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两年来,随着新闻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报纸进入“厚报时代”、广播电视追求“频道专业化”、网络更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快速而全面地获取新闻信息,对于读者来说,已经变得相对容易。当“独家报道”越来越困难,能否向读者提供“独家观点”,也已成为目前不少地市报面对激烈市场竞争所采取的重要办报手段。  相似文献   

2.
“厚报”时代的到来使读者的阅读方式也转变为速读状态。但即使是在“信息爆炸”时代,读者需要的也不是信息洪水的围困,而是能够迅速有效的接收到有用的信息。因而,能否对繁杂的信息加以“交通疏导”,唤起读者第一时间的购买阅读欲望,是一家报纸能否在报业竞争中制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韩瑞蕾 《青年记者》2012,(17):43-44
当今,报刊已经进入“厚报时代”.在这种形势下,头版成为一个有效的信息疏导平台,这就需要充分利用头版的有效空间,来满足读者的便捷化阅读需求,将读者最感兴趣的、最具价值的信息,利用图片、导读等形式将新闻依次梳理出来,引导读者顺利找到最自己最感兴趣的新闻,使内容信息的传播效果达到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报刊的“扩版热“使得我国报界进入了“厚报时代“.扩版在给读者带来更多信息的同时,也造成了“无效信息“和“泡沫版面“的泛滥.要杜绝“泡沫版面“,就必须努力挖掘“有效信息“.本文试对此进行探索和论述.  相似文献   

5.
郭天一 《军事记者》2004,(12):12-12
传统新闻学理论认为,标题是帮助受众选择新闻信息的向导,是引导受众理解和阅读新闻的纲要,是满足受众新闻信启、需求的手段。一句话,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和“广告牌”。进入信息时代后,人们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对信息的选择,接收越来越“快餐化”,新闻正逐步进入“读题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标题能否简洁醒目地抓住读的视线,在实现新闻信息有效传播的过程中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厚报时代的来临,一方面是社会信息呈现海量化、多样化特点,为报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另一方面,社会对信息的需求也同样呈现海量化、多样化特征。厚报时代的阅读特点面对越来越厚的报纸和日益增多的信息,读者的读报行为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选择性阅读。读者是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从另一方面说  相似文献   

7.
孙阳 《军事记者》2009,(11):26-27
当我们由语言艺术时代进入了视觉艺术时代时,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根据科学实验测定,现代入向外界获取的信息量中,视觉成分约占总数的74%-80%,信息传播已经由“说给我”(tellme)阶段发展到“秀给我”(showme)阶段。具体到报纸版面,就是要让读者透过版面,可以感受到报纸对新闻的态度和感情,更能感受到报纸的个性和特色,增强报纸的阅读感染力,同时实现一种隐性的信息传播。  相似文献   

8.
在媒体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传统的信息载体——报纸,也变得越来越厚。许多报纸由过去的四版、八版,变成现在的十几版,几十版,报纸变厚渐成一种趋势。所以,有人预言,我国报业已经进入“厚报时代”。头版是一份报纸的开始,也是读者阅读的起点。对于一份报纸而言,其竞争力、获取读者的注意力首先取决于头版。尤其在如今这样的“厚报时代”,要想使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传播效果评估模式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传播效果评估是检验信息传播的有效手段。文章通过分析影响图书馆传播效果的因素,结合“五个命题”思想,从读者对图书馆传播效果反馈和图书馆自我评估相结合的角度,提出图书馆传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信息资源共享越来越普遍,新闻媒体的域外新闻事件报道也日益增多。所谓“域外事件”,主要是指发生在本地以外的新闻事件,它是相对本地新闻而言的。对地市报来说,在“厚报”时代,要增加信息量,拓宽报道视野,最大程度地吸引读者,除了抓好本地新闻的报道外,域外事件的报道也不可小视。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的新闻理论中,可读性主要是指单篇新闻的信息传达易于为读者接受,报纸在内容处理上对文本进行加工,使之便于阅读和易于理解,从而提高新闻信息的接受度和感兴趣度,强调更多的是传播技巧和角度。在现代社会,报业发展进入"厚报"时代,读者阅读以"速读"为主,报纸信息源和定位的趋同带来报业发展的同质化倾向,单篇的稿件或者新闻文本很容易在海量同质的信息中迷失自我,即使稿件如何地吸引受众,也  相似文献   

12.
从“图文并茂”到“图文并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文婕 《新闻窗》2006,(4):45-46
“图文并重”时代来临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报界在经历“单报种时代”和“多报种时代”之后,开始步入“厚报时代”。“厚报时代”的来临,以及现代人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使报纸的阅读方式逐渐从传统的精读方式过渡到速读方式。报纸要做到向速读方式的转变,除了文字新闻信息的简洁化、“快餐化”外,还要更多地采用非文字的方式,以视觉画面传递新闻信息。因而,图片、图表和插图在版面上的充分运用,  相似文献   

13.
报纸版面设计是一门艺术,报纸出来的产品必须以读者为本,既要好看,又要好读。现在是厚报时代,彩报时代,对办报人来说,提高报纸的有效信息量,同时降低读者获得这些信息所付出的成本,是吸引读者的关键。而读者读报的成本,既包括购买报纸的经济支出和购买的方便性,也包括读者阅读报纸的时间支出和阅读的轻松愉悦性。因此,从版面编排着手,尽量帮助读者减少读报时间而得到信息与精神的满足,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厚报时代的到来,报纸头版的“封面”角色定位越来越明确。头版是否具备足够的视觉冲击力,直接影响读者对报纸的判断和购买欲。头版出彩会产生积极的“封面效应”,“抢”走人的注意力,激发购买阅读欲。  相似文献   

15.
子乐 《中国编辑》2007,(2):95-95
当代文化正在经历从印刷文化到视觉文化的“视觉转向”。相对于印刷文化对读者的文化水平有基本的要求,视觉文化时代通过电子影像来传播信息,从而使得没有受过教育、不识字的社会群体也能进入文化传播的圈子。在所谓的“视觉文化”时代,“读者死了”,但是“观众”们却依然“活着”。视觉文化中的人们并不都是电子游戏和电影的被动消费者,他们依然存在着对“内容”的渴求。因此,视觉时代的职业读书人便应运而生了。同经典名著的影视作品相比,“百家讲坛”的教授们所做的工作是“替”观众们看书。通过他们深入浅出甚至“浅入浅出”的解读,满足了观众们对阅读的渴求。  相似文献   

16.
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报业的整体格局发生了十分可喜的巨大变化。受众关注大事的“主流化”和信息获取的“规模化”,使得综合性报纸不断扩版加厚,“厚报”已成为当代报界的新趋势。另一方面,报纸扩版加厚导致的信息堆积使受众无所适从,大量“垃圾信息”也让受众厌烦。此外,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受众的阅读习惯也转变为“跳跃式阅读”,受众对信息的“质”的诉求远远超过对“量”的诉求。因此,眼下报纸的主题不再是收集、提供信息,而应该是整理、精选和解释信息。也就是说,报纸提供的新闻是受  相似文献   

17.
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短信……每天刊载、播发的消息不计其数,然而,不少“读者”拿起报纸、打开电视,还是说没多少“看点”。究其原因,不是媒体缺信息,而是缺乏能争抢读者眼球的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是什么?顾名思义是指能实现预期目的,对受众有用、有益、有效果、有兴趣的消息。由此看来,在传媒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在大众“选阅”多元化的时代,能否赢得读者,关键是看报道的信息能不能激起读者的“阅读欲”。  相似文献   

18.
信息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信息传播渠道的日益多样,使我国社会舆论环境和舆论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受同质化困扰的都市报在利润摊薄的情况下,无法再施展过去厚报低价的扩张模  相似文献   

19.
胡丹 《青年记者》2007,(24):63-64
现代传播科技——数字化、多媒体、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刺激着新闻传播事业的迅猛发展,其中,尤以数字化新闻媒体发展最为突出,没有数字化技术,何谈“厚报时代”?又何谈“视觉文化传播时代”?  相似文献   

20.
刘迎南 《新闻传播》2004,(10):31-33,35
在美国,主流报纸平均厚达115版,香港主流报纸平均厚达60版,而在我国大陆《精品购物指南》和《计算机世界》也分别创下了100版和200版的纪录。随着“厚报时代”的来临,都市类报纸所容纳的信息也越来越多,在信息海洋中新闻价值被人们渐渐弱化,甚至不少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