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漳州历史文化街区整治保护规划偏重于外在物质形态的保护,对非物质遗产的挖掘和保护不力;整治保护规划缺少开发繁荣历史文化街区的总体设想;对历史建筑的原真性有所忽视.建议历史文化街区整治保护规划要有各类专家和市民的广泛参与;实行历史文化街区动态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2.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重视其保护和开发。以漳州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指出漳州市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取得阶段性成绩,也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提出开发与建设的三点建议,强调在保护中开发,使历史文化街区魅力长存。  相似文献   

3.
潘俊 《文教资料》2011,(4):65-68
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它的理论研究近年来也有了长足发展。但很多研究者们对历史文化街区一些基本概念的使用,还存在着一些分歧,尚未达成一致。本文立足体现研究的严肃性和规范性,主张在对历史文化街区开展研究时,应首先对国内外历史文化街区理论研究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同时与国家法律法规保持一致,并总结了近年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实践和研究成果,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界定和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古城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是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但当前仍存在资源遭到破坏、原真性及地方特色丧失、传统生活的连续性受到挑战等问题,各方利益的博弈更是阻碍了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与发展.本文以漳州古城为例,探索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直接相关的行动者间建立行动者网络,调查各行动者的行为障碍,突出强制通行点,协调各行动者利益,聚焦行为目标,从而获得地方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的最优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基于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特色街区的概念和特征,对合肥特色街区分类、布局以及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着重介绍和探讨了历史文化街区利用和保护问题,最后从规划设计、合理定位、政府及社会广泛参与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历史街区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城市历史脉络的延续和发展的反映,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阐述和剖析了世界城市历史街区的基本概念、分类、保护与更新再利用的关系和相关的开发模式与原则。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然而一些历史文化街区在进行旅游开发时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从而未能达到其开发预期。文章以南京梅园新村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通过对街区内居民的深度访谈,对梅园新村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及其相关旅游开发规划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制约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的社会生态环境因素包括政策的多变性、历史街区蕴含文化的隐晦性、当地居民对旅游开发的态度、易被忽视的地理环境,以及政府过度的“物质保护”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城市旅游的发展,人们对历史的怀旧心理和休闲的需要,历史街区其价值越来越重要。西安的历史街区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较高的文化品位,是皇城文化的重要构成。从文化功能视角分析西安历史街区,进行旅游产品的设计,展示西安历史街区悠久的历史文化,升华人们对西安历史街区的怀旧感和认同感,探索西安历史街区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历史街区是旅游城市的特色载体,真实地反映出一个城市历史与文化的积淀。针对武夷山市南门历史街区展开调研,以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余庆桥为链接,从设计开发的定位、地域特色的表达、防灾景观的结合、公共设施的建设四个方面对南门历史街区的空间形态作出规划设想,试图总结出保护城市历史街区的景观改造方法,从而实现武夷山市南门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惠州市处于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过程中,其管辖的历史街区数目繁多。如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让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空间与时间维度上动态发展是一个迫切问题。针对惠州实际情况,结合国内外相近的案例,探讨当下传统思潮冲击下的历史街区的文化保护走向。  相似文献   

11.
在对宁波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现状调查基础上,认为历史街区保护存在着建设性破坏和保护性衰败两大文化与社会困境。提出突破困境之路在于运用有机更新理论和方法,并从保护与延续整体历史原真性、生活真实性,保护与传承人文社会网络等方面,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方法进行探讨,以期达到对历史街区进行整体原真性保护与更新,维系发展人文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从20世纪80年代起,有关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成为文物、建筑、历史、城市规划、旅游乃至园林等多个学科关注的话题。基于中国知网(CNKI)2000-2011年227篇相关文献的分析,分别从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历史文化街区规划设计、历史文化街区开发等方面回顾了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近10年来,国内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内容不断丰富,研究视角不断拓展,但仍存在理论研究薄弱、研究深度不够、研究方法单一等不足。建议今后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应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创新研究方法和手段、推进研究深度等。  相似文献   

13.
从既有价值和潜在价值两个维度构建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体系;完成对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物质文化遗产、街区风貌、空间功能、阐释展示四个维度的阶段性评估;提出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的后续保护与更新工作策略。  相似文献   

14.
山塘街是吴文化的活地标,是一条有一千一百多年历史的千年古街,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一书中开篇隐指的地方,被誉为"姑苏第一名街"。但如今在山塘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中还存在着体制、定位、特色、管理、资金以及设施配套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对山塘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中,应做到理顺体制、明确主体、强化特色、巧于运作、抢抓机遇,从而全力打造好这一中国吴文化产业街区。  相似文献   

15.
历史街区是指保存有真实历史信息的遗存,其体现着鲜活的生活状态,具有一定规模、能较完整地体现某一历史时期、某一民族或某一地方的鲜明特色,反映某一历史时期风貌特色的区域。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关于历史街区的研究主要是从概念着手的,进入21世纪,"历史街区"的研究开始突破文物保护、城市改造等领域,向着多元化视角展开,研究数量大幅增加、研究角度步步细化,研究学科不断多样,理论转化实践不断涌现,成为多学科关注的焦点。基于文物保护视角提出的历史街区,实践领域主要是从保护之上、抵制时尚,空间置换、商业地产,功能单一、忽视居民,古街仿建、混淆历史等模式角度进行开发。然而,历史街区只有创意旅游开发,才能将街区的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才能"活化"历史街区,才能实现城市的更新升级。通过分析研究,提出文化造产、文化造场、文化造市旅游开发路径,最终实现历史文化街区与现代服务业的有机结合,打造融文化、休闲、商业和旅游于一体的具有浓厚传统文化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  相似文献   

16.
关于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章对城市历史街区旅游开发的研究及历史街区状况实地的调查,以济南老城区保护为例,从社区旅游理论角度出发,对济南老城区的开发提出了开发思路及相关建议,对其他历史文化街区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文章首先介绍了长沙市五大历史街区的基本情况,并提出了现状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分别从建设控制范围、环境协调范围、重点保护范围、保护措施四个方面对长沙市五大历史街区进行整体保护。  相似文献   

18.
从分析台湾路的历史街区沿革和发展现状入手,阐述了台湾路历史街区整治保护规划在贯彻保护历史的真实性、保持风貌的完整性、维护生活的延续性原则方面的做法。以及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编制方法和设计文件上的创新尝试,探研如何寻找城市建设与名城保护两者间的平衡点,以求共赢。  相似文献   

19.
聚焦历史文化街区,以跨文化诠释学的维度,从视域融合和哲学审美视角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多模态语言景观进行阐释和研究。发现语言景观作为历史文化街区的外显性代表现象,直观又具体地展现了历史文化街区语言使用情况、语言文化的发展变化及历史、语言、文化和经济协同发展的关系。作为诠释的文本存在,语言景观本身就是多种符号模态形式的构成体。诠释学视域下的当代语言景观是一种从书面、静态和固化的意义表达拓展到活态化、历史再现化和情境化的协同和交互的多模态符号意义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城市向大型化、现代化、经济化方向发展,历史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环境正日益遭到侵蚀。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既是学术界要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各级政府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以湖州衣裳街、小西街历史街区为个案,从街区的文化内涵、城市化对它的冲击以及城市化进程中如何进行保护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探索城市化进程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