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8年2月18日至1943年8月23日,侵华日军对中国抗战时期的首都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之久的战略轰炸。据不完全统计,在此期间,日军总共对重庆实施轰炸超过200次,出动飞机9000多架次,投弹1.15万枚以上。重庆有超过1万人死于轰炸,1万多幢房屋被毁,市区大部份地区惨遭破坏。日军的暴行给重庆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与此同时,国民政府的腐败,特别是防空部队的腐败,  相似文献   

2.
为了达到"以炸迫降"、"以炸迫和"的战略目的,日军对"陪都"重庆进行了长达五年的大轰炸。本文对此间日军轰炸重庆的所属部队和武器装备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被迫宣布抗战,国民党中央及政府各行政机关开始向四川重庆迁移,沿海、沿江地区的工厂、高校大批内迁到四川的重庆、成都等城市,四川逐渐变为中国抗战大后方的经济、文化、商业中心。1938年10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调整侵华的作战方针,停止对中国各地的大规模军事进攻,转而对我国内地许多大、中城市进行空中轰炸,四川成为日机的轰炸重点。1938年2月19日,日机首次空袭重庆,揭开了日机轰炸四川的序幕。笔者根据四川省档案馆馆藏四川省秘书处、省民政厅、省社会处、省卫生处、省防空司令部、省动员委员会等民…  相似文献   

4.
龚克  刘言 《四川档案》2005,(3):22-24
1931年“9·18”事变爆发以后,日本空军6架88式轻型轰炸机,携带75颗25公斤的炸弹轰炸锦州,从而揭开了日本帝国主义利用飞机轰炸我国重要城市的历史。此后,日军又对南京、上海、广州、武汉、兰州、昆明、重庆、成都等城市进行了残酷的轰炸。力量薄弱的中国空军对日军的进攻进行了一系列的还击,如1937年上海的8·14空战,1938年武汉的2·18、4·29、5·31空战以及1939-1940年的重庆大空战等,都给予日空军沉重打击。但是由于敌我空中实力悬殊,我方无法争得制空权,特别是重庆“9·13壁山空战”失利后,我空军为减少无谓的牺牲,保存有限的实力,决定…  相似文献   

5.
1937年11月,中国军队在淞沪抗战中失利,南京陷入危机,国民政府于11月20日迁往重庆。日军为了威胁中国政府早日投降,不断派遣大批飞机对重庆进行大轰炸。国民政府成立了防空司令部,任命刘峙为重庆卫戍总司令兼防空司令。国民政府还成立了专门的防空部队,  相似文献   

6.
受抗战时期政治环境及舆论导向的影响,日本媒体对重庆大轰炸的报道中,不是夸大日军所谓"战果",就是夸大中国损失。今天看来,其中有些报道和记录恰是日军侵略中国、轰炸重庆的"自白书"。认真梳理相关报道资料,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1938年,日本侵略军先后占领中国广州、武汉等城市,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此时,日军凭借空中优势,掌握了制空权,对重庆、成都、兰州、贵阳、桂林等大后方开展大轰炸。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作为当时的“川东门户”,在长达5年半的大轰炸中损失惨重。据重庆市万州区档案馆史料记载,1939年1月-1944年,日军共出动飞机679架次对万县实施轰炸,共造成1343人死亡,6778间房屋被毁。  相似文献   

8.
<正>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侵略者开始了全面灭亡中国的行动。八一三事变后,日军大规模进攻上海的同时,开始对中国内地后方城市进行空袭和轰炸,武汉是华中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日军空袭的重要目标。8月下旬,日机开始图谋空袭武汉。关于日机首次空袭武汉的时间,现有的记述各不相同。日机首次空袭武汉时间,  相似文献   

9.
从1938年2月18日至1943年8月23日,日本陆海军航空部队遵照日本天皇和最高本部指令,联合对重庆展开"航空进攻作战",为期5年半,史称"重庆大轰炸”。这在世界战争史上,是第一次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国家战事性质的战略轰炸,是第一次依靠空军实施战略和政略轰炸,是第一次取消了前线与后方、交战人员与和平居民界线的“无区别轰炸”。  相似文献   

10.
董杨 《云南档案》2018,(12):32-35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破坏和阻止国际援助,日本侵略者对昆明大肆轰炸,轰炸的次数之多、投弹之多、炸死炸伤民众之多,仅次于陪都重庆。80年前的1938年9月28日,日机第一次轰炸昆明。本文根据截至目前所掌握的资料和进行的相关研究,得出了抗日战争时期日军第一次轰炸昆明造成的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若干数据;但由于年代久远、搜集资料困难等客观原因,应该说,得出的这些数据还只是初步的和尚不完整的数据,并不是研究的最终结果,以期今后在掌握更多资料和取得研究新成果的基础上对有关数据再做出修订和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