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草船借箭》一文中心句辨析熊兆锐汪滨海《草船借箭》一文故事情节惊险动人,叙述语言准确,结构严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中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篇。但我们发现不少同志认定该文的中心句是“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并强调重点词是“神机妙算”。我们认为此句作为...  相似文献   

2.
《草船借箭》一文我教过十几次了,每次都是先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再通过生生、师生互动来分析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感悟到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识人之智,神机妙算的特点,每次教学都比较顺利。可是,这次教学《草船借箭》时,课堂上却被学生问倒了,显得十分尴尬。有学生问:  相似文献   

3.
教师在教《草船借箭》一文时,先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这个中心词熟读课文,并找出有关语句加以理解,随后组织学生交流阅读体会。学生议论纷纷:有的同学认为,诸葛亮能料定三天后必有大雾,可谓“神机妙算”;有的同学感叹,诸葛亮能猜测到曹军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却不敢出兵迎战,可谓“神机妙算”;也有同学谈到,诸葛亮猜到鲁肃会借船相助,且预测船返回南岸时必定顺风顺水,足见其“神机妙算”……在组织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出人意料,杀了一个漂亮的“回马枪”——  相似文献   

4.
忧思 :探究理性化在《语文课程标准》大力提倡探究性学习之后 ,在许多的课堂教学中 ,探究之风便时兴起来。只要有问题存在 ,教师就会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 ,自行探究解决问题。教学片断实录 :(教师正在引导学生探究《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师 :同学们 ,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生 :神奇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师 :现在请你们读读课文 ,找一找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几方面?(学生读、画、找)生 :我认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他懂天时。师 :你是从哪儿读懂的?生1 :我是从这儿读懂的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 ,第二天仍不见诸…  相似文献   

5.
一次,我承担了学校的研讨课住务,上的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一课。我搬出一大摞材料,一番借鉴后,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让学生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着力引导学生理解诸葛亮为什么要那样调度指挥。  相似文献   

6.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描绘了诸葛亮的顾大局、识大体和神机妙算。故事环环紧扣 ,引人入胜 ,教师可组织学生从读中感知感悟 ,引导探究 ,启发学生思维 ,启迪智慧 ,进行探究性阅读 ,培养学生感悟、理解、欣赏、评价和积累语言的能力。一、认真预习 ,搜集信息。教师指导学生认真预习课文 :读读课文 ,看看草船借箭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 ,经过怎样 ,结果又如何。查字典弄清“神机妙算”这个词语的意思 ,把课文中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标出来。课前 ,教师布置学生浏览《三…  相似文献   

7.
一、细节之美源于精心预设【案例1】我校陈老师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抓住"神机妙算"一词,大处落笔,整体勾勒,引领学生全方位、多层面地感受诸葛亮的惊人智慧。在设计体会诸葛亮的"笑"时,更是思路独特,慧眼独具。学生在  相似文献   

8.
“丁零零……”,下课了,我沉思着:自从读了《草船借箭》一课,总想亲身尝一回做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的感觉。忽然,我眼冒金星,不知不觉地睡着了。不知昏睡了多久,当我慢慢睁开眼  相似文献   

9.
【设计思路】《草船借箭》是《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教学此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并体会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周瑜的阴险、狡诈,向学生渗透做人的准则。  相似文献   

10.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的精彩片断之一。课文较长,长文如何短教,使学生在一节课里既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受到语言训练,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学这篇课文可根据课文特点,抓住关键词,将课文内容进行“优化组合”,从而达到长文短教的目的。一、抓住关键词,教学重点段。1.课文中有哪些人物?你最喜欢谁?喜欢他的哪一点?找出课文中一个词来回答。(神机妙算)文中用什么具体事例来体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草船借箭)哪一段最能表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课文第三段)2.读第三段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诸葛亮首先算到了…  相似文献   

11.
《草船借箭》(八册)以“借箭”为线索,刻画了诸葛亮、周瑜、鲁肃三个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十分鲜明。学习这一课,学生对人物性格的理解比较困难。建议在教学中不要受分段讲读的束缚,可采用跳跃方式的讲读方法,抓住课文重点难点,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分析人物的性格,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分析诸葛亮的性格特点,可从结尾反溯前文。先启发学生从课文结尾一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入手,抓住“神机妙算”这个词语,在“妙”字上做文章。引  相似文献   

12.
严文华 《农村教育》2004,(11):45-45
《草船借箭》的故事,在中华大地上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故事,其斗智斗勇的内容,起伏跌宕的情节,尤其受到孩子们的喜爱。教学伊始,可以从课题人手诱发学生质疑。例如:“箭”与“剑”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借箭?草船借箭,究竟是谁借箭?为什么不用“诸葛亮借箭”作题目?故事写了哪些相关的人物?主要写谁?他们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心服口服.称赞他神机妙算.那么.诸葛亮“算”了哪些  相似文献   

13.
《草船借箭》(第十二册)第七、八自然段有声有色地写了诸葛亮巧妙地向曹操“借箭”的经过,生动地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这两个自然段。  相似文献   

14.
当学生学完小学语文第七册《晏子使楚》一文,你是否注意到有的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夸:“晏子真有办法”?当他们学完第八册《草船借箭》时,你是否听到过学生异口同声地赞“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 晏子、诸葛亮为什么这样聪明有办法?不就是他们妙用了人们不常用的思维方法——非常规思维,从而创造性地解决了摆在面前的难题吗?成人的这种妙用非常规思维技能能引起  相似文献   

15.
贵在参与——组织学生课堂参与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体参与 第一,抓好课堂的个体学习,让每个学生有比较充分的时间,根据明确的学习导向,按自己的水平去“读读、想想、划划、说说、写写”。要使个体学习变成全体参与,一是越是阅读教学的重点,越要安排充分的个体学习时间。例如教学《草船借箭》一课,可就“诸葛亮神机妙算究竟反映在哪儿?”这个重点问题,训练学生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难点及分析小语第10册《草船借箭》所叙故事,是三国故事中精彩的片断之一,课文较长。如何长文短教,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较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并得到语言训练,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教者可扣住“神机妙算”一词,抓住主要问题将课文进行“优化组织”,化繁为简。  相似文献   

17.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让学生充分体会读书的兴趣。1 现身说法 ,感染学生。我是个爱读书的人 ,深深体会到了读书的快乐。所以 ,在和学生的交流中 ,每当讲到兴致较高时 ,我总会信手拈来 ,旁征博引。学生听起来也兴趣盎然 ,趁此机会 ,我便要点拨两句。记得在讲《草船借箭》时 ,学生们被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所折服 ,在结课时 ,我娓娓讲出火烧博望坡、空城计、智算华容等孔明先生神机妙算大胜敌军 ,为后人叹服的军事指挥才能。看着一双双充满渴望的眼睛 ,看着他们专注的神情 ,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文学的魅力。此时不点更待何时?于是我讲道 :“同学…  相似文献   

18.
(第一课时,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了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即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第二课时,以“神机妙算”为辐射点,对全文内容进行全方位的层次性辐射.本片断选自第二课时中对主体段——草船借箭过程的内容辐射)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罗贯中先生在《三国演义》中将诸葛亮塑造成了中国历史上智慧的象征,“草船借箭”“智借东风”等故事更是为人津津乐道。但在我看来,其中“草船借箭”一章非但未显出诸葛孔明之智,反有弄巧成拙之嫌,损孔明神机妙算之名。周公瑾尝问孔明:“水战以何为先?”孔明对曰:“弓箭。”我认为不然,以当时造船之术,大小战船无不为木制成,木遇火则燃,我以为“箭”字前加一“火”字方为水战之精妙计策,此等区区小计孔明怎会不识?若真如贯中先生所言,当夜大雾漫江,孔明前来借箭,曹军不知虚实,怎敢轻出?事情按书中发展便是曹军乱箭退敌,使孔明计谋…  相似文献   

20.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的精彩片断之一。课文较长,长文如何短教,使学生在一节课里既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受到语言训练,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学这将课文可根据课文特点,抓住关键词,将课文内容进行“优化组合”从而达到长文短教的目的。一、抓住关担词,教学重点段1.课文中有哪些人物?你最喜欢谁?喜欢他的哪一点?找出课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神机妙其成中用什么具体事例来体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草船借箭)哪一段最能表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课文第三段)2读第三段思考回答下列问题。(l)诸葛亮首先算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