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阐述“知行合一”思想内涵与新时代劳动教育理论,分析“知行合一”思想与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价值的契合之处,论述“知行合一”思想视角下高职院校实施劳动教育的若干难点,建议高职院校以“知行合一”思想为视角,通过加强劳动教育“知”的渗透,实现以知促行;做深做实劳动教育的“行”,实现以行促知;完善劳动教育的“评”,实现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社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一方面是学校对学生践行教学、实践衔接,使“教”与“学”一致;另一方面将学校管理和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出来,促进学校和谐、有序地开展“施教”,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3.
资讯     
魏爽   《青海教育》2020,(4):4-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全面部署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要闻资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全面部署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意见》对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进行了整体设计。一是阐明基本内涵,强调当前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在劳动实践中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5.
《家长》2022,(4)
近日,福建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提出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构建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全方位支持的贯通一体、开放协同的劳动教育工作格局.具体要求,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支持学校(家委会)和社区等组织开展学生生活...  相似文献   

6.
一、知行合一与小学数学教学方式 “知”和“行”是人们认识世界过程中密切关联的两个方面。“知”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了解,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行”指人的行为、行动,是人的生命活动和社会实践。知行合一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但这只是宏观层面。从微观层面来看,并不是所有的“知”和“行”都可以真正达到“合一”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一、知行合一与小学数学教学方式
  “知”和“行”是人们认识世界过程中密切关联的两个方面。“知”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了解,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行”指人的行为、行动,是人的生命活动和社会实践。知行合一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但这只是宏观层面。从微观层面来看,并不是所有的“知”和“行”都可以真正达到“合一”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叶玲丹 《家教世界》2023,(24):62-63
<正>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因此,作为基础教育第一步的学前教育,要充分重视劳动在课程中的价值和意义,对幼儿园劳动体验活动展开进一步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夏智伦 《人民教育》2023,(12):59-61
<正>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少年劳动教育,强调“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中小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劳动习惯养成和劳动品质塑造的关键阶段,加强劳动教育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包括湖南在内的各地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创新不断涌现,但也面临诸多发展困境和瓶颈,需要进一步深化认识,探寻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编的“知行合一”问卷对贵州省14所高职院校的121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和了解贵州省高职院校学生“知行合一”的实践现状。结果表明:贵州省高职院校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整体情况比较乐观,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具体表现为高知低行、知而不行、不知而行和知行相悖。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表现出的“知行不一”现状,在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的启示下,从立德、立志、立学和立行四个方面提出高职院校学生践行“知行合一”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1.
陈玉珠 《天津教育》2022,(22):43-44
<正>“知行合一”理念所关注的是认知与行为结合的重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遵循该理念,教师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群体将实践活动与所学知识进行深度融合,以此实现学以致用,即完成从“行”到“知”再到“行”的转变。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帮助小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提高其知识的应用能力。一、“知行合一”理念内涵“知行合一”指向的是客体顺应主体,其中“知”代表着科学知识,“行”指人的实践,“知行合一”即可看作“知与行同向同行”。  相似文献   

12.
芳草地国际学校提出的“知行课堂”是指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关注知和行的关系,做到知行统一. 在推进“知行课堂”的活动中,我校提出“易知易行”的基本理念.“易”指的是最简单、最本质地做到知行合一,核心目标是全面育人.全面育人不能只落在学科知识上,我们引导学生探究一个个科学事实后,帮助学生归纳概括其上位概念,进而建立更高层次的哲学观念,最终达到全面育人的目标.另外,为了推行“知行课堂”,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践行,我校拿出10%的课时开展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3.
陈海燕 《教师》2023,(24):60-62
“1+3+N”模式是笔者作为培智班级班主任在特殊教育班级管理六年的经验总结。“1”是指以代币制机制为多主线贯穿整个班级管理,激励培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3”是指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协同教育;“N”是指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多门课程教学达成教育目标。文章通过对近年来笔者所教的培智班级学生开展劳动主题教育的现状加以分析,探索基于“1+3+N”模式的班级劳动主题教育实施过程与方法,其实践探索结果可供培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参考。  相似文献   

14.
“知行合一”是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的哲学理论,其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和实践行动联系起来,是一种科学的认识论。初中物理知识和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知行合一”应成为初中物理教学的指导思想。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践行“知行合一”,可以提升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发展。文章结合具体实例从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四个方面探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践行“知行合一”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彭贞 《湖南教育》2021,(1):28-29
平江县安定镇大桥中学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现有学生672人,其中留守学生487人。长期以来,因为片面关注教学成绩与溺爱式隔代教育,所以孩子们普遍缺乏劳动的机会与能力针对这一现状,学校秉持“尊重劳动、知行合一、习惯养成、创新发展”的劳动教育理念,找准家庭劳动、劳技课程、田园实践三个发力点,构建了“点面结合”的劳动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一、知行合一与小学数学教学方式 “知”和“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过程中密切关联的两个方面,“知”是说人对客观事物的了解,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行”是说人的行为、行动,是人的生命活动和社会实践。知行合一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但这只是宏观层面。从微观层面来看,并不是所有的“知”和“行”都可以真正达到“合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家连续出台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相关文件。乡村小学如何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加强学生劳动教育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城西小学基于实际,构建了“劳以致远:新时代乡村小学劳动教育模式”,并进行了实践探究。学校研制“三维”目标体系,指向新时代新思想;构建“三级”教育内容,指向新时代新使命;创设“三条”劳动教育途径,指向新时代新能力;创建“三展”教育评价,指向新时代新希望。学校的劳动教育循序渐进式推进,教学质量实现螺旋式上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劳动品质得到了跟进式培养,取得了理想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教育肩负着时代赋予的使命,对少年儿童加强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素质教育,是实现学生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更是一项重要内容。 一、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离不开生产劳动;离不开社会实践;离不开现实生活。学校的劳动教育要延伸到家庭与社会的广阔空间去。一方面,我们注重劳动课教育,把十二本教材按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生产劳动等内容分层系统化;另一方面,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学校对其劳动态度和劳动技能进行阶段检查,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处于劳动的“被动、主动、经常、创造”这四种层次中的哪一层,要求学生把在校学会的劳动知识技能拿到家庭和社会实践,并把在家中学会的劳动技能拿到学校进行展示交流。 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劳动”对他们是一个模糊的概  相似文献   

19.
从“文化—教育—人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论可知校园文化对学生发展和管理具有促进作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应体现个人主体性与类性相统一、多元性和非排他性相统一。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应践行直接影响机制和间接影响机制相统一、知行合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生活·实践”教育将学生全面发展作为目标,提出了以“六力”为核心的学生素养观。明晰“生活·实践”教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构成与价值意蕴利于推进当下课程内容联系生活、促进教学方式贴近实践、驱动教育评价维度多元。为具体落实“生活·实践”教育理念、发挥“生活·实践”教育作用,应坚持实践育人理念,融合教育政策做好顶层设计;确立知行合一教法,贴近学生生活构建实践平台;拓展教育评价维度,围绕学生素养展开评价活动。践行“生活·实践”教育理念可为我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供理论引导,为落实劳动教育和素质教育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