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郭沫若的《石榴》写于1942年,是一篇歌颂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抒发坚信正义必胜感情的优美散文.作者从三个方面写出了石榴的审美特征:(1)意蕴美,作品充溢并散发着生气勃勃的生命热力;(2)形象美,是一种"妙幻的演艺";(3)修辞美,精彩而出神入化.  相似文献   

2.
一、激发兴趣,自主写作《石榴》一文最后一段写了作者摘下石榴并品尝石榴的过程。剥开外皮后的石榴让人无比喜爱,石榴的味道更叫人垂涎三尺。尽管只有两句话,却可谓文字简洁、描写细致,十分适合三年级学生模仿习作。在教学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环节:图片出示草莓、西瓜、香蕉等几  相似文献   

3.
教材分析: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石榴》一课是一篇状物类的散文,作者通过对石榴的详尽描摹,表达了对家乡、对石榴的喜爱之情。课文共四个自然段,其中第三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落,这一自然段共五句话,前三句写了石榴成熟过程中外皮颜色的变化,后两句写了石榴成熟后的可爱模样。  相似文献   

4.
这篇童话选自童话集《快乐王子》。作者王尔德是英国十九世纪的著名戏剧家、小说家和诗人。他有两部优美的童话集,即《快乐王子》和《石榴之家》,有的评论家认为在英国文学中“找不出能够跟它们相比的童话”(谢拉尔德:《王尔德传》)。这篇童话发表于1888年,作者用丰富的想象、鲜明的对比、生动的语言,描写了资本主义社会贫富悬殊、善恶颠倒的情景,歌颂了快乐王子对苦难人民的真挚同情心和忘我的牺牲精神。  相似文献   

5.
一、激发兴趣。自主写作《石榴》一文最后一段写了作者摘下石榴并品尝石榴的过程。剥开外皮后的石榴让人无比喜爱,石榴的味道更叫人垂涎三尺。尽管只有两句话,却可谓文字简洁、描写细致,十分适合三年级学生模仿习作。在教学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环节:图片出示草莓、西瓜、香蕉等几种常见的水果,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水果,  相似文献   

6.
教材简析:《石榴》是苏教版教材第五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全文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  相似文献   

7.
《石榴》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语言优美,以季节的变化为时间顺序,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生长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相似文献   

8.
<正>课时目标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领悟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品尝一种水果,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枣庄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我们一起感受了石榴的美。但是,有的同学仍然意犹未尽,想看看石榴的成熟过程,想品尝石榴的味道,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石榴园去看看,好吗?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相似文献   

9.
《石榴》是一篇典型的状物类文章,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枣庄石榴园的石榴成熟的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深深喜爱。本文从""三力"课堂的角度论述了如何念好"四字诀"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课时目标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领悟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品尝一种水果,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相似文献   

11.
"石榴模式"是作者根据交叠影响域理论提出的实践模式,它是指把每个石榴籽看成是一个远程互动成员所代表的一个家庭及儿童个体,他们共同生活在班级这个大的石榴果实里,同时正如石榴里面有隔膜分隔的小区域一样,每个孩子所代表的家庭也会在交往中形成半封闭的小团队。本文作者从(一)多通道互动交流形式,建立平等沟通平台,实现家庭全关注、...  相似文献   

12.
教学背景及教学目标《石榴》是二期课改语文新教材二年级第一学期中的一篇课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喜爱石榴,热爱自己故乡——枣庄的美好感情。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按课文内容把石榴的生长过程说清楚;圈画文中描写石榴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尝试为枣庄的石榴设计一  相似文献   

13.
石榴是生活中的一种上等果品。《石榴》则是一首很美很美的诗。《石榴》美在哪里?美在作者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石榴的形,更从美的形态中勾出了石榴的魂。你看,写炎阳高照“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妍斗艳的时候”,石榴却燃烧般地在万绿丛中开起花来。石榴的枝叶奇崛清新;花,陆离,华贵;骨朵,仿佛是红场消的花瓶,又仿佛是中国式的金虽;特别是到了秋天石榴破口大笑,露出一口皓齿,透明光嫩,这形象多美!再想想她那不惧炎热为自然添缀光彩的精神,想想她那欢蹦活跳像要挽住行人不让离去的热情,我们觉得石榴的品质更美…  相似文献   

14.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6课《石榴》以优美的文笔,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随着季节的变化逐渐成熟的过程。这篇课文需要学生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从而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学习这一课的时候,石榴刚好已经成熟,课后又有模仿文中描写石榴味道的写作方法写一种水果的练习,因此我的教学设计是先从实物入手,尝一尝、说一说,然后重点抓石榴的叶、花、果及作者是如何通过词句描写突出这三方面特点的方法来理解全文,达到从生活走向书本再从书本走向生活的教学实践进程。教学活动按我预先设计的步…  相似文献   

15.
教学案例 《石榴》是苏教版第五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以季节变化的顺序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过程。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叙述条理清楚,是一篇比较适合进行朗读指导的文章。下面是我校一位老师执教这篇课文时的一个片断。  相似文献   

16.
茅盾在抗日时期写的《白杨礼赞》,是一篇早为大家所熟知的散文.在这篇优美的散文中,作者通过对白杨的赞美,热情洋溢地歌颂了抗日战争中英勇奋战的中国共产党,歌颂了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自己对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心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案例《石榴》是苏教版第五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以季节变化的顺序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过程。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叙述条理清楚,是一篇比较适合进行朗读指导的文章。下面是我校一位老师执教这篇课文时的一个片断。师:春天的石榴树是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18.
声音     
《青年教师》2010,(2):4-5
现在很多小说和影视剧今天歌颂康熙,明天歌颂乾隆,后天歌颂朱元璋,用一种崇拜和留恋的观点看待那个时代,似乎他们统治的社会无比美好,这是历史观倒退和作者没有良知的表现。——在央视《百家讲坛》以“新说水浒”而一举成名的中国学者鲍鹏山  相似文献   

19.
杭法刚 《学周刊C版》2011,(11):205-206
《石榴》是郭沫若先生的散文,被苏教版、语文版等多家选作初中教材。作者“纵情抒写,无拘无束、似不讲究锤炼,正如万斛泉源.奔涌而出.似滔滔不绝,亦能止于所当止.那潇洒之态表现了作者的富赡才情。”(黄修己先生语)但对于刚涉及散文的初中生来说.想很好地理解这篇散文.难度是很大的。很多学生读后却并不知先生所云.因此.这“石榴”也就变成了生涩的石榴了。  相似文献   

20.
冯梦龙“三言”中的爱情作品,占“三言”总数的三分之一。作者不仅热情地歌颂了青年男女忠贞不渝的爱情,也歌颂了青年男女和被歧视的下层妇女为争取婚姻自由,那种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作者不仅批判了封建婚姻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户对、从一而终的封建伦理,也深刻地讽刺了封建不合理的婚理制度。表现了作者进步婚姻观和民主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