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舆论”被一些学者称为除立法、行政、司法之外的“第四种权力”,其独特的监督作用已成为维护社会公正的强大力量。舆论监督被公认为实现社会有序运行的必要机制。作为一档电视民生新闻栏目,舆论监督既是职责所在、民生所系,更是立身之本。  相似文献   

2.
新闻舆论监督是现代社会监督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党报舆论监督内容的变化和报道领域的拓宽,党报舆论监督也更多地关注民生民瘼,透视社会热点、难点,聚焦事关百姓的重大问题,起到了为广大群众鼓与呼的作用。但无论何时,作为党报舆论监督者都要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始终坚持"三个围绕"和"四个有利于"进行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3.
以"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为切入点,以关注本土市民生活形态为主体内容的民生新闻,给城市台带来的不仅是电视媒体一种生存方式和生存空间的变化,更多的是一种理念上的彻底变革。然而,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之后,民生新闻非但没有进入主流新闻宣传的发展轨道,反而步入了尴尬境地。观众喜欢民生新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舆论监督报道。但是,作为我国制度建设中的五大监督体系之一的舆论监督,只是社会监督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社会各个监督系统全面正常运转,媒体监督才能有效发挥作用。所以,媒体在舆论监督报道中要注意新闻报道的理性原则,舆论监督不越位。负面报道要以有助于及时化解社会风险与冲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导向。  相似文献   

4.
张培 《传媒观察》2012,(2):58-59
新闻媒体被称为社会的"安全阀"。开展舆论监督报道,帮助化解显性或隐性的社会矛盾,既是提升媒体公信力和影响力的需要,也是新闻媒体应承担的一项重要职责。不过,长期以来,大多数地市报在民生服务新闻和社会新闻方面不遗余力下足功夫,而在舆论  相似文献   

5.
一、民生新闻现状分析前几年,说起新闻改革,人们自然而然地就想到舆论监督,以为只有拓展报道空间,多搞批评报道,媒体才会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然而,当事实证明,舆论监督只不过是媒体的"一厢情愿"时,当众多曾经高举舆论监督大旗的栏目在四处碰壁后不得不"改弦更张"时,人们发现:电视新闻在"正面报道"和"批评报道"之间还有广阔的中间地带,而这中间地带正是老百姓所关心和所需要的民生新闻.于是,民生新闻在短时间内响遍大江南北,几乎所有电视媒体都把它作为吸引观众提高收视率的王牌.据统计,仅南京市晚6:00-7:00,就有《南京零距离》、《直播南京》、《1860新闻眼》等五六档民生新闻栏目.  相似文献   

6.
舆论监督不是"与人为敌" 1.舆论监督的高境界是促进问题解决 舆论监督的高境界不是逞一时之能,更不是要将被监督对象置于死地,而是推进所存在问题的解决,继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宋尚琳 《今传媒》2012,(6):123-124
舆论监督虽不具备司法监督的强制力量,但却无处不在。目前城市台的新闻舆论监督主要分为民生新闻和政务新闻的舆论监督两种模式。民生新闻舆论监督模式开始出现"媒介审判"的趋向,主流新闻的舆论监督模式则主要表现为一种传声筒式的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的混合体,往往发生于权力部门审查之后。城市台新闻舆论监督模式需要摈弃这两种倾向,进一步开拓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一、电视民生新闻的出现及其认识2002年元旦,《南京零距离》诞生,其关注的内容既有社会新闻,也有舆论监督,还有生活资讯,甚至也有时政新闻,被称为做南京的"电视晚报"。由于异乎寻常的收视率和高昂的栏目广告费用,这个电视栏目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一时间,在全国出现了许多与之类似的电视新闻栏目。这些新闻节目迅速掀起了中国电视的"民生新闻"潮流。随之而来的是,民生新闻渐渐成为业界与学术界广泛关注的名词。  相似文献   

9.
2012年,新疆把民生建设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在民生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党报作为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必须紧密切合当前热点,将民生新闻作为重点报道内容,深入基层,倾听民声,反映民意,担当弘扬主旋律、舆论监督、热点引导的社会责任。民生新闻的民生主题那么,如何让民生新闻成为主流新闻的一部分,真正走进百姓生活,充分体现民生的视野、民生的态度、民生的情怀,是我们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结合中宣部对于当前新闻战线"走转改"的现实要.  相似文献   

10.
陈蔚华 《东南传播》2014,(2):127-128
媒体把"民生热线"做成新闻是不够的,应把"民生热线"做成贴近百姓生活、关心百姓疾苦、反映群众呼声、力促社会和谐为宗旨的节目,在坚持正面的舆论监督中更好地体现为读者服务,为人民服务,真正地为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不断增强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1.
民生新闻坚守社会责任的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新闻题材琐碎,新闻价值低,报道新闻深度不够,报道角度处理不当等问题的日益凸显,直接影响了其承担反映民意、架设沟通桥梁、舆论监督等社会责任的发挥.因此,在民生新闻报道中坚守新闻宣传纪律原则和秉承人文关怀原则,才能保证民生新闻健康有序地发展,进而更好地承担起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2.
随着各级媒体相继推出的民生报道,舆论监督的范围越来越广,效果也越来越好,舆论监督民生化的趋势为我国媒体舆论监督带来了全新的气象。然而,由于主客观因素,县级媒体受制于社会环境,舆论监督的范围狭小,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不到深入的调查分析,以至针砭时弊和硬性批评的报道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3.
近期,部分媒体的舆论监督引发了"通缉记者"、"打垮报社"、"抽扣报纸"等一系列应对舆论监督的恶性事件,在网络上也形成一个个热议的话题.媒体的舆论监督由以前媒体方的"我打你倒"、"我打你不倒",变成了如今被监督方的"我倒打你",监督遭遇反监督,老媒体遇到新问题.对此,要从社会大环境和传媒业自身的发展等方面看.  相似文献   

14.
浅论民生新闻与舆论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淼  李莹 《新闻世界》2010,(7):62-63
民生新闻的舆论监督,凭借其群众参与性强、舆论监督平民化、微观化等鲜明的特点,受到了受众的广泛支持与欢迎。但在实际的操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方面民生新闻要充分发挥党的喉舌的作用,另一方面它又渴望为社会大众代言,在这二者之间民生新闻如何找到平衡是其发展的关键。本文将分析民生新闻的舆论监督的特色,并根据其特色阐释其存在双重身份的原因,论述民生新闻在双重身份下如何找到报道的平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张培 《新闻通讯》2012,(2):58-59
新闻媒体被称为社会的“安全阀”。开展舆论监督报道,帮助化解显性或隐性的社会矛盾,既是提升媒体公信力和影响力的需要,也是新闻媒体应承担的一项重要职责。不过,长期以来。大多数地市报在民生服务新闻和社会新闻方面不遗余力下足功夫,而在舆论监督报道方面却所做甚少。深层原因是搞舆论监督风险大,压力大,一旦把握不准,即有可能招来麻烦。这让不少地市媒体心生畏惧。  相似文献   

16.
民生新闻的泛滥导致重复报道、降低新闻价值等现象的出现,从而影响民生新闻发挥反映呼声、舆论监督、增进社会和谐的社会责任。本文试图归纳出当下民生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确保民生新闻健康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都市报是以城市市民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报纸,主要特点是关注社会事件,贴近市民生活、注重舆论监督,而都市报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以社会,民生新闻为主打.  相似文献   

18.
一段时间以来,传统主流媒体尤其是极具强势地位的机关报、电台、电视台一直充当着舆论监督的领头羊.然而,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到来和新媒体的发展,传统主流媒体舆论监督的强势地位受到网络等新媒体的挑战,在一些重大社会事件上甚至集体缺位失声.从舆论监督的引领者变为新媒体的跟随者,从人们一直所仰望和倚靠的"包青天"到因某些重要舆论滞后被民众所质疑,其过程引发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闻的发展,在全国各媒体涌现出了越来越多以平民视角出发、关注百姓日常生活、关注百姓生存状态的电视新闻,这就是民生新闻. 民生新闻的选材要贴近百姓生活 民生新闻的内容涉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停水、失火、被盗、被骗、投诉、求助等.它可以最直接和广泛地实现媒体下情上达的功能,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在树立社会公共道德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被称为"第四媒体"的网络媒体近年来得到迅速普及,其社会功能日渐完善,综合影响日益增强.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依托强大的网络资源平台,网络监督逐渐兴盛.人们已习惯通过网络了解天下事务,评判是非曲直,参与舆论监督,这是对传统舆论监督的有益补充,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