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国后,随着现代化运动在中国的展开,如何认识和评价义和团,仍然是中国当代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关注点。围绕着如何看待农民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看待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这两个问题,义和团观经历了近代革命的高潮、反帝反封反修的前驱、消除神话的祛魅和九十年代至今的学术认知的深化这样几个阶段的变化。梳理20世纪后半叶义和团观的延伸脉络,可以从一个侧面认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实事求是观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毛泽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批判继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建构了实事求是观的理论体系。毛泽东的实事求是观萌芽和初步发展于党的延安时期以前,全面展开与系统建构于党的延安时期,建国后得到了进一步的理论论证和实践运用。邓小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进一步恢复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实事求是观,使实事求是现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实践的历史起点,成为这一理论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的调查研究方法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当前的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毛泽东深入社会调查的坚实开端,通过分析,力求找到支撑毛泽东的调查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是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卓越领导人。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 ,他将“领导”这一社会实践活动上升为一门高超的艺术。毛泽东领导艺术的前提是树立马克思主义的领导观 ;源头是在实践中锻炼提高 ;核心是赢得群众、掌握干部 ;关键是审时度势 ,辩证思维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重阐述从毛泽东到邓小平的有关开放观的基本观点和发展线索,揭示出二者的历史继承性以及毛泽东这一理论的时代局限性,从而明确了邓小平的开放观的理论渊源和现实基础。再现两位伟人,特别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贡献,对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完善。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改革开放具有现实意义,也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革命斗争经验和新社会建设经验的结晶,是“在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中”产生的,她不止是毛泽东同志一个人的智慧的产物,也是他的战友们、党和革命人民智慧的产物。一九四一年十月三日刘少奇同志在华中局党校作了《人为什么犯错误?》的演讲,从世界观的高度,分析了犯错误的原因及对错误的处理方针。这篇演说同他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论党内斗争》等一样,是为着中国革命斗争的需要而作的;同毛泽东同志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化现代化是文化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毛泽东思想明确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对毛泽东思想体系的宏大性、完整性、独创性与超越性的精准概括。作为毛泽东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文化哲学思想助推了中国文化现代化命题的提出、遵循了现实需要的原则、明晰了中国文化现代化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奠定了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基础和方向。毛泽东文化哲学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二者一脉相承,回顾和总结毛泽东在探索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中做出的独特贡献,对新时代、新征程实现文化自信、文化繁荣和精神文明的引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有着奠基意义和引领价值。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在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在与主观主义的不断斗争中,形成了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丰富而又系统的马克思主义观。毛泽东马克思主义观的基本内容及其所具有的历史地位对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的民粹主义情结,在早期革命探索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它帮助中共将中国革命的视点转向了农村和农民,并最终走向了胜利。而晚年的毛泽东因忽视客观的实际,主观上的民粹情结给中国的建设带来了严重的挫折。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现代化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是对毛泽东现代化理论的继承与超越,也是对西方现代化理论的批判、吸收与借鉴。在批判西方现代化理论的缺陷、吸收和借鉴西方现代化理论的合理性的基础上,邓小平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理论。  相似文献   

11.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毛泽东同志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民主革命时期论述农民问题的一篇重要文献,它阐述了关于农民武装斗争、民主建设、政治宣传、文化教育等重要思想,凝结着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思想.现在重温这篇著作,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位从农村革命和改革中获得巨大成就的领导人,毕生都关注着中国农民问题,关注着农村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他们形成了各自的农村发展战略思想,对中国的农业发展道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三方面揭示了两位领导人的农村发展战略思想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社会发展的动力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马克思、恩格斯从系统整体来说明了社会发展的动力理论,形成了社会发展的综合动力论;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这一科学概念,形成了社会发展的矛盾动力论;邓小平更加重视和强调发展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了社会发展的改革动力论;面对世纪之交的国内外形势,江泽民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了社会发展的创新动力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动力论,对于今天构建社会主艾和谐社会是具有借鉴意义和现实价值的.  相似文献   

14.
学习“三个代表”“三个代表”是正确处理公仆与人民关系的指针孙玮霞 王玉海 (1 ,1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先进文化曹桂华 (1 ,4)………………政治·经济毛泽东与党的文秘工作的建设曲杏春 (4 ,5 )……………邓小平对毛泽东私营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张金平 刁熙军 (3 ,1 )……………………………………论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严燕飞 (2 ,1 )…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之路刘惟洲 王艳丽 (4 ,1 )……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中传统与现代资源的整合初文杰 (4 ,9)………………………………………………论产…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长期进行革命建设的实践中,极大的关注了医疗卫生工作,逐渐形成"为人民服务"的医德宗旨观、"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医德原则观、中西医结合以及"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等系统的医药卫生思想,这些思想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上,发表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讲话,阐述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十二个重大关系问题。这是继毛泽东同志的《论十大关系》后又一篇纲领性文献,对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的实事求是论是在中国革命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这个形成过程再现了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论是对毛泽东实事求是论的继承和发展。他指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的进行,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刘少奇对土改后农村的发展道路有不同的设想,主要表现在改造农民私有制问题上;合作化的具体形式和步骤上;实现集体化的条件上;对两级分化的认识上.这些分歧反映了他们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不同理解,其结果决定了我国后来农业合作化的进程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论独立自主原则在抗战中的坚持及运用孔凡岭独立自主是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和建设必须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这一原则在抗日战争过程中的运用,不仅保证了抗战的胜利,而且为以后夺取全国的解放奠定了基础。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这个原则的说明、实践和坚持,是把抗日民族革...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是同毛泽东建党思想的正确指导分不开的.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之一.毛泽东建党思想,是马列主义建党学说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毛泽东同志极为重视党的建设,并把党的建设看作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在井岗山斗争时期,他提出要建设“斗争的布尔什维克党”;抗日战争时期,就更为明确提出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在全国革命范围内取得胜利,一条根本经验就是因为有“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建国后,毛泽东同志又非常重视执政党的建设,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广大党员和干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