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制度经济学、产权经济学、成本收益等视角对企业信用缺失的现状进行分析,企业信用缺失的原因在于机会成本的存在、产权制度的缺陷和造假的收益成本严重的不对等,指出通过完善产权制度和法律制度.打击造假行为才能促进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经济学视角的政府信息公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政府信息资源经济学特征的分析,从经济学的角度论述了政府信息公开的成本与收益,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需求与供给,概括了政府信息公开的经济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朱珍 《情报科学》2005,23(9):1360-1363
本文应用经济学成本与收益分析方法,通过建立矩阵和图表分析模型,对图书馆的电子与纸本两种载体文献资源的馆藏建设和馆藏服务的成本与收益进行比较分析。在比较中,馆藏与服务的成本得到了测度,收益大小得到估算。结论表明,数字电子资源与纸本印刷资源相比有着显著的低成本和高收益。  相似文献   

4.
罗宾斯在1932年提出了经济学和伦理学的二分,立即被广为接受。从方法论的层面看,罗宾斯观点恰好迎合了当时开始鼎盛的逻辑实证主义哲学。于是,经济学的研究开始以逻辑实证主义的事实与价值的二分法作为方法论基础。而实际情况是,事实理解依赖于价值,价值判断也无法摆脱事实。更加合理的研究框架要求把伦理学的关切和概念引入经济学,而又不牺牲经济学的工程学方面对很多问题提供的合理的解释和有效的分析工具。新的研究框架代表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复兴和科学哲学发展的潮流。  相似文献   

5.
任伟 《情报探索》2011,(5):44-45
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运用经济学中的成本收益理论,对图书馆学五定律进行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6.
一定的经济学方法论总是以一定的哲学和科学观为基础的.文章从科学哲学对经济学方法论的作用和反对的观点这两个层面来论述.最后得出结论:反对者的立场是片面的,科学哲学对于经济学方法论的影响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7.
经济学家经济学研究的成功可归于其研究方法的成功,这也正是科斯经济学研究成功的奥妙所在.科斯《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以逻辑实证主义为其哲学基础,却又超越实证经济学,是经济学理论的一个惊险跳跃,当然,也有规范主义哲学的影子.新古典经济学方法论仍然是《社会成本问题》一文的经济学方法论基石.《社会成本问题》一文再现了科斯经济学研究的路径--在真实世界里找学问.  相似文献   

8.
马莉 《内江科技》2006,27(3):72-72,70
法律经济学涉及数学工具及经济学中的成本、效用等概念和知识、文章对其与经济法学的比较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杨晗 《科教文汇》2008,(23):218-218
本文以岳东村普法协会为例,通过经济学视角,对农民对参加公益协会的的积极性为何不高的社会现象做出合理讨论。具体使用了经济学中的成本收益分析和博弈论方面的理论,同时也对农民行为逻辑做出了假设。  相似文献   

10.
生态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学科发展趋势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针对目前关于生态经济学,尤其是基础理论的模糊认识,对于生态经济学的产生、基本问题、学科基础、研究手段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生态经济学是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生态经济阈值和人类福利问题是生态经济学的基本问题;生态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实现在人类的净精神收益与满足这种收益所消耗自然资本损失之间的平衡;生态经济的学科基础是广泛的、交叉的和动态变化的;方法论也由单一、局部、静态到多学科、集成和动态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皮尔士对于康托连续统给予高度评价,同时又从概念层面上予以批判。他从逻辑学考察出发,指出康托连续统并非几何直观意义上的连续统,因而是"伪连续统"。皮尔士依据无穷小理论所界定的非度量性的连续统观念,为现代数学的基础批判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一般来说,在科学哲学之中,对科学理论的考察都围绕着理论表达的方式、机制及其恰当性而进行,而且无论是科学理论的陈述观还是模型观都会将表达与同构关系密切地联系起来。这些考察的哲学背景都与关于科学理论的知识论、然后是科学中的形而上学问题有关——尤其是对于知识论而言,是否可能、如何论证科学知识的真理性、客观性、合理性与普适性以及如何证成如此的科学理论知识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和表达及其恰当性有密切的关系。于是,与科学知识有关的怀疑论、工具主义挑战其实都来自于对基础的科学理论表达机制、被表达项的认定等产生的怀疑与挑战。可是,基于同构性的表达机制不可能完全消除对科学理论知识的怀疑论挑战。这时,科学哲学的讨论就需要超越表达并将对科学理论知识的证成引向先验的进路。  相似文献   

13.
我国政府科技管理职能转变与科技社团发展问题探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郗永勤  陈鑫峰 《学会》2009,(6):9-13
政府科技管理职能转变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从不同角度指出我国政府现有科技管理职能的不足,阐明了大力发展科技社团的必要性。同时明确了我国科技社团应承担的从政府部门转移出来的职能,指出了现阶段我国科技社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我国政府今后如何更好地发展科技社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作为科学修辞重要战略之一的语言战略,一方面借助语言自身的发明功能,利用类比和隐喻来实现科学认识上的跃迁和抽象上的形象化;另一方面凭借语言美辞技巧,使科学理论和观点在交流和评价效果上得以缩小或放大,最终实现作者意图的突现或回避。文章力图通过翔实的科学案例来证实科学修辞语言战略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作为高校科研典型的组织模式,已经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系统中科技产出与知识创造的主力军,其组织行为模式应当与科研团队的不同发展阶段相适应。本文从地方财经类高校实际情况出发,依托区位优势和学科优势,以管理学学科商务智能创新团队为例,对团队的建设、发展、提升三个阶段的行为模式进行研究。旨在为财经类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6.
"赫森论点"的一个重要向度在于利用马克思主义思想资源探讨经典科学著作——《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的社会、经济根源问题。在社会经济需要与自然科学的关系问题上,赫森用直接的、线性的、可对应的处理方式取代了马克思、恩格斯那里长期的、曲折的、归根结底的作用模式,存在着对马、恩相关观点的庸俗化理解;在自然科学与其他意识形式的关系问题上,赫森单方面强调它们的同质性,回避自然科学的特殊性,存在着对马、恩相关观点的剪裁;但赫森没有尝试用非科学因素解释自然科学的知识内核,非科学因素的权限仅在于影响科学家科研方向和科学问题的选择,这一点上与马、恩的相关观点保持了一致。  相似文献   

17.
只有与科学知识本身和科学家所用的方法相结合,科学史研究的目标才能实现。这种结合应该是批判性的,带有历史学家独特的认识判断,而独立于当前科学家的认识判断。这些结论同样应该来自于对历史的一般功能,以及当科学成为我们研究对象时,历史如何发挥这些功能的思考。科学史应该将科学严肃地看成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以及一种认识实践。  相似文献   

18.
基于科学是一种高度自治的社会制度这一理论前提,默顿科学社会学对科学与社会的互动及其科学内部的社会结构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系统阐述了科学自身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强调科学自主性是科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时下我国学术界无视和违反科学自主性的现象比较严重,亟需从理论上分析科学自主运转的规则,为捍卫科学自主性提供理论支持。默顿科学自主性思想有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社会运行情况及其规律,在一定意义上能给我国当前的科技体制改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文剑英 《科研管理》2019,40(5):175-181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凸显了知识和经济的相关性,也导致了知识生产和使用间的矛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是走出知识悖论、加快技术转移的有效路径。然而科技成果转化并非径情直遂,国外经验研究表明,若要真正取得科技成果转化的成效,其先决条件却是保持知识的自由流动、提高大学和科学技术研究的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冲突与对立"曾被认为概括了科学与宗教、神学的关系。在科学与神学的关系史上有三个重要的里程碑:新的天文学革命、机械论的宇宙观和达尔文的人类起源说。近年来,人们认识到,科学与神学之间的冲突是由于二者对科学知识和神学知识的本质和范围作出了言过其实的断言。科学方法的成功、神学的新境遇以及自然科学的新发展推动了科学与神学的交流与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