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胡华北 《科教文汇》2013,(27):183-185,208
高校心珲健康教育要建立在充分了解对象的基础上,笔者通过对安徽省合肥地区2400名高职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分析,发现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有5个:专业满意度、自我认知水平、家庭关系、校园人际关系和生活自理能力。针对这些因素,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提出了提升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和建议:创设积极的育人环境,集中优势力量,做好入学专业教育;开展“三自”教育,提高学生自我认知水平和独立生活能力;搭建家校平台,共创积极和谐的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2.
了解大学生存在的健康问题与自觉的健康教育需求。采用整体随机抽样方法,对5所高校41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存在的健康问题及不良生活方式与行为"中,名列前5项为膳食不合理、缺乏体育锻炼、睡眠不足或作息不规律、不注意饮食安全、网络使用过度;大学生选择健康教育内容集中在"健康生活方式、烟酒等成瘾性行为预防、合理膳食和营养、急症自救与互救、安全应急与避险";大学生认为课堂教学是"获取健康知识可靠渠道"。大学生自身的健康问题严重,有迫切的健康教育需求,高校应开设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3.
胡华北 《科教文汇》2013,(9):183-185,208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建立在充分了解对象的基础上,笔者通过对安徽省合肥地区2400名高职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分析,发现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有5个:专业满意度、自我认知水平、家庭关系、校园人际关系和生活自理能力。针对这些因素,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提出了提升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和建议:创设积极的育人环境,集中优势力量,做好入学专业教育;开展"三自"教育,提高学生自我认知水平和独立生活能力;搭建家校平台,共创积极和谐的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大学生对抗生素相关知识的认知状况,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河北大学37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抗生素相关题目上,男生正确率均高于女生,来自城镇的学生正确率均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高校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在校大学生抗生素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农村地区的政府、卫生等部门应完善对当地居民的抗生素知识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部分广西高校大学生近视患病情况、影响因素,以及用眼卫生相关认知态度行为的健康教育方式.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大学三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部分广西高校大学生近视患病情况,以及性别、是否熬夜、是否长时间使用手机等16个用眼相关的行为习惯,探究其与近视发生的关系.对研究对象开展用眼卫生相关认知态度行为的调查,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干预,评价干预前后得分的差异.结果:三所高校大学生近视患病率为77.4%;男性是近视保护因素(OR=0.453,95%CI:0.295 ~ 0.696);有躺着看书或手机的习惯(OR=1.710,95%CI:1.030~2.839)、夜晚熄灯后还使用手机(OR=3.292,95%CI:1.900~5.701)、每天连续使用手机4~6小时(OR=2.034,95%CI:1.117~3.703)是近视的危险因素.健康教育干预后,有躺着看书或看手机、用手揉眼睛、边走路边看手机等不良用眼习惯的人数都有明显减少.结论:部分广西高校大学生近视患病率较高,不良用眼习惯可能导致近视的发生.用眼卫生相关认知态度行为的健康教育可以侧重于手机使用相关方面,多平台、长时间的健康教育干预有利于纠正大学生用眼误区.  相似文献   

6.
张家林 《科教文汇》2011,(30):160-160,176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大学生课外生活之一的学生社团活动,对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有着巨大的辅助作用。本文以四川商务职业学院为例,根据社会学群体组织学原理进行分析,对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发展思路等方面作了一定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20,(14)
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意见中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课程纳入高校必修课体系",各高校陆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培训,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为加快卫生类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以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广屿健康会馆"创新创业项目为例,探索卫生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方向和课程体系,构建高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韩萍萍  侍崇艳  徐本茹 《内江科技》2023,(2):128-129+142
<正>目的:了解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南京市某中学的学生健康素养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深入开展学校教育的健康教育课程和健康促进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问卷调查南京市某中学的高一、高二年级学生的健康素养。结果:本次共调查358名学生,整体健康素养水平为3.4%。3个维度中具备健康知识与理念0.2%,具备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0.8%,健康技能5.0%。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湘西地区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进而提出湘西地区大学生健康素养提升路径,为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从地处湘西地区腹地的吉首大学随机抽取400名大学生,对其健康素养进行问卷调查,运用T检验、F检验等方法,分析湘西地区不同特征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结果:湘西地区大学生健康素养平均总得分为22.87;健康知识和理念平均得分为11.69;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平均得分为7.35;健康技能平均得分为3.84,其中医学类专业学生健康素养总得分高于文科类和理工类专业学生。女生健康素养总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健康技能得分均高于男生(P均口0.05)。性别、专业、生源地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均对大学生健康素养有一定的影响。结论:湘西地区大学健康素养总体水平偏低,学校应针对不同特征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提出不同提升路径,进而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0.
鄢呈玥  田俊  邓军  周鄂生 《中国科技信息》2006,(24):197-197,207
目的:了解大学生防治禽流感知识(K, Knowledge)、态度(A, Attitude)、行为(P,Practice)现状,为开展学校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式,对某大学在校学生,以无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57.8%大学生明确人禽流感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65.3%大学生平和面对人禽流感疫情。不同年级、专业和来自不同地区的同学对人禽流感KAP存在差异。结论:大学生对人禽流感行为态度选择趋于理性、学校积极的预防教育可以显著提高学生预防人禽流感知识水平,应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开展针对性地卫生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解大学生健康知识及行为习惯,为今后有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保定市某高校为调查单位,整群抽样的方法对18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对象对健康概念总知晓率为91.4%,对急救与避险知识、常见传染病知识知晓情况不高;存在不吃早饭,手机成瘾等不良行为习惯。结论:大学生健康知识掌握不充分,行为习惯存在诸多不足,应该根据其特点与需求,开展相关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保定市大学生对饮用水知识、态度和行为习惯,为以后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活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保定市某高校26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健康饮水KAP问卷调查。结果:保定市大学生的饮水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低,不同性别和年级之间部分行为执行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饮用瓶装水和饮料行为较女生频繁,部分健康行为的执行率随年级的增高逐渐增高。绝大多数学生想了解关于饮水的健康知识,其中最受欢迎的教育途径是宣传资料和网络平台。结论: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饮水健康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卫生职业学院学生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状况。方法经整群抽样确定研究对象,采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转基因食品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状调查。结果学生对转基因食品的知晓率为45.10%;转基因食品知识的主要来源为电视广播(60.78%)、课本书籍(52.94%)、网络(49.02%)和报刊杂志(37.25%);43.75%的学生支持发展转基因食品,但73.47%的学生表示不愿意购买;62.75%的学生并不了解我国的转基因食品管理制度,80.39%的学生赞同进行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标识。结论:卫生职业院校学生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程度较高,但购买意愿低,且大学生对我国转基因食品管理制度不了解。  相似文献   

14.
姜艳 《科教文汇》2008,(26):32-33
目的:探索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效果,为高校创造性的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供经验。方法:采取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对32名大学低年级学生进行为期7周的交往能力训练。结果:大学生通过团体活动,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提高了沟通水平与合作意识,提高了交往技能。结论:团体心理辅导是大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对提高大学生交往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文根据盐城地区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了解的现状,为进一步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盐城地区高校中随机抽取430名大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KAB)调查。结果大学生门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认识严重缺乏;绝大数学生对艾滋病存在比较严重的恐惧心理;大学生的性观念、性态度趋向开放化。结论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为重点内容的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在大力加强学生的性道德教育同时,应对大学生性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促进正确行为的建立,阻止艾滋病进入校园。  相似文献   

16.
高校体育课程通过营养健康知识的体育教学干预,既凸现了该课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又充分拓展高校教学资源的实践运用,提升拓宽大学生健康认知结构水平,把握自我“终身健康”观念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系统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长春市8所本科院校3000名大学生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研究,旨在对长春高校健康教育现状及大学生身心发展状况进行健康教育诊断,力图构建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充分体现高校教育特色、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材为目标的大学生健康教育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某校艺术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文章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02名艺术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该高校艺术系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通过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对各因子分的影响,探讨开展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排查工作,提高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评价健康教育课程对高职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干预效果。『方法1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了498名高职学生的一般情况和结核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应用多因素Lcgistic回归分析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评价健康教育课程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干预效果。[结果]高职学生结核病防治相关知识的平均得分为9.48±3.34,总知晓率为(37.9±13.4)%,影响结核病防治知识得分的因素主要有学生层次(大专班与中招班学生相比,OR=2.56),通过电视获得结核病防治知识(OR=1.97)和父母受教育程度(OR=1.73)。利用自编的健康教育手册对前期调查学生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课程的干预结果表明,干预后学生结核病防治相关知识的平均得分为21.35±6.78,总知晓率为(85.4±27.1)%,与干预前相比得分和知晓率均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高职学生的结核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较低,因此针对高职学生特点开设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课程是促进高等职业院校的结核病防治工作、提高高职学生的结核病防治知识认知水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高层次。大学生处于身心较为成熟的发展时期,是接受教育,自我完善和实现个体社会化的最佳时期。在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中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已经确立,体育课也正向着健康教育和培养学生学会“终生”锻炼的方向转变。体育教学是健康教育中的必要手段,它可以发展人的身体,增强人的体质;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它可以使学生从身体和心理两方面都能够健康发展。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有理由更有责任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树立现代体育教学观,提高对素质教育认识。为此,本文对当前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问题进行探析,旨在为高校体育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