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化学教学的主题是教会学生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知道化学学科的研究对象,了解化学是在分子层次的基础上认知物质与合成物质,明确实验、模型、分类等化学研究方法。化学实验课就是体验科学的过程,通过对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以及溶液配置等实验技能认知到实验方案的设计和条件控制。同时,对数据应该进行怎样的处理。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手段。学生通过在实验室进行化学实验,找到化学课程不同于其他科目的优势,这种动手动脑的优势会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在研究教学改革的同时,重点在于研究在哪些方面我们能够突破,突破不仅是教学手段的进步,更是教育改革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化学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是实验。化学实验是有目的地使自然界中的许许多多的化学现象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简单化、明晰化、突出重要因素重现出来,以便于进行观察研究,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化学中的概念、规律和原理,大都从实验出发,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而总结、概括出来的。通过化学实验,不但是学生掌握"双基"、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培养探究问题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而且也能指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来能够独立地、有创新性地进一步深入学习和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化学实验教学是整个化学教学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化学实验在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借助实验,学生能更为具体、清晰地掌握化学概念和知识点,加深学生对物质的理解,同时对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学生掌握化学,提高学习能力的一个基本手段。  相似文献   

4.
绿色化学的基本理念是"5R"要求:减少反应物的量,尽量将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循环利用,将中间产物最大利用,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不产生有毒有害的物质。化学实验教学应该遵循绿色化学理念,传授绿色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促使学生形成对待化学的正确态度。具体地,要在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实验"三废",对实验进行绿色化改进,推广微型化学实验,用计算机模拟化学实验。  相似文献   

5.
田静 《考试周刊》2011,(86):182-182
化学与人类社会生活密不可分。人类生活离不开物质,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以物质的极大丰富和多样化为前提。改造原物质和制造新物质是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塑料、纤维、橡胶新能源、新药品等的开发和研制与人类的发展密不可分.而这些皆与化学实验不可分割。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科学态度、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和启迪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实验是新课程的灵魂.  相似文献   

6.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能为学生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他具有目的性、探索性、现实性和易感知性。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化学教学本身并不只是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化学概念和规律,而是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智能,使他们能够掌握和运用一些化学原理和实验手段,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会辩证而客观地认识世界,  相似文献   

7.
薛进 《考试周刊》2007,(22):82-83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工具和重要辅助手段,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基础,在化学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有些教师和学生认为化学实验繁琐、危险,不愿进行化学实验,使化学教学效果较差。本文主要从化学实验对化学教学的作用进行阐述,使大家进一步认识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再从实验安排方面和大家共同探讨,为化学实验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拓展实验教学思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教师要注意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各种探究性实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逐步学会探究"。高中化学教材第三册(人教版)学生实验四"硫酸亚铁的制备",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该实验旨在让学生亲自尝试一下物质制备实验方案  相似文献   

9.
化学教学是一门艺术,而实验是带领学生通向这座艺术宫殿的桥梁.化学实验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是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一、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张俊杰 《职业技术》2006,(12):136-136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可以说,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师和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技能的重要的方法。演示实验,是教师通过实际的实验演示,引起学生观察、思维,从而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合理布局的演示实验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是化学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当今,化学实验仍然是化学学科发展的最现实、最生动、最有效的物质载体。从本质上看,这一过程与科学家进行的科学研究中的化学实验是一致的。化学实验能形象、生动、直观地产生化学问题,化学实验能对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提出的猜想或假设进行验证;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和认识物质,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学会化学研究的实验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地动脑动手,体验科学家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12.
邹标 《化学教学》2014,(3):49-50
二氧化硫是中学化学教学中一种常见的重要物质。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利用中学常见的化学实验仪器进行组合,设计实验装置,对二氧化硫进行性质验证、定量测量、制备新物质等多角度的探究,旨在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化学实验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化学实验方法是根据化学实验目的,通过运用实验仪器、设备、装置等物质手段,运用探究性实验进行发现教学中各个环节中的问题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新课程标准要求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了解现代仪器在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研究中的应用。为此在化学实验中,应对一些旧的方法加以创新。本文是作者的一些体会,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14.
多媒体技术走进化学课堂,并能成为化学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对化学实验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化学实验课件的产生为化学课堂活跃了气氛、增添了色彩。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化学实验课件在化学课堂的地位;化学实验课件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实验课件使实验现象更为清晰;化学实验课件能显示物质从宏观到微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在化学教学中,许多概念、原理、规律的引入都是从实验展开并最终由实验加以论证的。可以说,化学实验也是化学教学的基础,是教师和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技能的重要的方法。演示实验,是教师通过实际的实验演示,引起学生观察、思维,从而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合理布局的演示实验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是化学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化学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是学生探究学习最现实、最有效、最生动的载体.学生在初学化学时,教师要注意在教学中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化学实验和探究的兴趣.了解进行化学实验要使用化学仪器、试剂,学习实验基本操作,做实验要遵守实验规则,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相似文献   

17.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以及物质转化的规律和调控手段是化学的特点。新颁布的化学课程标准,在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探究能力、化学知识的应用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标准从知识水平、能力水平上,都设立了分级目标,要求逐级实现。这些科学素养的形成需要通过化学实验来达到,正确理解化学知识,  相似文献   

18.
李文 《中学教学参考》2011,(32):104-104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教学内容;实验课是化学课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做实验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物质、认识世界、认识规律的过程,实验的每个环节和因素都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进而形成清晰的概念,掌握物质变化规律。因此要想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必须做好实验,加强直观教学。  相似文献   

19.
实验教学能为学生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他具有目的性、探索性、现实性和易感知性.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与关键.充分利用实验手段,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技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化学"动态习题"的设计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虚拟化学实验过程 ,表现化学实验现象 ,虚拟物质的空间结构及微观反应过程 ,使抽象概念形象化。由此我们设想能否应用计算机技术设计出动态的化学习题 ,这种习题以动态方式虚拟化学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 ,表现物质的空间结构及微观过程 ,与印刷的习题形式相比 ,这种动态习题更能体现知识、方法的系统性 ,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方法的归纳和总结 ,更有利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更有利于学生独立解决问题。1 关于化学“动态习题”的定义及制作平台化学“动态习题”是化学练习的一种形式。它以图形动画、人机交互的方式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