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要形式有常态化方式和运动式治理,相比之下,常态化方式更符合思想建设规律和可持续发展要求,运动式治理常常给社会造成较大的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常态化的基本定位是:建设理念常态化,不搞“政绩工程”、“速成模板”;建设措施常态化,不搞“运动式”、“一刀切”;建设进程常态化,不搞“临时突击”、“定期达标”。在此基础上的路径选择是,形成常态化的教育思路、探索常态化的建设方式和构建常态化的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2.
资产阶级阴谋家、野心家江青,朝思暮想当“女皇”.她为了篡党夺权,颠覆无产阶级专政,伙同政治流氓王洪文、老投降派张春桥和文痞姚文元,组成了“四人帮”反党集团,搞修正主义,搞分裂,搞阴谋诡计.他们恶贯满盈,应该彻底加以清算.江青的女皇梦由来已久.在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批林批孔运动中,江青就伸进了黑手,大搞形而上学,大搞“三箭齐发”,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妄图转移运动的大方向,干扰和破坏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3.
运动之美     
过去,在我的脑海里,长期存在的观念是,体育运动是“野”,是“蛮力”的较量。所以,我从小就不喜欢,也不参加运动,更小看那些搞运动的人。  相似文献   

4.
中共发动的“四清”运动,在很多方面有一些积极作用。但由于受“以阶级斗争为纲”理论的支配,消极因素更多。靠运动搞社会主义建设也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5.
这张照片摄于1965年国庆节,是我们家里很少的三两张“全家福”之一。细心的读者会说“‘全家福’里怎么没有你父亲呢?”是的,他缺席了。那时候,他还在衡阳搞“社教”,忙得连国庆节都没回家。“社教”就是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简称从上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我们国家的政治生活基本处在一个接一个的运动之中。人们很亢奋,也很盲目,拥护所有的运动,也参与所有的运动。我父亲在一个瓷厂搞“社教”,身兼工作队队长,他没有道理不积极。节假日不回家那是常事。那个时代的人有一种懵懵懂懂的乐观主义,以为开展一场运动,社会就会净化,国家就会进步,红色…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三大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自身建设要走出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健全与完善党内监督制度,是消除党内腐败现象,促进党风根本好转,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搞好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保证。重视党内监督,是我们党的一条宝贵的经验,也曾经取得显著的成效。但对党内腐败现象,大多用搞运动的办法加以清除,如“三反”、“五反”运动。这种运动式的办法,在当  相似文献   

7.
大跃进的1958年过去了,全校师生以欢欣鼓舞的心情迎接苦战三年中有决定意义的一年——1959年。校长传达了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号召师生在新的一年鼓足干劲、大放卫星,以更大的成绩迎接十届国庆。数学教师根据“数学教学”杂志上介绍的经验,提出在全校开展一个“数学学习突击运动”。通过运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激发学习自觉性,突破难点,提高学习质量。我们把这动作为共产主义教育运动的继续(当时共产主义教育运动已将结束),通过这次运动,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消除“在学习上、尤其在数学学习上不能搞突击、不能搞群众运动”、“数学难学、神秘”和“今年劳动多影响了学习质量”等论调,发扬敢想、敢干、互助协作的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8.
校本教研必须要集中起来“搞运动”才行吗?其实未必。校本教研有时也可以“化整为零”、删繁就简这样还可以克服虚无主义的做法,起到“零存整取”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陆定一,30日在全国工业、交通运输、基本建设、财贸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上以“反右倾,鼓干劲,配合增产节约运动,大搞文化革命”为题作了讲话。员、国务院副总理陆定一,30日在全国工业、交通运输、基本建设、财贸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上以“反右倾,鼓干劲,配合增产节约运动,大搞文化革命”为题作了讲话。  相似文献   

10.
李俊民 《上海教育》2005,(4A):14-14
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转变观念,不能就德育抓德育,不搞“门面”德育,不搞轰轰烈烈的运动式德育,要实实在在、扎扎实实、生动活泼地把德育工作搞好。  相似文献   

11.
得不偿失     
我认为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是不宜开展先进工作者运动的。学校的工作是“百年树人”的工作。它的特点是长期細致、循序渐进。必須在提高教师的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的基础上,依靠教师持久的努力,以“和风細雨””細水长流”的办法来教育学生,才能达到提高教育質量的目的。企图通过搞一次运动就用任何急躁、簡單的方法,来提高教育質量,都是不可能的。实际上搞运动的作法,只会打乱学校工作的正常秩序,郭春雷同志说的“不要突击的长期运动”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既不突击,又是長期,那又算是什么“运动”呢?据我了解,过去以及最近以来一些学校开展的先进工作者运动,都带有突击的性質。学校与工厂不同。工厂的产品比较容易檢驗。评选劳模也比较容易进行。但是鑒定教师的教育質量要  相似文献   

12.
本文指出上世纪五十年代那场评红批俞运动弄错了对象:将俞平伯研究红楼梦脂本发现的“红楼梦新观念”当作俞平伯自己的观念大批了一通,所批的是“脂本观念”而非俞氏的观念,以致造成诸多纷乱,红坛的种种争论和此不无关系,进而说明以搞运动方式搞学术的弊端。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把“不搞争论”称为他的一个发明。“不搞争论”为改革开放扫清思想障碍,争得时间;“不搞争论”不是压服,而是坚持了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不搞争论”是推动改革的一项策略。不搞争论,不是在所有的场合、范围都不搞。在学术领域,还是要“百家争鸣”。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政府的合理调整,私营工商业有了迅速发展。但是,有些不法资本家采用各种手段大搞行贿、偷税漏税、偷工减料、盗窃国家财产、盗窃国家经济情报活动,“五毒”横行。为此,人民政府在私营企业中开展“五反”运动。张文元的这幅连环漫画《以怨报德的不法工商业者》正产生在这场运动中。  相似文献   

15.
一、新时期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不力的主要症状及其原因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进行积极思想斗争的重要武器,可是由于历史和现实中的种种原因,批评与自我批评曾几何时变成了“表扬与自我表扬”。正如邓小平同志10多年前就深刻指出的那样:“现在我们搞批评、自我批评很不容易,自我批评更不容易。……批评的方法要讲究,分寸要适当,不要搞围攻、搞运动。但是不做思想工作,不搞批评、自我批评一定不行。批评的武器不能丢。”(《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345页)  相似文献   

16.
校本教研非得要集中起来“搞运动”才行吗?其实未必。校本教研有时也可以“化整为零”,删繁就简,悄悄地进行,以发挥“船小好调头”的作用,不仅如此,还可以克服虚无主义的做法,起到“零存整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20年代起,中国大地上掀起一场规模大、时间长、波及面广、影响深远的乡村建设运动,至30年代中期达到高潮时,参加乡村建设运动的团体已达600余个,实验点已达1 000余处.与此同时,在中国西南一隅的嘉陵江小三峡地区——北碚,也正在开展着一场别树一帜的乡村建设运动,它的主持者是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北碚这座小城,正是在卢作孚先生的大力建设下,摆脱了人民生命财产无保障、工农业生产落后的局面,成为一座中外知名的美丽城市(当时联合国地图上中国仅有的三个城市之一),并为大后方抗战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卢作孚曾在“四川嘉陵江三峡的乡村运动”一文中详细阐明自己搞乡村建设与众不同的目标:既不是单纯地搞乡村教育,也不是搞乡村救济,而是为了“要赶快将这一个国家现代化起来”,“要赶快将这一个乡村现代化起来”,以供中国“小至于乡村,大至于国家经营的参考”.近八十年前,身在偏僻闭塞的嘉陵江小三峡的峡防局长卢作孚已高瞻远瞩地提出如此先进的理念,是何等令人叹服.应该说,卢作孚是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中提出“乡村现代化”并付诸实践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8.
“教学工作能不能搞突击,放卫星?”这是教育工作者很关心的问题。许多学校最近都在搞创造性的教学和创造性的学习运动,如果把这方面的经验体会加以总结交流,无疑地对提高教学质量将会起很大的作用。我们欢迎同志们提供这方面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大跃进”时期的深翻土地运动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4年河南省长葛县创造的能够使粮食增产的方法——适当深翻土地,在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被毛泽东称为一大“发明”。深翻土地由于受到毛泽东的如此高度称赞而得到大力宣传,以至于在全国推广。全国各地纷纷到长葛县参观学习,土壤专家也到长葛县搞调查研究。农业部还于1958年7月在长葛县召开深翻土地的现场会。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翻和改良土壤的指示》。不久,深翻土地形成了席卷全国的运动,翻地的深度愈来愈深,有的甚至深达四五尺。深翻土地运动中,各地都搞政治挂帅,大兵团作战,全国投入了无法统计的劳动力,日夜在田地里搞深翻。这是“大跃进”时期极“左”做法的一个实例。尽管当时有科学家的所谓“科学论证”,但事实表明,这是不讲科学、脱离实际的蛮干,只会劳民伤财。随着“大跃进”造成的饥荒的蔓延,中央无暇顾及,地方无力深翻,曾经轰轰烈烈的深翻土地运动也不了了之。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中,“群众运动”发动频繁,其中有正有误,是非交互。本文对“群众运动”问题作了分析,阐述了“群众运动”与群众路线的关系,强调对“群众运动”要作辩证分析,具体对待,同时论证了邓小平关于“不搞运动”观点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