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结构理论是马克思探索社会历史发展之谜、把握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重要理论工具。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关于社会结构理论中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前瞻性阐释,对于我国探索富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和列宁的东方社会革命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异同之处。这里旨在分析马克思和列宁东方社会革命理论的内容,把握其理论的相同之处和相异之处,阐述列宁的东方社会革命理论和实践是对马克思的东方社会革命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东方社会思想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一个重要侧面,重新审视和界定马克思东方社会思想的内涵实有必要。马克思对俄国农村公社的剖析是其东方社会思想的经典之作,在剖析俄国农村公社的过程中显露出来的方法论意义,值得深度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晚年的研究转向和新探索。马克思在深入研究史前社会、亚细亚生产方式、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并进一步丰富唯物史观的社会形态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东方社会理论,根据时代变化与东方国家实际提出了"跨越理论"。东方的俄国、中国实现了跨越,进入了社会主义。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独具深刻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大大丰富了他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作为其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正确理解马克思东方理论,总结当前社会主义发展经验,有助于我们把握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关于近现代东方国家反殖民主义革命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的理论。它包括对殖民主义历史作用的辩证分析,东方国家反殖民主义斗争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理论,东方国家争取民族独立的理论等丰富内容。为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学术界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与中国道路的研究,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和挖掘,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是,从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方法论视角来探讨中国道路,却很少被学术界关注和研究。在其东方社会理论的方法上,马克思主要运用了社会结构分析法、社会交往分析法和世界历史分析法等,这些方法对中国道路的历史考察、现实发展和国际视野维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由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晚年将其理论研究视角从西方转移到东方 ,形成了东方社会发展理论 ,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源头。邓小平突破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时代局限 ,创造性地解决了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9.
列宁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继承与研究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本文从列宁对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入手,确认列宁的探索就是在俄国寻求一条与西欧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根本不同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列宁的探索在理论上、实践上以及方法论上都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列宁是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当然继承者。  相似文献   

10.
国内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晚年关于社会发展“超越”理论表明了马克思晚年理论的困惑,认为马克思关于东方落后国家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是对他以前理论的突破。其实,关于社会发展“超越”的理论是马克思早在建构唯物主义历史观时就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这种关注最早可以追溯到《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时间。在马克思以后的研究中也多次涉及这一问题,他晚年《历史学研究笔记》中关于东方社会发展的理论正是对他以往研究的继续和总结。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对东方落后国家的未来发展走向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同时也不断完善、发展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不能与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思想、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马克思主义东方学等同。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东方社会发展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50年代初,由于欧洲大革命的失败和东方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促使马克思开始考虑东西方革命的关系这个影响到世界历史进程的重大理论问题。于是,马克思从此时起开始了对东方社会的研究,并逐步建立了他的东方社会理论。马克思在对东方社会研究中发现,从古代至近代长久而稳固地存在着的“村社”制度不仅在东方国家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而且它曾严重地制约着古老东方社会的发展。那么,当东方社会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近代历史时期,这对于“村社”的历史命运和古老东方社会的发展前景将带来什么影响呢?这是马克思从此时起直至他…  相似文献   

14.
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问题,是马克思思想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尤其是马克思晚年思想中的最值得重视的内容。因为,它揭示了东方社会的发展前景,指明了超越资本主义的可能性和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特色的和谐发展模式是对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模式的丰富与发展,东方社会中印俄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和谐发展模式在当代中国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理论参考,对于"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路易斯·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和其他笔记内容的具体探究,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待几个笔记不同态度的认真考察,尝试提出:柯瓦列夫斯基笔记并非马克思晚年笔记的核心,它主要研究的是东方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和未来发展道路问题;摩尔根笔记才是马克思晚年笔记的核心,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其他笔记是对摩尔根笔记的补充.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政治经济学命题:"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这一命题内含经济哲学内容,概括性表述是社会历史线性演化逻辑。在马克思文献中,该逻辑存在于四种语境即原生态语境、一般性理论语境、东方特定社会历史情势语境和俄国特定社会历史情势语境之中。不同语境中表现出来的逻辑样态各异,后人理解成百家争鸣之势,但其中有的内容被忽略,如东方特定社会历史情势语境中的外力论;有的内容被主观性解读,如俄国特定社会历史情势语境中农业公社命运的例外论。这种理论情势给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提出了问题:一般性理论语境中的社会历史线性演化逻辑是否具有普遍适用性?东方特定社会历史情势语境中的外力论与一般性理论语境中的社会历史线性演化逻辑是什么关系?俄国特定社会历史情势语境中的例外论是马克思基本立场吗?如果是,该立场与一般性理论语境中的社会历史线性演化逻辑相冲突如何解释?为了维护一般性理论语境中社会历史线性演化逻辑的纯正性,语境问题成为必须在自觉意识层面被关注和研究的对象。研究不同语境中马克思原生态社会历史线性演化逻辑思想,是应当被提上议事日程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晚年的东方社会发展理论提出了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吸收资本主义一切肯定成果的设想。邓小平真正领会和把握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精神实质 ,他从中国的特殊国情和时代新特点出发 ,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理论发展为当代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晚年设想,是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结论性观点,也是其社会历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低估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对近年来“质疑”或“反思”这一设想的若干观点展开了论辩,并着重对马克思晚年设想的本义、其产生的思想理论基础、客观依据、实现条件以及深藏其中的多线发展的历史观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阐释和论证,强调了这个理论对理解马克思的历史观和观照现实社会主义的产生和特点的价值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东方社会发展理论在本质上是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如何实现现代化的理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开辟将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理论引向现实:在理论层面,实现了对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理论的积极守正;在实践层面,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道路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创新超越。在探索实践中形成了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是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根本保证,始终坚持独立自主是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本前提,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是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价值遵循的历史经验,实现了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