是对刑罚的  相似文献   

8.
正王士祯《香祖笔记》(卷二)中记:"今京师宴席,最重鹿尾,虽猩唇、驼峰,未足为比。然自唐已贵之。陈子昂《麈尾赋》云:‘卒网罗以见逼,受庖割而罹伤。岂不以斯尾之有用,而杀身于此堂。为君雕俎之羞(馐),厕君金盘之实。’云云。若六朝以来,则以麈尾为谈柄耳,未闻充盘俎也。耶律楚材西域诗,亦以‘鹿尾’‘驼蹄’作对。"王士祯是顺治进士,累官至刑部尚书,著述颇丰,是位大学者和文学家。他在此书"序言"中记:"壬午(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后,尽急还京师,  相似文献   

9.
曾德雄 《东方文化》2000,(5):120-121
邓晓芒教授在一篇章中,提出了一个概念:“要字句”。他说:“所谓‘要字句’,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我们要……’的句式,有时不一定包含‘我们’,常常连‘要’字也省掉了,但意思每个中国人都懂。”“《论语》是中国传统官样章中泛滥成灾的‘要字句’的始作俑。”“在‘要字句’中,‘为什么要’是不能问的,一问你就成了异端,……因此是一种权力话语。”“一介儒生,权力从何而来?来自道德上的制高点,而道德制高点又是基于自己情感上的自信,即相信自己的情感合乎自然情理(天道)。”(邓晓芒:《孔子与苏格拉底言说方式的比较》,《开放时代》2000年3月号。)  相似文献   

10.
正瓦当是著名的建材之一,它不但可以保护木制椽头免受侵蚀,也可以增加建筑物的美感。陈直先生曾考证:"珰谓檐口出头之木,瓦当之位置正在椽头上,或因此得名。"(《秦汉瓦当概述》,《文物》1963年第11期)《辞海》释义:"当,底也,瓦覆檐际者,正当众瓦之底,又节比于沿端,瓦瓦相盾,故有当名。"中国古代瓦当始于西周、盛于东周,其中最早使用圆形瓦当、采用当面四分法和当心采用圆形装饰的秦瓦,直接影响了汉代瓦当,  相似文献   

11.
拖油瓶考源     
《寻根》2016,(2)
正"拖油瓶"指妇女再嫁时带到夫家的子女。该词最早见于明代,后世一直沿用。例如:(1)天祥没有儿女,杨氏是个二婚头,初嫁时带个女儿来,俗名叫做拖油瓶。(《初刻拍案惊奇》卷33)(2)我的嫡姓原是金,三岁上死了老子,我家阿姆转嫁了城隍庙里的王道士,所以这个王是拖油瓶姓。(清《缀白裘》十一编《请师》)(3)不是你父亲养的,难道是你娘拖油瓶拖来的吗?(《官场现形记》卷40)  相似文献   

12.
李迎年 《寻根》2010,(1):124-127
<正>权威工具书《辞海》"曾"字,有一条解释曰:"古国名。(1)一作缯、鄫。姬姓。在今河南方城一带。西周末年追随申、犬戎攻杀周幽王,灭亡西周。战国初期曾国尚存,建都西阳(今河南光山西南)。(2)  相似文献   

13.
《寻根》2017,(2)
正作为表演才艺的职业戏曲演员——"戏子",在中国古代被贴上特殊标签,其身份地位下贱,被世人轻薄贬损。多少年来,"戏子"被压在社会阶层的最下层,只能强颜欢笑地挣扎在舞台上,供权贵们取乐。"戏子"一词,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旧时称职业的戏曲演员(含轻视意)。"查《辞海》语  相似文献   

14.
《上古时期的“衣”与“裳”》(作者:柴静、白友涛,载《文史知识》1997年第 3期,下称《衣》文)一文认为:“上古时期‘衣’指下衣——裙,也用来泛指衣服;‘裳’指上衣.”我以为此说不确,不能不辩.《衣》文提出的第一个理由是:“从服装的起源来看,最早出现的衣服是下衣,人们对于‘衣’字的最早概念当指下衣.”“在上衣还没有出现的时候,说衣是上衣当然极不合情理.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进步,人类开始使用上衣来遮蔽前后心及臂膀,就出现了‘裳’.”实际上最早出现的衣服未必是下衣,原始人使用服装的最初动机并非遮羞,因为这并不是第一需要.在至今还处在原始社会的部落中,曾经发现过不少不穿衣服的原始民族,却从来没有发现过没有装饰品的原始民族,因而许多人类学家认为装饰才是原始人使用服装的最初动机.至于遮羞的观念,恐怕要到私有制产生以后才有,原始人并不像文明人那样因赤裸身体而感到羞耻(参见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中国文化史三百题》).退一步说,就算最早出现的是遮羞的下衣,也不能证明上古时期“衣”指下衣,“裳”指上衣.因为语言符号中的形式和意义的结合完全由社会“约定俗成”,正如荀子所说:“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  相似文献   

15.
水雲樓與《水雲樓詞》(一)嘉慶《東臺縣志》卷三十四《録一·古蹟》云:“水雲樓:在秦潼鎮壽聖寺内,明吏部侍郎儲巏讀書處。乾隆年間,鎮人朱廷琛重修。韓子野《水雲樓詩》云‘壽聖樓高枕水隈,柴墟曾此讀書來,元燈誰續琉璃古,憑眺猶能照客懷’。”明儲巏、清朱廷琛之生平,略考如下:  相似文献   

16.
曲彦斌 《寻根》2015,(3):103-108
一个学术"心结"和"试水"担当2004年,我在《民俗语言学》(增订版)(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自序中,曾经写道:"20世纪70年代末,我开始沉湎于钻研‘语言与民俗’问题,并从80年代初开始发表有关‘民俗语言学’著述,迄今约有二十年矣。"时光如梭,如今,又是一个十年。也就是说,我从事这个领域的研究三十多年了。可以说,我  相似文献   

17.
王宇信 《寻根》2008,(4):125-129
前不久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38页地名“宁”字条下说:“宁,商周地名。春秋为晋邑,即今河南获嘉县。《左传》:文公五年(前622年)‘晋阳处父聘于卫,反过宁’。杜注:‘宁,晋邑,汲郡修武县也。’《韩诗外传》卷三,周武王伐纣,‘勒兵于宁’,因名修武,秦置修武县于此。”  相似文献   

18.
张泓 《寻根》2016,(4):20-25
正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曾经记载故乡的某种神像:"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后面列坐着五位太太,却并不‘分坐’,远不及北京戏园里界限之谨严。"此神像即是江南大名鼎鼎的五通神。明清两代小说中对五通神多有记载,但形象有所区别,下面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9.
谌震 《东方文化》2002,(6):66-69
9月18日《光明日报》发表何满子先生的《反‘好汉奸论’说周作人》,批判拙作《从周作人说到汪精卫——与吴江教授商酌》(见《东方化》2001年第2期,指责我两点:“一是主张‘政治标准第一’应该告退;或日‘从政治标准第一解放出来’.着重评价周作人的学和学术贡献;二是列举了周作人当汉奸时期的不少‘功绩’,他当汉奸乃是‘曲线救国’,不能与别的汉奸等同。”  相似文献   

20.
2011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正式批准: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评估西湖是在中国2000多年关于人类活动和居住所遵循的‘天人合一’理念支配下,结合中国古代地理知识和理想的山、海景观概念,在特大范围内巧妙而又大规模地利用特有的地形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