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小学数学教育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发现数学思考能力在数学教学四个方面的目标当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抓住数学素材多角度引发学生进行数学思考,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着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唯一出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文从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方面阐述数学思考训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王金仁 《考试周刊》2011,(79):72-72
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核心,而反思对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至关重要。在当前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注重从解题的分析、判断、比较入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而忽略了反思意识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初中学生的学习反思习惯,才能做到"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3.
繆璐 《考试周刊》2014,(54):64-64
教师"授之以渔",学生以"渔"得"鱼",这才是真正的教与学。教师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训练学生缜密的解题思维,这样学生才能高效率地自主学习。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习惯和解题思维还没有完全形成,教师必须把锻炼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这样教师才能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才能更高效地掌握学习内容。  相似文献   

4.
在例题教学中,教师不但让学生演练计算、变形,而且让学生进行解题思路和方法探求的尝试:从“教”的方面——重视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从“学”的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从“思”的方面——倡导和训练学生进行有效的解题反思,做到“授之以渔”,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5.
孙方炫 《成才之路》2009,(18):57-57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实施数学素质教育,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把学生从被动的学〉-j状态中解脱出来,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实现感知一模仿一创造的飞跃,我们以新课标的要求为依据,开展初中数学课的“扶”“引”“放”“移”四步型课堂教学法实验活动。  相似文献   

6.
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侧重于"如何解题"的教学,而忽略了对于学生"如何审题"的思维培养,导致很多学生熟记解题思路与步骤,但是面对变式题目,却陷入"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困境,只能将脑海里的教材案例生搬硬套。由此,笔者以为,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是实现"授之以渔",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策略与解题能力的关键之举。基于这样的教学目标,本文将论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培养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数学思想方法包括数形结合、方程探路、分类讨论、有效化归等,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题能力,使教学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时候,学生不会解决问题,并不是因为相关知识的匮乏,多半是由于缺乏解题的思路和技巧,找不到问题解决的思考点和突破口。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也就是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给学生问题解决的方式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教师需要着力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最重要的。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后,便会学得轻松,而老师也会教得轻松。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一、培养主动探索的习惯我们时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越来越贴近我们的生活,而如何用好生活中的例子,把抽象、难理解、枯燥的数学概念理解和掌握好就显得非常重要。探究性教学除了能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外,更能让学生的个性及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最终能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释一些生活现象,让数学的价值得以真正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授人以“鱼”只能满足一餐之需,授人以“渔”却能让人终身受益。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学具进行教学。让每一名学生通过自身学具的操作来理解数学,学习数学,从而认识数学。  相似文献   

12.
数学高考试题重在考查对知识理解的准确性、深刻性,重在考查知识的综合灵活运用。着力体现概念性、思辩性、量化的灵活性、解法的多样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在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理性思维方面作比较深入的考查。高考试题这种积极导向,决定了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必须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把握各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成,才能使学生受益终生。所以只有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优化学生的思维,全面提高数学能力,才能提高学生解题水平和应试能力。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而教之以渔,则将终身受用无穷。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是教之以渔,不能把学生大脑当作存储器,而忽视智能的发展。因此,我在数学教学中主要注意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提高学生解答数学的能力,就要教会学生对数学题的分析、解答的方法。不能简单地把题目解好写在黑板上后让学生抄现成的,那样学生只会照葫芦画瓢。学生若遇到稍微有点变化的题目就会无从下手,这就是授之以鱼的后果。为此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授予以渔。“勿授之以鱼,应授之以渔”就是不能让学生机械地抄解,而是要让学生学会分析方法,提高解题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学数学的能力,学会举一反三。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学数学教师,要善于解题分析和解题研究,解题能力的高低是衡量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杠杆.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变化性较强的学科,作为教者,“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解题能力,表现为发现问题的敏锐洞察能力、分析问题的清晰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如何培养学生这三方面能力,我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6.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数学教学应力避机械灌输,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在教师的有效启发下,实现理解的"顿悟".文章重点论述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启发教学,促使学生"顿悟"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7.
还是刚当小学数学教师那会儿,就知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授之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之以渔”则解一生之需,与一生相比,一时显然可以小到忽略不计的境地。以这样的观点来看待数学教育和教学.就知道数学中具体的学习内容、习。题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要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数学是思维力培养教学,文章从培养学生质疑意识、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力、授之以渔培养学生良好思维方法、形成思维品质等方面论述初中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19.
秦海龙 《考试周刊》2013,(92):63-63
数学教学不仅要"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于渔"。通过传授数学思想促使每个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数学,真正达到教学目标。如此可见,要想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加速数学思想的建立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数学教学不是教给学生记忆、模仿、重复,而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本文由书后一道习题引发了笔者对教师进入课堂前的备课、进入课堂后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