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寻根》2020,(5)
正什么是"老味"在天津餐饮市场中,"老味"一词使用得非常频繁。一般来讲,"老味"的使用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餐馆饭店的招牌上,如"老味饭店""老味菜馆"等;一是用于菜品或食品名称之前,如"老味素什锦"等。前一种情况在其他城市或地区也有所存在,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常见于敦煌写卷经头卷尾的杂写中包含着许多生动丰富的信息,它是我们在研读写本过程中不可忽略的因素。通过细致研读杂写中提供的信息,我们可以确定文学写本的抄年和抄写人或使用人,了解使用者或抄写者的内心世界,同时还能掌握敦煌文学作品传播与接受的一些情况。从写本学的更高的层面来看,"杂写"凸显着敦煌文学写卷的"实用性""随意性"以及实用功能"复杂性"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3.
"道"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孔子以降,无不以"道"作为其追求目标,但却有所不同。荀子提出"壹于道",注重对"道"的知与行,其主要特征是加强了"心"在"知道"过程中的作用,注重"心"的修养,且始终是以"中"贯穿"虚壹而静"的修养过程中,"虚""壹""静"三者均需要在"中"的规范下完成,"中"既是其本体之依据,也是其实践之方法。荀子通过"知"构建了"心"和"圣"(道)之间的联系,通过"知"来描述"圣",通过"心"来实现"圣",以此实现儒家"成圣"之理想。  相似文献   

4.
"西医""中医"的概念不是从来就有,"中""西"初始也非对立词汇。晚清口岸开放,西方事物一时俱来,医学是其中一端。外来各国本非一国,却逐渐以一整体的"西方"形象成为中国的竞争对手乃至学习榜样。中西二元对立局面由此形成。"西医"概念、形象的确立与此趋势相伴亦相似。来华的外国医生虽分属各国,但因同属现代医学阵营,又是西力之一部分,于是逐渐形成一个整体的西方医学形象,并对中国本土医学形成冲击,两种医学竞争的局面出现。在此过程中,"西医"称谓形成,中国本土医学也渐获"中医"之名。"西医""中医"由此成为对峙的两端。  相似文献   

5.
"汉唐古典舞"作为中国古典舞对历史继承的一种创新路径,成为在跨文化语境下中国古典舞话语体系文化自觉、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从身体语言创造层面,"汉唐古典舞"是以当代创造,而非"复古"的形式确立。创建者孙颖以"形""神"关系之间的有效转化接洽历史,实现舞台形象的文化隐喻。在以"仪式""时代风尚""乐生精神"为递进向历史回溯的过程中,以形象回归对历史、传统的守望。  相似文献   

6.
"文"与"人"的关系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论题。诗文与诗人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一致或不一致,而应当将诗文从内容和技艺角度分为"所写"与"能写"两个方面来衡量。从"所写",即文学内容方面看,"文"与"人"关系是一个具有层次性的问题,它不只是表面的一致与否,更是深层次的相互印证、相互表现,"文"与"人"各有其真实,二者是相得益彰的依存关系。从"能写"的技艺方面看,"文"与"人"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这时便不能将二者强加比附来讨论。  相似文献   

7.
《寻根》2020,(4)
正疫病,因其传染性强、治愈率低、死亡率高等原因,历朝历代都是政府极为重视的大事,稍有规模的疫情必被史官记录在册。中古时期有关疫病的记载主要集中在正史《五行志》中,多以"疫""疠"为共同语素,构成一组具有同义或近义的概括性词汇,如疫、大疫、疾疫、瘴疫、春疫、疫疠、瘴疠、饥疠、疠疾、疠疫、寒疠等。那么"疫""疠"之间有何不同?这还需从二者字义本源说起。  相似文献   

8.
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论语》中的名句,讲的是"学习"和"思考"的关系。让我们先看句中四个关键字"学""思""罔""殆"的含义。从《论语》这个大的语境来看,"学"不是说一般地学习,而是特指"学文",比如《论语·学而》第6则中的"行有余力,则  相似文献   

9.
正歌剧《白毛女》中喜儿的唱段为人熟知:"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雪花那个飘飘,年来到。"言说"雪"的自然形态和降雪积雪形势,有"雪点""雪粉""雪糁""雪珠""雪片""雪絮""雪霰""雪朵""雪烟""雪幕""雪漫"等说法,"雪"是怎样和"花"结合在一起,在严寒愁苦季节,竟以优雅轻盈的美,晶莹洁净的美,有时竟被看作丰年吉瑞,被看作希望寄托,成为美好象征的  相似文献   

10.
《寻根》2016,(2)
正曾有媒体就"什么最能代表河南"这一问题做过统计调查,所列选项有"豫""中原""郑州""黄河""嵩山""少林寺""烩面""中"等,而"中"在调查中位居前列。就连许多文艺小品中的河南话,也是"中"字连声不断,频登大雅之堂。"中"在汉语中使用很多,最常见的:言区域指中国、中华,如中医、中文;辨方位指中心、中间,如正中、居中;别内外指内里、里面,如家中、心中;称过程指一半,如中途、中叶;谓  相似文献   

11.
《周易》之生态审美意识"贵人""重人",认为"人"通过"进德修业"则能够"与天地合其德"。《周易·系辞上》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是宇宙天地得以生成的原初域,为"两仪"的整体化、一体化。"两仪"既符指"阴阳",也符指"天地"。"阴阳化育"是"天地"之始,"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有了"天地",万物便在天地之间产生出来。而"乾坤二卦",则是"天地"和"阴阳"的共同符号。包括"人"在内的万物,其化生化合,尽皆因于"天地"。"天地人"一体相通,"天道""地道""人道"相兼相应,相辅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且,"天地"之"道"与人事联系紧密,人事吉凶正好对应于天的阴阳,"天"的阴阳可相互转化,"人"的吉凶也相互转化,天地合德。由此,"天"与"人"就实现了沟通。  相似文献   

12.
《论语》"学而时习之"其实是"学"、"习"这两种意思既有区别、但又密切相关的人类知识增进行为的充实表达,其外延远超过今天双音节合成词基础上形成的"学习"一词。《论语》中大量使用到"学"和"习","学"为强调对典籍的理解与吸收,"习"则强调在实践中去检验印证,故"学习"其义应为"学习并实践"。不独《论语》,先秦其他典籍所载"学习"一语其情况与《论语》相同,"学"与"习"皆有严格区分。但是,汉代以后随着汉语词汇构成规律的变化,诸如《史记》、《东观汉记》、《后汉书》等典籍所载"学习"一语,已由先秦两个意义递进的单音节词组,演变为双音并列式合成词,从而导致"学习"词义的缩小。还原"学习"在《论语》中的本义,对于今天中国的教育振兴以及建构终身学习型社会或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西周时期周人所称的"四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政治地理名词。在西周时人的观念中,"四国"即四域,就是天下的四方域土,而非四个具体邦国,其内涵与当时另外的几个地理词汇"四方""四土""下国""下土""天下"并无不同。"四国"是周王在法理上的统治区域,其内部由众多错居杂处的西周封国与蛮夷戎狄族邦组成。虽然周王对"四国"内某些蛮夷戎狄族邦的统治力度有限,但仍将其视为周王朝固有领土。  相似文献   

14.
白中阳 《寻根》2021,(2):60-64
"御河白菜""卫青萝卜""卫韭""黄皮葱头"是天津本土蔬菜类食材中的突出代表,曾被誉为天津地区的"蔬菜四珍"。事实上,早在近代以前它们就已成为天津最具代表性的几种时令性蔬菜了。名满津门的"御河白菜""天津大白菜"又被称为"御河白菜"。大运河流经杨柳青这一段被称为南运河,也称御河,河水甘甜清澈,非常适于灌溉,天津人称用御河水灌溉的天津白菜为“御河菜”,由此该菜品成为天津当地的知名蔬菜。  相似文献   

15.
正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其名气不可谓不大。然而,其"祖居地"在何处,"出生地"在何处?却鲜为人知!据史料记载,伏羲为陇西郡成纪县人。于是,以"成纪县治"为依据,一个"羲皇故里",便有了三个地方:一个是甘肃静宁,一个是甘肃秦安,一个是甘肃天水。试问,这三种说法,哪一个说得对呢?答曰:都不对。原因之一,忽视了行政区划的历史变迁。成纪县治起初在静宁治平乡刘家村,唐代开元年间  相似文献   

16.
正"腰若流纨素"之句出自《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一诗。清代吴兆宜注此句为,"若"一作"著"。"若""著"两字意义截然不同,前者为"好像"意,后者则为"穿着"意。受此影响,对于"腰若流纨素"之句的解释,历来亦颇多分歧,诸家或释为"好像",或解作"穿着"。人教版教材译此句为"腰束纨素的带子,光彩像水流一样晃动"。译文将"若"译为"穿着",但并未给出理据,并且将"若"字原有的"好像"  相似文献   

17.
正"道"是《道德经》的核心概念。在《道德经》的宇宙论中,道生出了天地万物。然而,对于老子宇宙论的实质与展开,学者们却有不同的意见。本文试图通过对"有无"、"生"、"域"与"道"的内涵的探讨,来阐释《道德经》中的本体宇宙论。一、"有"与"无""有"与"无",是《道德经》中一对重要的哲学范畴。《道德经》第一章即言:"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然而,"有"与"无"的具体含义,却难以轻易得知。我认为,  相似文献   

18.
吴正格 《寻根》2013,(4):36-38
"炸"字的古体字写为"",与炸同音。至清代时,人们仍习用""字而极少用"炸"。所以,谈"炸"字,需从""字谈起。"炸"字小考""字的左边是"火"字,右边上部是"世"字,下部是"木"字。其字中的"火"和"木"容易意会,即以火  相似文献   

19.
微电影是随着互联网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电影艺术形式。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它通过举行各种微电影节和微电影赛事等具有自我主体建构的象征性行为及与此相关的"阐释""命名",获取自我的身份认同。同时,它以业界与学界专业性人员交往活动的沟通情境,获取结构性社会认可。在这样的自我运作逻辑基础上,微电影以民间表达的话语体系建构了文化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20.
周宗旭 《寻根》2010,(2):86-88
<正>《汉语大词典》收有"脚牛"条,并指出:"脚牛,配种的公牛",举《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宜宾县天池乡集体农业生产合作社是怎样计划繁殖耕牛的》中的"社里一九五四年有两头脚牛"之句为书证。但《汉语大词典》却未收"脚猪"条,调查文献材料,发现文献中"脚猪"一词的使用是相当普遍的。例如,《跻春台》卷三《南乡井》:"罪满投生人世上,去变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