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木炭或活性炭的吸附褪色:将烘烤过的木炭或活性炭投入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的集气瓶里或滴有红墨水略显红色的水中,振荡,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或溶液的红色变浅或消失了。这是因为木炭或活性炭具有吸附能力,能把大量的气体或染料等微粒吸附在它的表面而使物质褪色,这属于物理变化。  相似文献   

2.
1 吸附褪色木炭或活性炭的吸附褪色:将烘烤过的木炭或活性炭投入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的集气瓶里或滴有红墨水略显红色的水中,振荡,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或溶液的红色变浅或消失了。这是因为木炭或活性炭具有吸附能力,能把大量的气体或染料等微粒吸附在它的表面而使物质褪色,这属于物理变化。2 热分解褪色蓝色胆矾晶体受热分解为白色的无水CuSO4和H2 O ,原蓝色褪去。绿色碱式碳酸铜粉末受热分解为黑色CuO、H2 O、CO2 ,原绿色褪去。3 复分解反应褪色蓝色CuSO4 溶液中加入足量的Zn或Al,振荡,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变为无色的ZnSO4 溶液…  相似文献   

3.
初中化学教材(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第80页[实验5-2]活性炭(或木炭)投人到充满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的锥形瓶中,[实验5-3]活性炭(或木炭)投人到水中滴有红墨水的锥形瓶中,通过振荡,看到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和溶液的红色变浅或消失了这一实验现象.说明活性炭(或木  相似文献   

4.
一、实验原理 用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产生的氧气代替空气或氧气气源,用吸附了氨的木炭代替氨气气源。 将高锰酸钾和木炭共装在一试管中,在受热的条件下,混和气体通过催化剂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  相似文献   

5.
安徽铜陵市二中沈希杰同志来信,我读了化学教学1983年第1期刊登的“木炭具有吸附作用实验的改进”一文后,产生如下疑问:吸附了二氧化氮气体的木炭浸在品红溶液中,溶液逐渐褪色。这个实验的现象能否充分证明木炭具有吸附溶液中溶质的性质呢? 不妨作一简要分析:木炭的吸附作用属于物理吸附,二氧化氮被木炭吸附后不发生质变。当木炭与品红溶液接触时,一方面是由于木炭的吸附作用使溶液褪色;另一方面二氧化氮作为一种氧化剂能够氧化品红,同样可使溶液褪色。  相似文献   

6.
教师在讲木炭的吸附性时 ,可以先不告诉学生什么是吸附作用 ,而是指导学生 ,先观察木炭分别放入盛二氧化氮的集气瓶和盛红墨水的烧杯里的现象 ,根据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和红墨水的红颜色到什么地方去了 ?必然会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 ,从而抓住这两个演示实验 ,所反映出事物的特征 ,即这些物质的微粒被吸附在疏松多孔的木炭孔隙表面上 ,从而使学生形成吸附作用的初步概念。这两个演示实验 ,还可以进行如下改进 ,效果更好。1 实验装置 ,如图 1所示  在锥形瓶内首先收集一瓶干燥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 ,迅速放入已经…  相似文献   

7.
教师在讲木炭的吸附性时,可以先不告诉学生什么是吸附作用,而是指导学生,先观察木炭分别放入盛二氧化氮的集气瓶和盛红墨水的烧杯里的现象,根据现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和红墨水的红颜色到什么地方去了?必然会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抓住这两个演示实验,所反映出事物的特征,即这些物质的微粒被吸附在疏松多孔的木炭孔隙表面上,从而使学生形成吸附作用的初步概念.这两个演示实验,还可以进行如下改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首先,使锥形瓶充满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塞上欢孔橡皮塞。然后,取几小块木炭放入坩埚中烘烤一下,(烘烤的目的是赶走木炭多孔  相似文献   

9.
1.下列均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A)用铁矿石冶炼生铁;铁生锈(B)用木炭吸附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石灰水吸 收二氧化碳气体(C)根据沸点的不同,从石油中分离出汽油、煤油 等物质;汽油燃烧(D)用过滤方法除去食盐溶液中的泥沙;用蒸发的  相似文献   

10.
现行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化学教科书,第五章第一节实验[5—2]有关木炭吸附气体的演示实验中,使用了有毒的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造成污染,影响师生健康。在教学中,我作了如下改进,既减少了污染,又增强了对比性,使实验效果更佳。1二氧化氮气体的制备和收集课前预先制  相似文献   

11.
中师课本《化学》第一册[实验6—7]改进。 把浓硝酸2毫升左右,同一小块木炭一起放在大试管(或圆底烧瓶)里加热。观察到红棕色的气体生成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现象。从而证明了木炭被氧化成二氧化碳、浓硝酸被还原成二氧化氮。同时还避免了有毒气体的逸出。  相似文献   

12.
原子量 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S~32 Cl~35.5 K~39 Ca~40 Fe~56 Cu~64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用铁矿石冶炼生铁 (B)用木炭吸附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 (C)根据沸点的不同,从石油中分离出汽油、煤油、 柴油等物质  相似文献   

13.
1问题提出在一次探究教学的活动中,为了制得干燥的二氧化氮气体,把二氧化氮通入浓硫酸中,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个异常现象深深地吸引了同学们:红棕色的二氧化氮通过浓硫酸后,红棕色消失了。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二氧化氮哪里去了?二氧化氮制备过程及其现象如下表:  相似文献   

14.
稀硝酸与铜反应,会产生无色的一氧化氮气体,但是产生的一氧化氮气体会立刻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学生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红棕色的气体,进而得出错误的结论: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二氧化氮气体。这样容易误导学生,因此,有必要对该实验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5.
鉴别二氧化氮和溴蒸气的几种方法黑龙江省佳木斯农业学校(154007)吴发远二氧化氮和溴蒸气都是红棕色气体,而且都具有刺激性气味,都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二者的性质有相似处,如何鉴别呢?1.溶水法:在装有红棕色的两瓶气体中分别加入少量水后振荡,...  相似文献   

16.
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无色的一氧化氮气体。一氧化氧遇到空气,立即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3Cu+8HNO_3(稀)=3Cu(NO_3)_2+2NO↑+4H_2O 2NO_+O_2=2NO_2 (无色) (红棕色) 在试管中做铜和稀硝酸反应的实验,由于试管中的空气很难被生成的一氧化氮排尽,一氧化氮接触空气,又立即被氧化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因此很难看到真正无色的气体,也就很难使人确信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无色的一氧化氮,而不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 若改用注射器做这个实验,使生成的一氧化氮与空气隔绝,就能看到生成的气体确实是无色的一氧化  相似文献   

17.
现行高中课本化学第一册(人教版)第184页,有这样一道题:“用大量筒收集一筒二氧化氮气体,倒扣在盛水的水槽里,一会儿看到量筒里红棕色气体消失,量筒里水面上升到量筒溶积的2/3,再往量筒里通入适量氧气,又出现红棕色,一会儿红棕色又消失,液面又上升,这是什么原因?”笔者认为,该题中的“量筒里水面上升到量简容积的2/3”一句有两处叙述不够准确,特提出与各位商榷.由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NO2+H2O=2HNO3+NO)可知,反应后生成的一氧化氮的物质的量是参加反应的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的1/3…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16页安排了一氧化氮生成的演示实验,该实验意在让学生通过观察铜与稀硝酸缓慢反应生成无色气体一氧化氮,空气进入试管后,气体变成了红棕色的现象,从而使学生了解铜与稀硝酸缓慢反应产物为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为无色气体,且遇空气立即被氧化为红棕色的二氧化氮的性质。但在实验操作中,该实验存在如下弊端:由于试管内空气不易排出,生成的一氧化氮很快被氧化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不易观察到有无色一氧化氮生成。  相似文献   

19.
<正>一、物理性漂白我们在初中阶段就接触过木炭可以使有色溶液褪色,这是利用了木炭的物理性吸附。这种物理性漂白具有简便、无毒的优点,但漂白不彻底、不稳定、易复原。除了木炭,还有活性炭也可以吸附染料分子。活性炭是一种黑色多孔的固体炭质,是由含炭为主的物质作原料,经高温炭化和活化制得的疏水性吸附剂。含有大量微孔,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很强的吸附能力,不仅能有效地去除色度、臭味,还可以去除水中大多数有机污染物和某  相似文献   

20.
在人教版初中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1中,活性炭吸附色素的实验教材采用以下方法(图1):在盛有半瓶水的小锥形瓶中,加1滴墨水,使水略带红色。投入几块烘烤过的木炭或活性炭,轻轻振荡。教材中的实验存在以下不足:一是溶液由微红色变为无色,反应现象不明显,直观性差;二是实验所需时间较长;三是实验药品(木炭)用量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