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月同学问:《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如何理解?“奥楚蔑洛夫”,俄语这个词的本意是“疯癫的”,用它作姓有讽刺的意味。这篇小说通过警官奥楚蔑洛夫对首饰匠被狗咬伤的事件的处理,反映了他看风使舵、阿谀奉承的卑鄙心理,同时也揭示了警察制度同人民的对立。在短短的时间内,奥楚蔑洛夫五次变色。开始他摆出一副貌似公正、严于执法的脸孔,企图招揽人心,决心要惩办狗的主人,但当人群中有人说好像是将军家的狗时,奥楚蔑洛夫的态度马上起了变化,为狗作辩护:“它那么小,它怎么会咬着你的?”“你那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接着巡  相似文献   

2.
《变色龙》是一篇脍灸人口的名作。它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只通过描述警官奥楚蔑洛夫审理街头一件人被狗咬的小案件的过程的描述,就极其深刻而形象地刻画了沙皇反动王朝的—个忠实奴才和走狗的典型。学习这篇小说,我们应该抓住作者塑造的“变幻莫测”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一形象去赏析。从课文注释中,我们知道变色龙是蜥蜴的一种,它能根据四周物体的颜色而改变自己皮肤的颜色以求自保。小说以此为题并作为主要人物奥楚蔑洛夫的“雅号”,正是对他性格特点的准确而形象的概括。奥楚蔑洛夫是沙皇统治政府的一个警官。他有时声色俱厉,开口“我…  相似文献   

3.
变色龙 巧用细节描写 展现人物个性 【借鉴与提示】 《变色龙》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短篇讽刺小说名作,这篇小说之所以具有发人深思的力量,不仅在于作者幽默辛辣的讽刺,而且在于作者以入木三分的文笔,在“变”与“不变”之中,维妙维肖地刻画了沙俄统治者的爪牙奥楚蔑洛夫的善于“变色”的丑态,揭露了他的走狗本性,从而鞭挞了沙俄时期黑暗的社会现实。 为了充分展现奥楚蔑洛夫谄上骄下、见风使舵、惯  相似文献   

4.
<正>《变色龙》是契诃夫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小说的内容很简单:一只小狗咬了赫留金的手指,警官奥楚蔑洛夫过来断案。在断案过程中,他根据狗是或不是将军家的这一基点而不断改变自己的面孔。作者通过这样一个滑稽的故事,把讽刺的利刃对准沙皇专制制度,有力地揭露了反动政权爪牙的丑恶灵魂。小说人物富有代表性。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从他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对下属、对百姓的语言中表现他的专横跋扈、作威作福;在对达官贵人,甚至将军家  相似文献   

5.
诸多语文教师在分析小说《变色龙》时,总是以警官奥楚蔑洛夫这条变色龙为突破口。进而通过他的多变行为挖掘文章主题。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发现.从小狗入手,也可以收到极佳的教学效果。那狗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呢?  相似文献   

6.
最近,听一位教师讲<变色龙>,在理解人物形象的教学环节设计了两个问题: 第一,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的地点,有什么特定的意义? 第二,与文本的人物对话,把自己当做奥楚蔑洛夫,想一想,奥楚蔑洛夫说那些话时心里想的是什么?他时自己的评价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教学《变色龙》一文已好几个来回了,一次又一次地感觉到众多教参和教辅资料对其中赫留金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有些偏颇,要么只字不提,要么语焉不详。普遍是对警官奥楚蔑洛夫形象的分析连篇累牍,认为本文的主题是:小说通过对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忠实走狗的刻画,揭露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败。  相似文献   

8.
教案的设计者始终围绕着《变色龙》一课的文眼“变”字安排教学,从变色龙的特点入手、指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了解奥楚蔑洛夫善“变”的表现,分析“变”的内在原因,进而启发学生认识“变”的实质.人物性格、社会环境、情节发展以及语言、动作、细节的描写全部融汇在指导学生对“变”的理解过程中.例如,在小说原文中,社会环境是放在第一段中描写的,但“教案”并未把交代背景、分析社会环境安排在教学初,而是在学生经过研读、讨论,已认识了奥楚蔑洛夫欺下媚上的本质后,进一步讨论课文的主题时,要求学生联系第一段内容认识当时的社会性质.使教学内容既有整体感,线索分明,又重点突出;政治思想的教育和语文知识的教学和谐统一.在指导学生认识奥楚蔑洛夫善“变”特点的过程中,教案设计注意抓住“狗咬人”这一中心事件,通过对狗的态度,启发学生理解人物性格,把握情节发展;教学安排步步深入,具有  相似文献   

9.
《变色龙》是19世纪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早期著名的短篇小说。如何掌握《变色龙》的取材、构思及主题意义,理解文章语言的生动、形象,就必须弄清楚它所涉及到的“六五四三二一”。奥楚蔑洛夫对狗的六种称呼。狗在文章中是一个活生生的道具,奥楚蔑洛夫对...  相似文献   

10.
《变色龙》和《制台见洋人》都是著名的讽刺小说,它们在写作上有着某种惊人的相似之处,尤其在讽喻方面,似有一脉相承之功,异曲同工之妙。 小说通过高度个性化的语言生动形象的神态深刻揭示了人物性格。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判断“狗咬人”一案中,以狗“是不是将军家的”作为唯一的依据,不断改变自己的“判定”,不断变  相似文献   

11.
《变色龙》是 19世纪末具有世界声誉的俄国小说家契诃夫的一篇短篇小说。它通过对见风使舵、媚上压下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刻画 ,巧妙地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 ,批判了它反人民的实质。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 ,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变色龙》的教学应抓住两个环节 :其一是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特点 ;其二是作品的选材特点。采用对话描写的方式来塑造人物是本篇小说的突出特点。《变色龙》主要通过描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案子”时言行两方面的变化来展示其人物性…  相似文献   

12.
准确把握奥楚蔑洛夫、赫留金的性格特征 ,对深刻理解俄罗斯短篇经典《变色龙》具有重要意义。奥楚蔑洛夫既有飞扬跋扈、对弱者凌威的一面 ,更具趋炎附势、对权贵谄媚、随机应变、见风使舵的特征。赫留金粗鄙庸俗、虚荣夸张又奴性十足。两个形象的塑造 ,都充满了对沙俄反动、黑暗时代的尖锐批判。  相似文献   

13.
《变色龙》用幽默诙谐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的过程,其中两个地点、四个职位、一群看客等耐人寻味的细节像一面面镜子,折射出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的腐朽与黑暗,折射出俄国小市民阶层的愚昧和麻木,深刻地揭示了小说的主旨.  相似文献   

14.
《变色龙》写于1884年,是契诃夫早期的优秀短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之一。小说通过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寻常巷事的记述,无情地鞭挞了沙皇俄国警察制度的虚伪性、反动性,辛辣地讽刺了它维护沙皇专制、镇压人  相似文献   

15.
契诃夫是十九世纪俄国著名短篇小说家,他的小说以善于借助细小的生活细节反映重大的社会问题而著称。《变色龙》就是其中的一篇。文章通过对奥楚蔑洛夫的描写讽刺了沙皇俄国的忠实走狗,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丑恶现实。对该文的赏析很多,但少有对文中“狗”的形象的细致分析。笔者认为文中的“狗”在小说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试着分析一下: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目标1、了解奥楚蔑洛夫前后六次的变色经过,研究军大衣细节描写,认识奥楚蔑洛夫这个变色龙形象。2、通过对社会环境的分析,理解奥楚蔑洛夫反复变色的原因,进一步认识这个形象的社会意义。3、学会运用变中不变的方法分析学过的小说中的人物,并在写作中运用这种方法刻画人物。  相似文献   

17.
“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赫留金恐吓道,然后裹紧大衣,径自穿过广场走了。第二天,奥楚蔑洛夫像往常一样在街道上巡逻,手上提着小包,眼神瞟着四周的摊贩。叶尔德林照例跟在他身后。奥楚蔑洛夫蓦地停住脚步,向身后一个卖小玩意儿的小摊走去。  相似文献   

18.
<正>通常认为,《变色龙》讽刺的对象是奥楚蔑洛夫,他作为沙皇专制的走狗欺下媚上,抓住审判小狗的机会对席加洛夫将军极尽谄媚。但整体考察契诃夫的作品乃至聚焦其早期小说,我们发现无论从其小说的情绪化特征、取材对象、篇内的人物群像还是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动作细节来看,很难说契诃夫在直接批判沙皇专制,而且对奥楚蔑洛夫的讽刺本身并不是目的。笔者认为,和其他作品一样,契诃夫始终关注普通人的尊严,《变色龙》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9.
正学生评价奥楚蔑洛夫,多是"一条出尔反尔、变来变去的变色龙""一个欺软怕硬、媚上欺下的狗奴才""一个阿谀奉承、趋炎附势的马屁精""一个装腔作势、官气十足的混蛋""一个厚颜无耻的两面派"。唯独一个学生认为奥楚蔑洛夫"是一个受制于人的玩偶"。新鲜!于是在听取并肯定其他评价之后,着重引导学生围绕"玩偶"进行了讨论。师:你认为奥楚蔑洛夫受制于什么"人"?生:受制于将军。一提到将军,他就胆战心  相似文献   

20.
契诃夫的著名短篇小说《变色龙》家喻户晓,其中的主要人物奥楚蔑洛夫的形象人人皆知,然而,还有一个形象,被奥楚蔑洛夫的光华所掩盖,成为赏析小说时的一个盲点。而他的作用恰恰不容忽视,他是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主要人物形象、表现小说主题必不可少的工具。他,就是叶尔德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