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超 《东南传播》2021,(7):65-69
出于对结构功能主义、媒介技术决定论以及批判理论等传播学研究方法在分析大众媒介上的不满,雷蒙·威廉斯尝试从技术与文化两个层面来建构自己的大众媒介观.关于大众媒介的起源,他否定技术决定论,而是强调作为文化科技的大众媒介的诞生离不开复杂社会形构,而在大众媒介效果上,他指出不能仅从科技的"高低"而露出某种文化悲观主义.在此基础上,威廉斯提出改造大众媒介的两条路径:在对电视文本分析中提出了"流程"理论;同时倡导改变大众媒介所有权,建立一种民主的传播体制.  相似文献   

2.
解析大众媒介的他者定型--兼论传播中的"妖魔化"现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定型是人类常见的一种认知方式.本文用定型概念分析大众媒介在再现他者时的一种简单化、片面化现象,并把这种现象定义为"媒介定型",并试图用这种新的视角研究大众媒介传播中的一种偏狭机制,分析大众媒介如何通过放大细节形成和维护对他者的定型,追究"媒介定型"的市场逻辑和制度逻辑,最终揭示"媒介定型"的深层动因--民族中心主义.这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大众媒介传播中的"妖魔化"问题,以及大众媒介组织制定跨国跨文化传播的战略与策略,建立积极的沟通机制都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黎风  周钰棡 《今传媒》2016,(2):8-11
社会的发展史也是媒介的发展史,媒介的演变革新对社会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正如当今社会,媒介的影像时代带来了文化的"后现代":影像代替文字成为社会的主导媒介,社会话语逐渐向视觉化转型;同时,媒介的多样化促成了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决定着话语的形式和内容.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载体的多媒介共同作用,推动着信息与文化传播的"多媒介革命"进程,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在文化研究的视野中介绍"多媒介革命"的概念,阐释其文化内涵,分析"多媒介革命"带来的海量影像在大众的经济生活与文化生活中产生的革命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卢美宇 《声屏世界》2022,(4):98-100
随着社会生活的加速,人们对短视频媒介也愈加依赖.在媒介文化场域中,不同文化通过争夺话语权来谋求权力,短视频摒弃了宏大统一的叙事话语,以其后现代文化特质,解构了传统媒介叙事体系,释放了大众话语权,改变了传统媒介以精英文化为主导的文化权力格局.短视频通过对主体进行全新的"惯习"建构,使大众深度参与社会文化景观的建构中,加速...  相似文献   

5.
在大众传媒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德育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大众媒介给人们的思想观念、文化心理和行为模式带来强烈冲击的同时,社会也可以利用大众媒介对公众进行卓有成效的思想品德教育.一个媒介化的社会应当从提升大众媒介的公信力、加强媒介文化内的议程设置和开展公众媒介素养教育等多个方面来发挥大众媒介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6.
在根本性的生产机制上,大众传媒与传统悲剧文化是难以兼容的,有时甚至是背道而驰的。这是社会体制、文化属性、现代技术在大众媒介身上聚焦的后果之一。本文从信息扩大再生产、个人主义立场的反思性特征、信息的即时传送技术和复制技术等具体问题出发,讨论了大众媒介"去悲剧"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春晚是中华民族欢度春节的神圣文化仪式。然而近年来,以调侃、戏谑、恶搞为主要形式的春晚吐槽风靡网络,形成了独特的媒介文化现象。本文基于传播仪式观视角,认为吐槽是春晚要求公众参与的仪式性质与其电视载体单向传输的媒介属性之间存在矛盾,并寻求某种补偿机制的产物。在媒介技术发展的背景下,这种补偿机制表现为两种作用路径:现场观众补偿电视观众,仪式扩大补偿所有受众,并导向狂欢化的大众展演。春晚吐槽的实质是大众对正统文化的"抬杠"和社会情绪的宣泄,背后隐藏着新的仪式秩序和集体记忆。  相似文献   

8.
媒介作为大众文化的传播机构,自身的经济基础,审美情趣,由大众社会赋予,同时又影响着大众媒介文化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从文化价值观的差异看中西方新闻报道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报道是大众传播者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和加工,向受众进行信息传播的活动.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会造成中西新闻写作报道各具特色.本文对中西方文化价值体系进行对比,简要分析了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对新闻写作的影响,重点探讨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与中西方新闻报道的特点之间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0.
陈林侠 《现代传播》2013,35(5):41-45
国际关系与政治、传播学等学科中的国家形象,所研究的大众媒介仅是大众新闻媒介,而忽视了对"大众叙事媒介"的考察。所谓大众叙事媒介是指借助大众传播技术,以虚构的叙事形态出现并希望唤起某种预期传播理念的大众媒介。由于叙事带来的替代性满足,接受语境具有明显的娱乐性、消费性,加之国家形象的国际维度,大众叙事媒介的国家形象始终置身于跨文化传播与文化消费这一特殊的双重语境中,表现出生活政治、非理性与现实错位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