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审美视角出发,以龙脊梯田为研究对象,运用审美体验、旅游体验及SOR模型理论提出四个假设:H1:感官刺激对游客体验的意向反应有正向影响,即游客感官受到刺激的程度越高,游客的意向反应越明显。H2:感官刺激对于游客体验的评价感知有正向影响,即游客感官受到刺激的程度越高,游客的评价感知越明显。H3:评价感知对游客体验的意向反应有正向影响,即游客的评价感知程度越高,游客的意向反应越明显。H4:评价感知在游客的感官刺激与意向反应之间起中介的作用。通过分析后得出:感官刺激→评价感知→意向反应之间的路径系数在P<0.001水平上直接效应显著,置信区间为(0.440,0.710),说明评价感知在感官刺激和意向反应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假设H1-H4得以验证。根据验证结果,从感官刺激S层、评价感知O层以及中介效应提出相应建议,深化龙脊梯田旅游审美体验发展的创新思路,提升游客自身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游客对龙脊梯田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2.
体验经济是"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必然产物,对乡村旅游未来的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灵秀村为例,通过分析乡村旅游主要存在体验项目雷同、偏重观光休闲、农耕文化淡薄、忽视游客需求等问题,并结合灵秀村的优势资源条件,提出了主题体验、情感体验、教育体验和农事体验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与基于虚拟资本的虚拟经济不同,广义的旅游虚拟经济因网络信息技术兴起而产生。它是指网络时代的旅游业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通讯技术,将旅游经济活动网络化、虚拟化、多样化、体验化,推动旅游产业经济形式创新。同时,顾客在旅游虚拟经济活动中的参与度较高,也对旅游虚拟经济的运营商提出了更高的体验诉求。研究发现顾客在旅游信息、人文关怀、沟通方式、购买过程和心理与情感方面的体验诉求非常突出。因此,建议通过设计完整的体验、实施定制化营销、优化安保机制、创新顾客关系管理和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满足游客的体验诉求。  相似文献   

4.
乡村旅游认知-情感共识是检验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实现形象经济和体验经济转换的重要方式之一。以网络用户为代表的旅游者拍摄的旅游照片为逻辑起点,结合对应的游记文本内容,围绕认知-情感系统理论的逻辑主线,运用隐喻抽取技术法,解读并揭示了游客关于西溪南古村落的乡村旅游认知-情感共识。研究发现:认知要素上,枫杨林、丰乐河、拍照、网红桥、民宿、徽派建筑、鸟雀、黄牛、荷塘、蓝天绿树、溪水、百年老树、浣衣、当地人、散步等是游客对西溪南古村落的乡村旅游记忆定格;情感共识上,西溪南古村落的乡村旅游发展情感共识揭示为我国传统乡村旅游向现代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提供了可以深思的路径选择。新时代传统乡村旅游突破路径依赖、提升竞争力,应从培育优势生态旅游品牌、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推动主客关系的互动与维护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5.
在地域空间旅游化的过程中,旅游地生活空间和旅游空间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基于此构建了旅游地二元世界的变迁模型:(1)旅游地存在二元世界——居民世界和游客世界,旅游地经历了居民世界和游客世界从“分离-共享-再分离”的变迁过程;(2)居民世界旅游化导致以市井生活为标志的吸引物异化,市井生活经历了“生活化-吸引物化-吸引物异化”的过程;(3)游客世界存在“非真仍喜”的旅游体验悖论,即使旅游地的吸引物“非真”,但旅游者愿意“信以为真”,并乐于沉浸于符号化的场景中,因为这种场景能满足游客“在家”习惯下的“异地”体验。通过提示旅游地二元世界的形成过程、居民世界和游客世界的变迁规律,可以为旅游地管理和处理居民游客关系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桂林五台旅游演艺产品为研究对象,以携程网站上的游客点评为文本资料来源,结合内容分析法和扎根理论,对其中的游客感知要素进行提取及要素评价等级进行评定,同时运用ROST软件获取高频词,以此构建演艺产品旅游者体验感知体系和旅游体验感知数据集。发现桂林旅游演艺产品在游客总体验感知分析、不同类型产品感知差异分析、情感感知分析等三个方面都存在差异。要了解游客体验感知的差异性,为桂林旅游演艺产品的发展提供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旅游演艺是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沉浸体验是评价旅游演艺开发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为案例,对游客沉浸体验进行扎根分析。研究发现,旅游演艺特质和游客认同是影响游客沉浸体验形成的主要因素;游客沉浸体验包括感官沉浸、情感沉浸和思维沉浸三个维度;旅游演艺特质是影响游客认同和游客沉浸体验的基础,且游客认同在旅游演艺特质与游客沉浸体验之间起中介作用,促进了游客沉浸体验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地是以乡村的环境、景观和生活为核心吸引物的,对于游客感知而言,乡愁体验构成主要的旅游动机和满意度成因。把安徽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宣城市的泾县桃花潭古镇作为研究案例地,对古镇游客的旅游感知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其乡愁体验。研究表明,桃花潭古镇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共同构成乡愁体验的物质动因和精神动因,特别是游客参与乡情和乡俗活动显著影响其乡愁体验的满意度。并提出提升乡愁旅游地乡愁景观建设、民俗活动设计和游客居民交流等游客乡愁体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文旅融合的不断深化和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旅游者们更加注重自身的体验,期望能深度融入旅游目的地的环境氛围之中。以具身理论、“认知-情感”理论为基础,通过ROST CM6软件对沉浸式旅游空间的游客感知形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游客对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的认知形象感知主要集中在旅游吸引物、旅游环境与氛围等方面;情感形象两极分化,积极情绪略高于消极情绪;整体形象感知正面词汇词频数大于负面词汇,重游意愿较低。沉浸式旅游新空间需要平衡好文化元素与商业发展,优化空间布局,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实现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难忘旅游体验是旅游体验效果的重要体现。以徽州文化遗产地游客的游记为基础文本数据,借助扎根理论方法,构建难忘旅游体验的建构过程模型。研究发现:首先,游客的难忘旅游体验建构是从出发前的预期体验开始的,经由在场体验,再到追忆体验。预期体验是难忘旅游体验的基础,包括追寻体验和逃离体验;在场体验是难忘旅游体验的主体,包括感官体验、认知体验、情感体验和行为体验;追忆体验是难忘旅游体验的升华,包括回忆评价、地方依恋和自我发展。其次,难忘旅游体验是游客个体与旅游情境积极互动的结果。预期体验、在场体验和追忆体验之间存在内在的线性关系和耦合关系。最后,难忘旅游体验记忆内容呈现出时空流动性、场景变换性、叙事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主题公园应利用建构主义真实性理论对环境氛围进行营造,根据存在主义真实性理论进行多样化活动项目的创造,采用后现代主义真实性理论对仿真、虚拟技术加以运用来满足游客对真实性的诉求,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促进主题公园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体验经济时代旅游需求的多样化成为主流,体验式旅游成为旅游消费的必然需求。度假区开发的核心是为游客设计独特的体验。以"体验"为基点的旅游度假区将受到世界各地旅游爱好者的青睐。文章通过分析体验的内涵、度假区旅游产品、体验旅游的形成以及体验旅游开发的现状,对体验经济下度假区旅游开发与传统大众旅游进行了分析对比,探索了旅游产品开发模式,并探讨了游客在形成体验过程中的各环节的相互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上海迪士尼乐园、珠海长隆海洋王国和北京欢乐谷三家主题公园为研究对象,依据具身理论,从游客体验的角度研究这三家主题公园的发展现状。结果表明:游客对三家主题公园的情感倾向于正向和中性,说明游客对三家主题公园旅游的整体感知是满意的;主题公园内特色、丰富的娱乐项目给游客留下了较深的印象,游客关注度高,夜游主题公园获得部分游客的青睐,夜场经济为主题公园经营营造新空间;游客体验感知包括吸引物体验感知、身体体验感知和环境体验感知,游客体验感知对游客的主题公园重游及推荐意向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乡村生态体验旅游是一个交叉性研究领域,涉及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旅游体验等研究范畴,根据前述有关概念。分析归纳出乡村生态体验旅游这一概念。研究乡村生态体验旅游的空间构成,指出它是由乡村生活、生态环境、休闲体验活动及产业活动等要素构成的,同时分析这一空间构建主体与构建过程。根据空间构成要素找出了乡村生态体验四种主要途径:乡村风光观赏、民俗风情体验、土特名产采种制作、乡村服务提供,在此基础上又阐述了这四种体验途径给旅游者在娱乐体验、教育体验、审美体验以及逃遁体验等方面带来的体验感受。  相似文献   

15.
从旅游体验的角度谈民族村寨的开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乡村旅游、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冲击,民族村寨出现了村寨城镇化、公园化的倾向,不能满足游客体验化的需求,令人担忧.该文从旅游体验的角度,运用服务质量期望的理论具体分析了民族村寨的体验要素,并在此基础上对民族村寨的开发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乡村体验旅游开发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体验经济的特点与旅游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目前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急需引入体验的理念来解决,乡村体验旅游是全程体验发生在乡村地域的所有生产和生活的真实过程的一种新的乡村旅游形式,面对不同市场,保护原汁原味的乡村资源,充分发挥乡村居民的积极性等将使乡村体验旅游尽快蓬勃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7.
开发适销对路的乡村旅游产品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关键,文章尝试把体验经济理论引入乡村旅游产品理论研究,用于指导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实践,围绕实现旅游者的体验价值为主线,从体验设计、体验实现、体验延伸三个阶段,对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模式提出了初步构想,明确体验式开发的具体策略,并对南通市乡村旅游产品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分析“云旅游”体验满意度相关理论及其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云旅游”体验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并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包含平台体验、沉浸体验、情感体验、求知体验及社交体验等5个一级评价指标和20个二级评价指标的满意度指标体系,确定了指标权重,提出加强平台的安全管理是提升“云旅游”体验满意度的前提、提高平台的操作便捷性是提升“云旅游”体验满意度的基础、加强愉悦情感体验是提升“云旅游”体验满意度的“引擎”、强化虚拟呈现效果和沉浸式设计是提升“云旅游”体验满意度的关键等结论。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旅游消费的个性化升级,文化体验产品受到旅游市场的青睐,乡村民宿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尝试从旅游真实性理论出发,对广西龙胜金竹民宿的文化符号的运用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发现乡村民宿文化符号运用存在文化符号意义挖掘不足,体验产品难以引起游客的情感共鸣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乡村民宿文化符号运用的地域性、原真性、体验性等基本原则,相应的优化策略包括:深入挖掘文化元素,多样化运用文化符号;强化行为文化符号,增添主客互动空间,增强沉浸式住宿体验;培育社会组织,指导民宿开发,营造地域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20.
游客对乡村旅游需求的变化驱动乡村旅游产业的优化与升级。河北省乡村旅游产业升级必须解决好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强化主导驱动力,有效协调多元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防控产业升级带来的风险。乡村旅游产业升级的关键是提升产业内在价值水平。价值水平的提升应以游客文化体验需求为核心,以区域内特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为支撑,科学合理设计创新性体验项目,构建基于体验价值链的产业发展集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