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会不时遇到提供多个材料作文的情况。指导学生找准中心,用活材料,是多料作文教学成功的前提和关键。 一、多料作文的前提是找准中心。 如何求“准”?可指导学生“读”——“思”——“审”——“定”。  相似文献   

2.
一、材料作文的写作要领 (一)努力抓住“关键词”。材料作文一般有多项“指令”,这些“指令”往往以“关键词”的面目出现,考生应当努力抓住这些“关键词”。  相似文献   

3.
“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从命题形式上看并无多大区别,“话题作文”也往往有一段“材料”,如“诚信”话题的寓言故事,“心灵的选择”话题的虚构故事。但其实质却有很大的区别,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4.
“话题作文”已经考了5年,十分“热门”,必须多多留心。从目前“模拟考试”的情况看,有几点应当引起师生的足够注意:①不能写成命题所引用“材料”的“读后感”。话题作文中的“材料”,只是命题者用来“启发”考生思路的一个“引子”,可算一次“作前辅导”。考生绝对不能围绕这个“材料”写“读后感”。今年南京“一模”,“材料”是一篇有关“开锁”的短文,不少考生被这则“材料”圈死了,机械地扣住“材料”谈自己的感想,这就不符合“话题作文”的基本要求了。②不能简单地、僵硬地“复制”考卷上印发的“材料”。这种毛病,多发生在考场记叙…  相似文献   

5.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探究性学习”的地位被前所未有地凸现出来。而“探究性学习”材料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实施“探究性学习”并获得成功的基础和关键。我作为宁波市“什么是高质量的‘探究性学习’材料”这一课题研究的带头人,进行了深入的实践和探索。下面结合我在课题研究中的一个案例,来说明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怎样获得高质量的“探究性学习”材料。这是一节三年级的数学课,内容是“移多补少使两部分同样多的应用题”。下面是课堂教学情况介绍:上课之前,教师组织了一次不公平的拔河比赛:把全班分成甲、乙两组,…  相似文献   

6.
正确处理好“精讲”与“多”的关系,是掌握言语技能的捷径。本文以日语初级教材《标准日本语》为例,简述“精讲”与“多练”在日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精讲”就是讲解要简明、扼要,对所讲解的语言材料要深加工,提炼出精华,所选择的材料既要准确又要有利于交际能力的培养。如《标准日本语》中的每一课都分三部分:(1)简单地介绍本课应该掌握的句型;(2)以这些句型为基础编写一篇小短文;(3)功能性会话,即利用本课的句型和语法现象编制一段短小精悍的会话。由此可以看出,《标准日本语》既为“精讲”提供了语言材料,又为“多练”提供了一定的会话语境。  相似文献   

7.
新编初中数学教材让人耳目一新的两个亮点:一是增加了十多篇“课题学习”,二是增加了四十多篇“阅读材料”。如果说在倡导自主探究、重视研究性学习的今天,课题学习的教学已经得到了普遍关注的话,那么这四十多篇“阅读材料”则是一个被师生“遗忘的角落”。尤其是面对中考指挥棒的“画地为牢”,  相似文献   

8.
两年多来,我们据根自然课中的知识内容和教学目的要求,采用“探究——研讨”教学法进行了一些探索性实验。一、精心设置材料,诱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材料是学生进行探究和发现的源泉。兰本达教授在《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法》一书中指出:“科学教学中的材料要有结构,即材料在使用时能揭示自然现象中的  相似文献   

9.
新编初中数学教材让人耳目一新的两个亮点:一是增加了十多篇“课题学习”,二是增加了四十多篇“阅读材料”。如果说在倡导自主探究、重视研究性学习的今天,课题学习的教学已经得到了普遍关注的话,那么这四十多篇“阅读材料”则是一个被师生“遗忘的角落”。尤其是面对中考指挥棒的“画地为牢”,  相似文献   

10.
获得和积累了材料,又能在构思文章的过程中运用丰富的联想力和想象力,使积累的材料活跃于胸中,这就为写好文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里说的“米”就是写文章的材料。没有材料,搜枯肠也只能是望题兴叹。因此,我们应该象蜜蜂广采百花酿蜜那样,留心观察,勤于积累,尽可能多的占有材料,丰富自己的知识宝库。这是写好文章的前提。但是,材料多了,却又不能“放进篮子就是菜”,写进文章的材料并非多多益善,也不是所有材料都适合写入一篇文章中。要选择好材料,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要写出一篇好文章,必须拥有丰富的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是无从写作的。但是,材料多了,又并不是“放进篮子里就是菜”,还必须精心选择和安排。如何选择材料呢?我们不妨从朱自清的《背影》来看看选材的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12.
春去秋来,高考轮回。 在此,我想向战斗在高考最前线的同仁们和同学们谈谈如何应用“多选立意法”从所供的文字材料或图画材料中提炼最佳主题这个问题。 大家都深有体会:对供材料作文,如果观点把握不准,即使你下笔千言,洋洋洒洒,其结果也只能是枉费苦心,事与愿违。 所谓“多选立意法”,顾名思义,即“多角度立意选用法。” 例一:材料——漫画《驴的故事》 根据这幅画的寓意,联系实际,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相似文献   

13.
王伟 《作文与考试》2023,(31):30-33
<正>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要注意辨析材料的异同,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挖掘材料蕴含的深层意义,准确把握命题意图。一、异中求同,确定最佳立意针对多则材料作文,要确定最佳立意,就必须“异中求同”,或者采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由其中的“同”的内涵生发开去,从而进行立意,如此这样,立意很难跑偏,且往往是准确的。  相似文献   

14.
【话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有人说现在是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的越来越少了;知道“关之琳”的越来越多了,知道“卞之琳”的越来越少了;知道“马克”的越来越多了,知道“马克·吐温”的越来越少了;知道“比尔”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保尔”的越来越少了;知道“景岗山”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井冈山”的越来越少了;知道“爱情”的越来越多了,知道“艾青”的越来越少了;知道“就要发”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九一八”的越来少了。对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请以“文化反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  相似文献   

15.
写文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按通常文章学所说的写作过程来看,有准备阶段、构思阶段、草拟阶段、改定阶段的各自规律。这几个阶段,都伴随着复杂的思维活动,而这些思维活动,又都与文章的“材料”密切相关。所以可以说,写文章的重要规律之一,是懂得如何获取材料、选择材料、组织材料和表述材料。获取材料,是作文准备的第一步。获取材料的方法有多种。一为“感悟”。或亲历一事,印象深刻,萦绕于怀,于是捉笔为文;或阅读某文,观看某剧,心有感触,不吐不快,于是生发议论。二为“查找”。有明确的写作目的和对象,然而心中的“储备”不足(如缺少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话题作文”“材料作文”成为了考场命题作文的首选。“作文材料宝典”意在每期为同学们提供尽可能多的“话题”和“材料”,希望同学们在读这些文章的时候,不只是“读”过而已,还要细细体味。说不定在哪场考试中,那些令你难忘的细节会帮了你的大忙。  相似文献   

17.
面对高考Ⅱ卷“现代文阅读材料”(多为散文材料,简称“大阅读”),许多人都能从材料中迅速找出与题目相关的字词句段,可怎么弄出与“参考答案”意思接近的答案来就成问题了。从近些年高考和各地联考等“高质量”“大阅读”所设题目来看,能从阅读材料中直接找出  相似文献   

18.
所谓“关系”型材料作文,就是题目材料中有一组或多组概念,这些概念处在一定的关系之中。例如2014年上海卷“穿越沙漠”这道考题中,有“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必须穿越这片沙漠”,以及“自由”“不自由”两组关系;浙江卷作文题的关系是“门与路”,辽宁卷作文题的关系是“霓虹灯与繁星”,福建卷作文题的关系是“空谷·悬崖峭壁·栈道桥梁”。  相似文献   

19.
关于英语课外阅读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梅 《甘肃教育》2005,(4):37-37
一、如何选择课外阅读材料 选择课外阅读材料,要坚持“趣、易、薄、多”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看到此话题,考生也需“多想一步”。首先要吃透话题的内涵,“多想一步”不是“多努力一步”。尽管“努力”与“想”有一定联系,但“努力”是“想”之后的行动,没有“想”作导向,“努力”就会变得盲目,就失去了价值。因此写作时一定要扣住话题的关键词“想”来构思布局。其次要思考话题给出的写作范围。根据话题中的提示语,不仅科学研究需要“多想一步”,日常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等都需要我们“多想一步”,因此,文章可供选择的写作材料还是比较多的。当然,要使文章符合话题要求,写作时应着重揭示“多想一步”与事业的成功、学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