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谭榷 《新闻记者》2002,(6):30-31
为文持论须有分寸 ,一图痛快往往会走向另一端 ,此所谓“过犹不及”也。读《新闻记者》今年第4期季为民的《质疑“亲历盗墓”》一文 (下简称“季文”) ,我就有这样的感觉。现将陋见陈述如下。去年央视记者以暗访的方式摄录了盗墓者的一次盗墓过程 ,并把它作了报道。当时的反应是一片赞许声。季为民先生为此撰文 ,引用许多具体的法律条文 ,从犯罪构成要件进行论证 ,认为这个记者的“亲历盗墓”已经构成了犯罪。我以为这种看法有其一定的道理。然而 ,季文的问题在于抹杀了盗墓者的盗墓行为与记者暗访的客观区别 ,也就是说 ,没有将两者的动机…  相似文献   

2.
这是《农村大众》报的一件季度好新闻:我最感兴趣的是:它是条“今晨电”!当红旗水库发生险情时,记者闻风而动,立即从费县赶到沂源(驱车150公里),尽可能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出现在抢险现场。记者在水库大坝上待了一夜,目睹甚至是亲历了这一夜水库抢险的全过程。于是,他们亲眼看到副省长在大坝上指挥,看到一队队抢险的农民向坝顶开进,看到解放军官兵在抢险,看到自己的村庄离水库很远却  相似文献   

3.
画中有话     
《中国新闻周刊》2005,(6):13-13
陕西文物部门一位研究员说,陕西盗墓者所使用的设备有时比考古工作者还先进,而且其“工作”无矫被“审批”。如何抢在盗墓者下手之前发掘和保护文物,是考古工作的一个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4.
吴雅兰 《新闻知识》2006,(10):16-18
最近,关于王菲生“兔唇婴”一事更是被娱记和网站炒得沸沸扬扬,相关网页文章数以万计。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还专门就此作了一期媒体人道德与良知的节目。在今年3月26日央视的《实话实说》中,节目围绕着“明星隐私权和媒体报道权”的话题展开讨论,嘉宾李亚鹏大倒苦水,一吐两年多来他和王菲的私生活不断受到媒体报道和外界打扰的“切肤之痛”。在节目的最后,现场记者表示等两个月以后王菲生产时,肯定会有一场新闻大战。李亚鹏平静地表示:“我们商量过了,到时王菲将在家中生小孩。为了防记者,我们只能这样做。”此言一出,举座皆惊。于是,“…  相似文献   

5.
刘根社 《今传媒》2005,(3):61-63
2003年11月,赵世龙入选央视推出的年度“中国八大风云记者”。原《南方周末》主编江艺平用这样一段话评点他:“流浪记者”出身的赵世龙,入选“风云记者”,与其说是公众对他的一种嘉许,不如说是他给公众的一个证明——证明了他是中国最出色的调查型记者之一。  相似文献   

6.
2006年11月23日,《南方周末》刊发了一组对刚刚辞职的央视原足球解说员黄健翔的采访报道。报道由通讯《狷狂黄健翔》、访谈《“一个人抵抗体制当然遭人讨厌”》以及记者手记《过度防卫与过度阐释》组成。出乎意料的是,黄健翔对这组报道极其不满,认为记者“为了自己的稿子的轰动效应,就把一篇未完成的采访发了”,并且痛骂记者“变态无耻”。当事记者则在自己博客及媒体报道中加以驳斥。正如《南京晨报》所言,事件“开始上升到另外一个高度。在这个故事里,有  相似文献   

7.
《发现海昏侯》是全国第一本全面解读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图书。该书沿着五年来考古发掘的时光轨迹,从考古科普的维度,图文并茂地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了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前世今生”,诉说其背后的点滴故事,同时也向读者展示了从一万余件文物中精选的各类极具代表性的文物,为读者打造了一座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纸上博物馆”。  相似文献   

8.
亦杰 《今传媒》2006,(8):25
我爱看央视的“新闻调查”栏目,记者王志、董倩、杨春、柴静等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很赞同《中国青年报》“冰点”主编李大同的评价:“新闻调查”的记者显现出职业化特征,这表现在对采访现场的控制和采访对象的交流上。在提问的水平上,“新闻调查”的记者越来越表现出个性,这会让观众对他产生出信任。”《调查“新闻调查”》一书对“新闻调查”的记者们作了专门介绍。书中说,这个栏目对记者有特别要求:第一,质疑的精神;第二,平衡的意识;第三,平等的视角;第四,平静的心态。据我观察,“新闻调查”的记者们达到了这个要求。这方面是值得…  相似文献   

9.
在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时,一些媒体选择最接近记者本色的“行走”状态,“重走长征路”,亲历长征路上的艰险困苦,展开对长征精神的探寻与重拾。如何“重走长征路”,既体现了媒体策划者的水准,也考验着行走记者的感悟力和执行力。  相似文献   

10.
刘加增  张思凯 《青年记者》2000,(6):27-27,43
从6月30日吴宝书的《我当垃圾清运工》到10月14日王学文的《千里卖菜》见报,“记者亲历”这个栏目已经办了20期。人过18是成年,作为《大众日报》经济新闻版的一个新开栏目,到了她的20期,我们觉得应该对她的发展脉络作一下梳理,理清思路,并求教于大家。为经济报道另辟一方天当初经济新闻编辑室酝酿开设“记者亲历”栏目,本意是想通过这个栏目,开辟经济新闻报道的一个新领域,同时  相似文献   

11.
祁建 《声屏世界》2014,(10):19-20
<正>从《鬼吹灯》到《盗墓笔记》,近几年网络界掀起了一股盗墓小说热,根据盗墓小说改编的电影也纷纷上马。而最近网络小说更是大举进军荧屏,由在央视电视剧频道播出的26集连续剧《纸婚》打头阵,《云中歌》《华胥引》《花千骨》《琅琊榜》《秀丽江山之长歌行》也将陆续面世。有业内人士认为,网络小说和影视剧同属于文化产业,改编理所当然。一些网络小说本身就拥有很高的人气,一部热门作品的  相似文献   

12.
媒体圈     
《新闻世界》2008,(8):2-2
中国正式启动“中国域名全球升级行动”;世界品牌500强媒体占40位;北京奥运官方网站开通;《震撼世界的七日》央视创纪录开播;新华社《人民日报》记者将恢复在台湾驻点采访工作  相似文献   

13.
今年3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记者在经过长达3个月的暗访后,揭开了“瘦肉精”重现江湖的惊人内幕。央视《每周质量报告》的资深记者“弓弦”组织暗访报道了这一惊人事件。 央视记者花费3个多月对整个链条进行了详细调查,每个环节都有重要的证据。面对调查中总资产过60亿元的大企业,央视记者的胆量不可谓不大,除了胆量,过硬的采访作风和专业的采访技巧,都是报道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由于工作关系,结识、接待了不少外国记者。他们敬业精神极佳,甘于吃苦,富于冒险,凡事力求亲闻亲历,为抢新闻甚至“不择手段”,其对新闻事业的“执着”劲儿,使我佩服之余感到害怕。从反馈的报道看,虽有不“仗义”者,但绝大多数是积极、客观、全面、平衡的。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今天,任何闭关自守,试图封闭起来的观念和做法都是行不通的。怎样正确引导、帮助“洋记者”做出客观、真实的报道,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将是我们面临的艰巨而复杂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夏德勇 《现代传播》2002,(5):122-124
张子扬先生两年前在《人民日报》发表《“文化版图”的固守与拓展———电视人面对 2 1世纪新媒体的思与虑》① 一文 ,颇有新意地提出了“文化版图”的相关理论 ,以后又发表《文化版图审视下的跨文化传播》② 等文 ,多角度地深入阐发自己的相关观点 ,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和兴趣。既然文化版图的理念已成为他作为中央电视台国际部领导的一个主导思想 ,成为一种理论自觉 ,那么这些观点和主张是不是一种正确的传播策略 ?在当今的电视传播实践中是否有普遍的理论指导意义 ?我想结合张子扬和央视国际部的跨文化传播的实践对“文化版图”相关理论作一…  相似文献   

16.
黄琼 《新闻记者》2001,(9):48-49
7月份是广告的淡季 ,但传统的淡季未必是无热点可寻。今年7月 ,一个引人注目的新闻是 :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花落谁家 ?北京能否一圆奥运梦 ?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在7月13日的莫斯科之夜 ,全国的媒体在等待那瞬息的爆发同时打赢两场战争媒体的采编部门憋足劲等待着一场新闻战的打响。由于这一新闻的意义非同寻常 ,围绕着北京申奥成功与否 ,媒体将有完全不同的新闻处理方法。所以 ,当绝大多数媒体在为“7·13之夜”的新闻战精心构思之时 ,我们却从一天天逼近的申奥脚步声中看到了一个商机———能否在打好一场申奥新闻战的同时 ,再…  相似文献   

17.
近日一条16名记者遭公安局“封杀”的消息在新闻界引起很大震动:2002年7月26日,一封题为《关于个别记者涉警曝光失实情况的函》从兰州市公安局发出,函中称:“今年以来,个别记者因采访不深入,出现了一些严重失实的报道,这些失实报道既违背了新闻报道客观真实性的原则,也损害了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形象,给公安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如……鉴于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和保密性,今后以上记者再不宜到公安机关采访,各分、县局和市局机关各部门将不予接待。”这次“封杀”记者行动共涉及兰州市6家都市类报纸共16名记者。(见2002年8月8日《南方周末》) 据笔者所悉,此事件只是记者遭“封杀”现象的又一个新的例证。某一政府部门或组织拒绝接受某一或某些记者采访的“封杀”记者现象发生已经有一段历  相似文献   

18.
曹小平 《青年记者》2003,(12):26-26
《新闻战线》2003年笫7期刊登了一幅漫画《采访记》,说的是记者在采访中给被采访者提供“台词”,被采访者亦将记者的“台词”照本宣科。读过漫画,感触很多。漫画点出了我们某些记者采访中的一个通病:引导被采访者按记  相似文献   

19.
《新闻实践》2009,(7):76-76
近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了《成都一公交车发生燃烧事故,已有25人遇难》的新闻,观众们看到,在这一突发事件发生后不到1个小时,手持“CCTV”标识话筒的央视记者就出现在了事故现场,在第一时间予以采访报道,出镜的是央视驻成都站的记者。  相似文献   

20.
刘翎 《军事记者》2002,(9):40-42
近年来,以记者亲身经历所撰写的新闻报道在新闻媒体中刊播后,以其真实可感的内容、生动形象的表述而大受读者和观众的欢迎,亲历式报道也因此而成为记者大显“英雄本色”、媒体成功吸引受众“眼球”的重要武器。其实,亲历式报道作为一种新闻报道样式,早已有之,只是由于我们的记者长期习惯于以一种第三者的身份转述、评析新闻事实,而全然忘记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看重的不是记者的观点而是新闻事实本身。所以亲历式报道因将新闻事实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