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现象透视 案例:“老师.我有不同意见!” 有位教师在教学分数、小数四则运算时,出示以下两道题让学生练习: 0.75+0.5-3/8 0.5-1/3+3/4 学生做完后,教师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和怎么想的。一生说:“第1题,我是把它化成小数来计算的,因为能化成小数的一般化成小数计算比较简便,这样不用通分;而第2题不能化成小数,所以只能化成分数来计算。  相似文献   

2.
照本宣科的教学,往往使学生思想僵化。让学生“跳一跳去摘果子”的教学,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一题多变,是进行这种类型教学的一下重要方式。 一、式题教学中的一题多变 比如这样一道分数、小数混合四则运算题:3 3/4-0.83 1 2/5,由于题中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因而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比较方便。但若把式中数据略作变动,使之成为:3 3/4-0.83 1 1/4,或者3 3/4-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既要体现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又要体现在各种练习的过程中。例如,在教学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精心设计一些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练习。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1.设计不同情况题目,培养灵活思维能力以上(l)、(2)两题,计算时,既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又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3)、(4)两题,在没有计算要求的情况下,只能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5)题应根据计算要求,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6)、(7)两题中的分数、小数两不化也能计算。2.设计简用计算同目.培养过挖思维能力以上两题在计…  相似文献   

4.
在上“复数的四则运算”的习题课时,遇到这样一道题:计算S=1-3i+5i^2-7i^3+…-99i^49.此题是一道关于一个等差数列{2n-1}(n∈N^0)和一个等比数列{(-i)^m}(m∈N)对应项乘积求和问题.由以前的经验知,  相似文献   

5.
本册教材(统编教材)内容包括分数乘法、除法,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百分数,长方体和正方体。期末复习可分三部分进行。一、计算题的复习复习时,既要重视计算法则、算理的巩固,又要注意计算技能、技巧的培养、提高。例如,复习分数乘法时,可选用如下一组习题让学生口算:(除了用法则和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外,第③题还可以用乘法结合律简算。)又如,复习没有括号的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可选用如下几道题:要求学生先用常规方法计算,再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算。如②、③两题,把0.27看作0.27×1,把“÷0.75”…  相似文献   

6.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通过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还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   一、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要求学生先做课本练习十七第 1大题,让学生说出各小题的结果。师生一起评论、纠错,复习旧课。   (二)引入新课:要求学生认真思考本节课的两道复习题:①板书: 125+ 45÷ 15- 96。教师简单介绍:这是一道整数四则运算题。提问:这道题有哪些运算?该怎样运算?生答:有加、减、除,应先乘除后加减,老师把学生正确回答板书在题右方,并要…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听了一堂数学课,内容是“分数的意义”.在拓展练习环节中,教师出示了如下一道题:“图中阴影部分占整个图形的()/(),也可以用()/()表示,还可以用()/()表示.”题目出示后,教师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再汇报.片刻后,多位学生举手。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教学调研时,曾听过A、B两位教师执教的同一节内容的课——《数学》七年级(上)“代数式”,两位教师又让学生做了同样一道典型的练习题:用代数式表示“x与6的平方差”.两位教师给出的答案却各不相同,A教师确定的答案是x^2-6^2,B教师确定的答案是x-6^2.在组织评课研讨时,教师们也众说纷纭,究竟谁的答案正确?现提出本人的观点与大家一同探讨.  相似文献   

9.
摆火柴教师出示三道准备题:(1)543-242、(2)125.15-64.从(3),要求学生计算,并提问:(1)为什么整数加减法相同数位要对齐?(2)小数DUM法,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3)同分母分数相加减,为什么分子直接相加减,分母不变?学生计算、答问后,教师出示,提问:(1)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分子能直接相加减吗?(2)如何转化为分数单位相同的两个分数?(安乡县安造了堤小学裴训安执教)根据系统论原理,只有各个子系统有机组合,整个系统才会产生1+1>2的效果。本片断把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法则的内在联系(记数单位要相同才…  相似文献   

10.
在复习“分数部分”时,要求学生“在两个真分数之间填上适当的数,使式子成立”(例;(1/2)<()<(2/3))。此类题可以巩固分数基本性质、通分、与百分数互化等知识,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这类题,可以  相似文献   

11.
汪志华 《福建教育》2006,(11A):49-49
【第038题】(远山供题)乙数是甲数的1/2,甲、乙两数和的倒数除以甲数,商是多少?【解答综述】解答本题时,多数教师会根据“乙数是甲数的1/2”设乙数为1、甲数为2,得到“商是1/6”。可是,如果设甲为1、乙为1/2,则最后的结果为2/3。这里用的是“依比设数法”,小学阶段解决与比(或分数)有关的题时,多数情况下此法很“管用”。如:“A、B两个正方形的边长比为1:2,求它们的面积比。”  相似文献   

12.
带分数减法教学是分数四则运算中的难点,其中被减数的分数部分小于减数的分数部分学生更感困难,特别是连减时,有时从被减数的整数部分,借出整数“1”化成假分数仍不够减,需要再借,学生难以掌握,从而造成计算错误。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认识问题。 例如:教材中的例题8 1/4-3 5/6-2 7/8,多年来使用的方法是: 8 1/4-3 5/6-2 7/8=8 6/24-3 20/24-2 21/24=6 54/24-3 20/24-2 21/24=1 13/24 这里应用的是先通分后加减的做法,如果先不急于通分,让学生注意观察,可发现利用某些分数  相似文献   

13.
前段时间.听了一节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分数乘法(二)”这节课。授课教师非常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二)”与“分数乘法(一)”中分数乘法意义上的不同,在练习时也很注重训练学生口1述类似6×1/2的两种不同意义,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同时大家也指出.分数乘法的意义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大多数是在套用语言来描述。  相似文献   

14.
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册第四单元中的《带分数加减法》,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教材共安排了8道例题,其中例3至例5,是讲被减数为整数或被减数的分数部分小于减数分数部分的处理方法,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是本节的难点所在。为突破这一难点,我们采用了以下新的教学程序。教学开始,教师先出示两道式题2(1/8)+1(5/8)和7(5/6)-4(1/6),让学生口算,同时口述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例3“计算5-2(1/3)”,要学生对照法则,把例3化为5-2(1/3)=(5-2)+(0-1/3)的形式,并向学生提问:“分数部分不够减,怎么办?””能不能算成5-2(1/3)=3(1/3)?”从而自然地过渡到了本课的教学内容,揭示出了教学的难点。接着,教师出示填  相似文献   

15.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是在学生掌握分数、百分数四则运算后进行教学的,它的解题步骤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理解翘意,正确找出关键旬,找准单位“1”;2作线段图分析;3找出等量关系;4刷算式(或方程)计算;5.检验。写出答旬。[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有这样一道题:计算1-7/12-5/12。(1-7/12-5/12=12-7-5/12=0/12=0)例题后面还附有这样一句话:“分子是0的分数等于0。”这里显然是说“0/12”这个“分数”等于0。笔者认为说“0/12”是分数不妥。分数的意义告诉我们:“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相似文献   

17.
在复习分数的相关知识时我和学生们遇到了这样一道题,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1/2()〉1/3。  相似文献   

18.
在听课时,笔者发现了一个问题———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误解”一类数学题。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十册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之后,教材中安排了这样一道练习题: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对不对?教学时,老师不仅要学生说“对不对”,还要让学生说出“为什么”。(1)(4)两图学生的判断、说理都非常正确。当老师问学生为什么(2)(3)两题中阴影部分不能用25和13表示时,学生异口同声答到:“因为没有平均分。”老师给予了肯定,而且讲这个内容的几位老师都是这样处理这组题的。当时我总感觉这里面好像还存在着点…  相似文献   

19.
六年制小学教学第八册“总复习”共编排了18道题,其后配置的“练习三十四”中共有25道题。总复习时,必须从本班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总复习题及练习题的作用,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组织复习,使学生把握本册主要内容,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和分析、解庆问题的能力。一、复习整数、小数、量及四则运算的意义,要以梳理为重点1.复习整数的读写法则,着重理清“0”的处理方法。如,“总复习”第1题,先让学生复述整数的读、写法则,然后以练习三十四第1、2题为例,讨论“0”的处理方法:在第1题名数的0下面,画“-”表而不读“0…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曾刊登洪涛老师《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数学规律》一文,在“有余数除法”的教学片断与反思中,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师根据学生操作后的回答板书“9:3=3(盘)……0(个)”,同时从中总结出“除数为3时,余数只有0、1、2这三种可能”,出现了0是余数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