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张续林 《甘肃教育》2014,(12):36-36
正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在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由于长期远离父母而缺乏家庭教育和亲情教育,留守儿童容易出现情绪、交往和人格上的心理问题,这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非常紧迫且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值得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家庭、学校和社会应重视和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确保留守儿童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关爱留守儿童,应从学校做起。  相似文献   

2.
张岩 《学周刊C版》2019,(18):62-62
目前,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出现多次问题,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受到整个社会的重视,需要多方配合,并编制一系列的政策,为留守儿童与父母生活在一起提供便利,以保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本文从三方面详细阐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当前农村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不仅关系到农村儿童的知识掌握,还关系到农村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本文对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该地区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据此提出对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提出一些干预措施,从而改善该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位现象.  相似文献   

4.
在国内社会与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城镇化建设进程持续性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造成了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的问题。而儿童阶段作为孩子们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其思想的启蒙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该阶段缺乏父母陪伴很容易诱发心理问题。为此,本次研究针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从教育角度入手分析了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教育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甘红红 《学周刊C版》2020,(1):168-168
在国内社会与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城镇化建设进程持续性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造成了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的问题.而儿童阶段作为孩子们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其思想的启蒙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该阶段缺乏父母陪伴很容易诱发心理问题.为此,本次研究针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从教育角度入手分析了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教育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多,因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呵护,使得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情感归属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必须引起留守儿童父母、学校、社会的高度关注。在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基础上,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方式进行了探讨,期望对促进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父母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农村户籍所在地不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儿童.通过对农村9岁~15岁留守与非留守儿童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和心理测试,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有心理问题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在人际关系、适应性、情绪失调、焦虑等方面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文章基于此提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讨论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时,关注的重点是如何解决与父母一起流动的孩子在城里上学的问题。而对于那些“留守”在农村的孩子们的教育问题却鲜有人予以足够的重视。不可否认的是,留在农村的子女的总数要远远大于流动到城里的孩子的数量,且这些儿童由于情感缺失引发了诸多心理问题。因此,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农村留守儿童是现在社会上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尤其是一些偏远山区,这种现象更为严重.因此,针对不同留守儿童所出现的问题,班主任应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班主任在努力提升教育水平的同时,更要帮助留守儿童提升心理健康水平,通过对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根据其实际生活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班主任在提升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同时,也要不断地提高其文化学习水平,努力促进农村教育教学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村留守儿童相比其他儿童来说,情感缺失严重。本文将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情感缺失造成的心理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其目的是研究出农村留守儿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务工,他们中的大多数将自己的孩子仍然留在农村。这些长期与父母分离,得不到父爱或母爱的儿童被称作留守儿童。长期的留守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何去帮助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这是我们教育发展所面临的—个尤为突出的难题。一、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剖析其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教育和矫正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情感缺失引发了诸多心理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正逐渐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性格缺陷、情感缺失、行为偏差、学习困难、价值错位是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因此,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政府、学校、家庭和社区联手形成合力是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尤其是做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更是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新课题。一、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1.缺失父母教育。父母教育对孩子有着直接、持久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大多数儿童来说,亲子关系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无法与父母进行正常的情感交流,无法获得直接的情感体验,会缺少安全感和自尊心,导致心理上的敌意和焦虑。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农村的青壮年人群外出务工或者移居他乡,越来越多的孩子留守农村,成为农村小学生中一个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大都缺少父母的爱和关怀,缺乏很好的家庭教育,更容易受家庭贫困等因素的侵扰和影响,这些因素使得他们心理方面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以农村小学中的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农村小学中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探究,分析了他们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小学班主任工作实际,就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土地涌进城市务工,农村留守儿童这类"特殊"的人群走进人们的视野。随之而来的还有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这些孩子由于长时间离开父母,缺失亲情教育,导致道德意识浅淡、心理问题剧增、安全问题频出等。如何正确有效地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张玉燕 《甘肃教育》2014,(22):32-32
正留守儿童长期远离父母,大多数都是和年老体弱的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生活在一起。这些临时监护人由于自身文化素质较低,从而造成了对孩子教育的断层,使得留守儿童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那么,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呢?现结合数十年幼儿园的工作经验,谈谈具体的做法。一、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关注留守儿童成长  相似文献   

18.
张建新 《天津教育》2021,(6):177-178
中学是非常重要的时期,是从儿童成长为少年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内心是比较敏感和脆弱的。对于留守学生而言,父母陪伴的缺失、同学的不公平对待,会对他们的成长造成严重影响。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西部农村地区中学留守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并阐述了应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留守儿童因为缺失父母的陪伴,在发展中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儿童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基于现实的考虑,教师应该承担起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力量。教师要帮助留守儿童形成健全的自我意识;帮助留守儿童处理好自身情绪问题;帮助留守儿童尝试理解父母;要对留守儿童父母进行必要指导。  相似文献   

20.
王亚宁 《科教导刊》2021,(2):185-186
留守儿童是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弱势群体,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水平比较低,留守儿童之所以会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导致.本文先分析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接着分析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此更好的促进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