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是一门很注重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词语、句段、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等都与日常生活有关,语文运用于生活,生活中的种种经验也反作用于语文学习。因此,中职学校语文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中职语文教师,不能仅仅只注意把课本上的知识教授给学生,还应该在此基础上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知识容量,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学以致用,更好地将知识运用到学习、生活中,还要教会学生学会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生活化教育"很早就被提出了,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曾提出了知识和实践的关联。大部分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如果语文知识没有和生活联系起来,就是僵化的。因此,语文知识要想展现出灵性,教师就需要将语文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运用学习的知识表现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并且养成在生活中发现知识的习惯,对语文知识产生充足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语文课程中,并将语文知识融入生活中。因此,教师要注重将生活化教育理念运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教",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学"。而在农村,那么多的留守儿童,教师如果不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习成绩就很难提升。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同时开展一些语文实践活动,都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一、知识联系生活如果学生问:"我为什么要学这课呢?"老师就要注意了,你没有把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如果只是单纯的知识讲解,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根本不会产生探究的欲望。课标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三年级开始学习写作文,第一篇就是描写秋天的写景作文。为了避免学生写空话、写套话,我特意布置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生活观察并记录:从天空到树木、从花草到人  相似文献   

5.
语文内容源自生活,如果没有生活的积累就不存在语文的学习。随着新课改的大量普及与应用,其中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着重强调语文的现实性、多样性、功能性、人文性、传承性。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将生活中的元素与语文教学紧密地联系到一起,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让学生从生活发现语文知识,以此丰富学生的内在情感,体会到语文的魅力,使学生养成喜欢语文、热爱语文、崇拜语文以及珍惜生活等思想情感,让学生怀揣对语文的崇敬之情去进行深入的语文学习。  相似文献   

6.
"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我经常用语文教材"写在前面"中的这两句话提醒学生做有心人,将课堂内外结合起来,在"大语文"的环境中学习语文,还开展了一次"生活处处有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可是学生习惯于课堂学习,对生活中生动的语文学习资源常常熟视无睹,导致知识面不广,习得的语文知识难以灵活运用,写作缺乏鲜活的生活材料,人文意识更是与生活脱节。  相似文献   

7.
孙玉凤 《考试周刊》2013,(52):153-154
生活中存在大量与化学学习有关的生活素材。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不注意生活素材的选取,所用的学习材料缺乏典型性、启发性,就会影响学生的知识获得和能力的发展。社会生活素材引入化学课堂教学,将使课堂学习内容鲜活起来,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如何捕捉和应用社会生活素材投入学习情境中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正一、前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就语文的教育特点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然而,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知识与生活脱节,只知死记知识而不会"活化"运用。语文与生活的距离究竟有多远?怎样还原"生活中的语文"与"语文中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一门与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学科,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语文生活化教学逐渐走进教学工作者的视野。语文生活化教学,就是将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背景相结合,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中解脱出来,感受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学生的注意需求出发,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因此,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进行生活化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聋哑学校只有生活与语文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浓郁的生活氛围中、在人与人的自然相处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增强知识的直观性,降低知识理解的难度,在学中用、用中学,体现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指导思想,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为将来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所谓"生活化教学"指的是在日常教学中融入相应的生活情境,把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以使学生在生活中感悟语文知识,在语文教学中体会生活乐趣。初中语文是学生的基础性教学项目,在新课改背景下,必须使学生学会拓宽语文知识面的方法,以不断增加语文涵养。生活化教学旨在以学生学习的角度来挖掘日常生活中与语文有关的生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发现语文,进而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来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中学语文教师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只注意记忆,而忽视思考;只注意接受,而忽视分析;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注意知识而忽视能力,尤其是思维能力。能力心理学告诉我们:掌握知识的过程,如果方法得当,就会促进能力的发展,使学生随着知识的增加而变得越灵巧;如果方法不当,就会妨碍能力的发展,甚至使学生随着知识的增加变得越来越笨拙。这些现象的出现和语文教学不得法很有关系。我们往往要学生分析课文的内容和技巧,  相似文献   

13.
<正>兴趣是一种内在动机,是一种带有浓厚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它可以使人集中精力获取知识并创造性地完成当前活动。在学习上,学生如果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他们就会乐于学习,学生乐于学习,就会集中精力,教师的教学也就更加轻松愉快,正所谓"师逸而功倍"。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我认为:语文学习的成败与学生本人对语文有无兴趣有很大关系,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朱熹说:"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因此,在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4.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语文教学应引入生活活水,教师在传授知识与分析训练能力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一、模拟生活场景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教学时如果借助于情境的创设,  相似文献   

15.
杨菁 《现代语文》2008,(8):59-59
中学各学科之间的知识具有很强的交叉性和互补性。我们常说的“文史不分家”、“政史不分家”等指的就是知识的相互渗透。语文学习的最大特点是广泛性,它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学生平时所学的各学科之间并不都是互相排斥的,如果能注意学科的融合,那么就有可能从学习其它学科中,得到一些学习另一门功课的启示。语文知识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尤其是古诗词中隐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可谓地理知识的宝库。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语文实践性课外作业的设计只要做到优化作业形式、优化作业内容、优化作业要求,书本资源与社会生活资源紧密结合,互相补充,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将课本资源进行延伸,在生活中运用语文,在语文中学习生活,就一定能够通过语文实践课外作业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综合性学习是学生语文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如果教师注意借助综合性学习来巧妙地链接课堂内外,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仅能促进听、说、读、写的有机整合,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还能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强化能力、增长智慧。  相似文献   

18.
国学经典教学与语文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学生的国学知识较为丰富,其语文基础就会比较牢固,使学生能更轻松地学习语文知识。因此,教师要重视国学经典教学,并有效应用"三字诀"开展国学经典教学,打好学生的语文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而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又与学生的阅读密不可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离不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我们必须力争"使每一  相似文献   

20.
<正>老子说:"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现代也有人曾说:"细节铸就完美,细节决定成败。"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传授一种理念:注意生活和学习中的细节,学会学习,做真正的社会人。而这种理念在语文课堂中旨在传达有效学习、积累语文知识的方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课前准备"细"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备教材、备学生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