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足宝顶石刻的《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是佛教的一部“孝经”,其中所阐发的尽孝、报恩、克己和利他等教义,对当今社会也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足宝顶大佛湾第15号龛刻石,位于北岩中段,南宋赵智凤主持镌刻,规模宏大,内容丰富,风格独特,价值很高。历代学者对其研究甚众,多称之“父母恩重经变”或“佛说父母恩重经变”。但因各种缘故,至今无如实全面著录该刻石的著述面世。为使更多的人全面了解和深入研究该龛刻石,笔者就该龛刻石的调查研究,略申管见,请方家教正。一该龛刻石的佛教经轨该龛刻石,历代学者多称“父母恩重经变”。按此称谓,其刻石的经轨,应是《父母恩重经》。查该经一卷,唐人所撰。自《开元释教录》及其以降的经录,皆言该经是伪经而收人藏经古逸部①。…  相似文献   

3.
大足宝顶山大、小佛湾各有一个父母恩重经变图龛,均雕凿于南宋时期。小佛湾的已风化殆尽。大佛湾的保存比较完好,编为第15号。该龛高6.90米,宽14.50米,龛顶系平顶。全龛造像可以分为三层,都为高浮雕。龛的上层系七佛像,中层是《父母恩重经变相》,下层右壁为阿鼻地狱图,左壁无造像。兹将各层造像内容简介于下,再结合有  相似文献   

4.
大足宝顶和敦煌的大方便(佛)报恩经变之比较研究胡文和一这幅变相系大足宝顶山大佛湾第17号龛,雕凿于宋代,为平顶龛,高7.10,宽14.70米(参见图版5及附图)。全图的中心像系释迎佛半身像,高3.70米。佛头有螺髻,顶无高肉譬,头顶上冒出一道毫光,光...  相似文献   

5.
前两章节结合敦煌和东瀛唐代华严经变相,论证了宝顶大佛湾第14号窟题材不是密教曼荼罗(Mandala),而是华严七处九会变相,以及现存六会的基本定名.后两章节,受波士顿藏13世纪初东瀛圆觉经变相的启示,对宝顶圆觉洞与安岳华严洞的图像和主佛身份作了研究,可以认定:唐末五代初,川密教主柳本尊(844-907)在宋代又被尊奉为华严宗第六代祖师.  相似文献   

6.
大足石刻     
北有敦煌,南有大足,重庆市大足石刻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据大足文管所负责人介绍,2001年以来,参观大足石刻的国内外游客已达10万人次。大足,公元758年建县,因县境内有大足川(今名濑溪河)而得名,含有“大丰大足”的意思。大足石刻是县境内102处石刻的总称,其中75处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有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市级有尖山子、妙高山、舒成岩、千佛岩;县级有峰山寺等66处。造像1030龛(kān),约5万余尊。内容以佛教为主,其次是道教,其余是佛道合一、佛道儒三教合一、历史人物等造像;  相似文献   

7.
大足宝顶大佛湾西方净土变相胡良学西方净土变相,在佛教艺术中常见。在中国石窟中,敦煌有之,云冈有之,龙门有之,麦积山有之;在四川的巴中南龛、旺苍佛子岩、梓潼的卧龙山、丹棱郑山、邛崃石笋山、资中北岩、安岳云峰寺、夹江千佛岩、荣县大佛岩、千佛岩、罗汉洞、大...  相似文献   

8.
大足北山第253龛中,主尊地藏观音与十王的组合形式,在巴蜀地区唐宋时期十王造像龛中极为少见。左右侧壁造像复杂,出现了与敦煌《佛说十王经》图像近似的检亡人家功德的使者、两身道教特点的造像以及十一位王者。从造像题记等分析,此龛最初开凿与水陆会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敦煌遗书中,佛教典籍占绝大多数,在不少佛经的字里行间,体现出儒家的伦理思想内容.通过敦煌遗书中的《父母恩重经》、《报恩经》、《梵网经》等几部佛经,可以窥知敦煌地区儒佛交融之一斑.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博物馆所藏出自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北宋绢画《报父母恩重经变》以说法图、经文和连环画相结合形式表现父母养育之恩及报父母恩内容的同时,也为我们展现了唐宋时期敦煌一带民众的出行风俗。其出行之畏远行、出行折柳,无不昭显着儒家礼义思想和佛教福田思想。  相似文献   

11.
《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讲经文》、《无常经讲经文》、《父母恩重经讲经文》两篇,由王重民、王庆菽、向达先生校录于《敦煌变文集》中,又经徐震堮等先生补校;笔者不敏,亦为续貂。另有押座文校补数则,并附于后,以求正于方家。下引《敦煌变文集》原文,仅标页码。为便排印,一般原文均改为现行规范汉字。笔者赞同的原校径引改后文字。称引诸家校勘省称“某校”,出处附文末。  相似文献   

12.
在四川摩崖造像中,这种经变只有大足宝顶山大佛湾第20号一龛,系宋代雕凿。笔者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并检录有关资料,发现该变相对于中国佛教典籍、佛教美术、中国俗文学的研究,都有着相当高的价值、兹将该龛内容述论于下。  相似文献   

13.
牛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牛文化对于我国的体育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育活动中包含了众多牛的元素.采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方法对大足宝顶山石刻造像中的牧牛图龛造像进行研究发现:牧牛道场的造像中刻画了牧人从训牛到与牛心灵相惜的全过程,其意义透射出来体育活动中的牛文化内涵,为研究古代体育的发展与牛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南宋宇文屺<诗碑并跋>、王象之<舆地纪胜·昌州>条、席存著铭文等直接文献,魏了翁、杜孝严,姚宍恭、覃怀孝、泸州军州某的题刻等相关文献,都证明赵智凤在大足宝顶数十年刻石凿窟.宝顶石窟的内容证明有统一的规划.赵智风不是僧人,而是密教道者.小佛湾1号应名之为本尊轮藏塔,第一级北面鬈发人为赵智风造像.  相似文献   

15.
四川石窟华严经系统变相的研究胡文和四川安岳第15窟和大足宝顶第9窟是根据《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雕凿的圆觉洞,①大足宝顶第14号毗卢道场窟是根据《华严经》雕凿的安岳华严洞窟,兹分别论述于下。一圆觉经变相安岳圆觉洞第15窟,窟高4.5,宽4.75,深...  相似文献   

16.
莫高窟第290窟佛传画中的瑞应思想研究贺世哲敦煌莫高窟的佛传故事画,到北周时期(556—581年)达到了高峰,第290窟人字披所画佛传连环故事画堪称上乘。画面总长28米多,故事情节多达89个,这在公元6世纪的世界佛传造像中也居首位,算得上是稀世珍品。...  相似文献   

17.
关于敦煌莫高窟的三世佛与三佛造像贺世哲本文是拙稿《关于十六国北朝时期的三世佛与三佛造像诸问题》 ̄②一文的续篇,专述敦煌莫高窟的三世佛与三佛造像。(一)北凉到北朝敦煌地区的三世佛造像,从有确切铭文记载的出土文物来看,始见于现存敦煌市博物馆的北凉□吉德造...  相似文献   

18.
“上朝峨眉,下拜宝顶”,大足石刻作为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最高代表作,在吸收、融化前期石窟艺术精华的基础上,以鲜明的民族化、生活化特色,成为中国石窟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并与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一起构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石窟艺术史。  相似文献   

19.
大足石刻地处四川省大足县境内,开凿于晚唐,盛于两宋,是我国宋代石刻造像最集中的地区。现存石刻造像五百万多尊,主要分布在北山与宝顶山两处。题材多为佛经故事,但其手法多样,艺术精湛,具有浪漫气息与写实精神。主要的艺术特色有:一是运用  相似文献   

20.
一佛五十菩萨和菩萨装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唐贞观至开元初,龙门石窟、敦煌石窟以及四川地区石窟中,出现了一佛五十菩萨和菩萨装佛之类的造像。开元以至明清,菩萨装佛造像以石刻、壁画、画卷等形式,继续出现在四川、敦煌、大理、西藏等地。龙门石窟与四川地区石窟在武周时造像多,内容与形式丰富多采,从中似可探索图像传播和演变的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