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美术教学是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的方式之一.首先,要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就要改变阻碍幼儿创造力发展的传统美术教学.其次,教师应处理好幼儿美术技能与幼儿自主创造的关系.再次,教师应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幼儿更好的进行创造.最后,教师应引导幼儿多观察,积累生活经验,提高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2.
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具有较强的自主性,旨在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意识,有助于提升幼儿的创造能力与想象力。在现代化教学理念下,教师应围绕幼儿开展教学活动,为幼儿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教师应结合幼儿的探索需求给予适宜性的指导,从而提高区域活动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高玉红 《文教资料》2011,(18):146-147
从小班起对幼儿进行语言活动的指导,对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和交往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应从小培养幼儿说话的兴趣.利用日常生活的各环节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关注不同层次的幼儿,以达到家园同步、共同培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幼儿园教育应该关注同伴的合作行为,要依靠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并将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纳入幼儿团课程目标体系中,其中,幼儿"观点采择"能力的培养是切入点.教师应尽量给幼儿提供与同伴交往合作的机会,并及时有效地对幼儿同伴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5.
教育改革的关键就是教育观念的转变而现代先进的幼教观念提倡的是教师应引导幼儿参与活动,以游戏为中心,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好奇心与创造力,让幼儿在观察、尝试、体验、合作、互动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幼儿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出发,提出了素质教育视野下幼儿英语教师培养的困惑。论述了应该如何培养幼儿英语教师。  相似文献   

7.
王润冰 《科幻画报》2023,(5):275-27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幼儿园教育越来越重视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在幼儿园阶段,教师应充分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幼儿学习美术知识技能,从而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因此,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幼儿园及教师应注重加强信息技术与艺术活动的整合研究。本文主要针对幼儿园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美术活动中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8.
探究能力即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幼儿营造探究的氛围,及时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机,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9.
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同样,与幼儿园美术教育相比,在家庭美术教育中,不管美术活动场所、内容、时间等都可以根据幼儿自身需要开展,对于培养幼儿美术能力都有独特的作用。因此,我们结合课题《依托幼儿园与社区资源科学服务家庭教育的策略研究》积极科学引导家长对幼儿实施美术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美术能力。  相似文献   

10.
探究能力即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幼儿营造探究的氛围,及时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机,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1.
陈林颖 《教师》2024,(5):84-86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引领下,在大班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应特别关注大班幼儿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文章首先分析大班幼儿数学逻辑思维的构成要素,其次在绘本、生活、游戏、实践、主题视角下,研究具体的大班幼儿数学逻辑思维培养策略,提出可行的大班幼儿数学逻辑思维培养方法,旨在使大班幼儿数学活动克服“小学化”发展趋势,有益于大班幼儿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幼儿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应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应注重对幼儿自信心、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活动,发展幼儿的探索能力;抓住科学教育中的生活契机,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轻松愉快地学到本领。  相似文献   

13.
张晶 《幼儿教育》2000,(4):15-15
角色游戏是一项幼儿乐于参加的模仿生活的活动。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幼儿的责任心。1.利用游戏规则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引导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建立和遵守规则是培养责任心的有效手段。在游戏前,教师要与幼儿讨论并制订出游戏规则,使幼儿意识到行为的责任与后果。如选好角色不能随意更换,不能大声喧哗等。在游戏中,对遵守规  相似文献   

14.
柴红莉 《新疆教育》2012,(11):147-149
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要让幼儿从生活中通过使用语言来学习语言。为此,教师应积极提供能激发和支持幼儿有意义的语言使用的生活情景,引导幼儿在生活中乐意与人交谈,注意倾听对方的语言,重视幼儿交际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5.
马洁 《福建教育》2023,(51):16-18
幼儿自然教育是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与自然对话,从中体悟生命的变化、探寻生长的奥秘、建立情感的联结,让幼儿与自然共同生长。由此,教师应促进幼儿与自然环境形成良性互动状态,给予幼儿与自然生命共同成长的机会,尊重幼儿对自然的多样化体验,读懂并支持幼儿对自然的理解与表达,培养幼儿爱护自然的责任感,使幼儿真正与自然和谐共生,获得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幼儿早期绘画启蒙教育对促进孩子大脑发育和提高观察、记忆等认知能力有重要作用。教师应特别注重幼儿原创性绘画能力的培养,在了解幼儿不同阶段绘画特点的基础上,对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的幼儿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以充分体现尊重幼儿生命与高扬幼儿个性的基本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7.
幼儿的同伴交往是幼儿在与同伴生活、游戏中建立的人际关系,其对于幼儿的发展有着特殊的作用。角色游戏作为幼儿最喜爱的游戏类型,在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创设自主环境,实施科学指导,开展跨班游戏,重视游戏评价,从而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为其适应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的科学活动是帮助幼儿认识周围世界,丰富社会经验,在促进幼儿发展中,激发幼儿学习、探索自然等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幼儿应该从小学科学、爱科学。在小班激发幼儿动手学科学的兴趣中教师应采取怎样的指导策略是十分关键的,本文拟从教师应采取的策略进行分析和探究,并且从四种策略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9.
季红珍 《成才之路》2020,(3):102-103
3岁~6岁是幼儿良好饮食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应通过开展食育主题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有关饮食的知识,具备选择饮食的能力,培养幼儿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意识,理解和传承饮食文化,养成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教师要善于将食育主题活动与生活教育、环境创设、礼仪教育、传统文化相结合,培养健康、文明的幼儿。  相似文献   

20.
每位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尊重个体差异,才能满足每一位幼儿发展的需要。教师应为幼儿创设开放的自主游戏环境,在支持幼儿自由自主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观察幼儿的不同表现,思考幼儿需要的学习,生成顺应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活动,满足幼儿学习、交往、评价的需要,在支持幼儿需要的游戏与学习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