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屈原     
屈原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  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楚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后遭到守旧贵族子兰、靳尚等人的谗害而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长期流浪沅湘流域,比较接近人民生活,对黑暗现实愈益不满。后因楚国的政治更加腐败,首都郢亦为秦兵攻破,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汨罗江而死。所作《离骚》、《九章》等篇,反复陈述其政治主张,揭露统治集团昏庸腐朽、排斥贤能的种种罪行,表现了他对楚国国事的深切忧…  相似文献   

2.
屈原至死不肯离开楚国,除了广为接受的精神因素之外,还有物质现实因素使他离不开楚国。屈原作为与楚王同姓的贵族,在楚国享有较大政治权力,这是他实现自己美政理想的保障;屈原在楚国享有丰厚的经济权益,离开楚国意味着这一权益的丧失,而他又不愿出仕他国或直接从事生产,所以将失去生活来源;家族与政权的相互依存关系使得他还要考虑家族的利益。现实因素并不是主导,但对于塑造一个完整充实的屈原形象,则不得不考虑。  相似文献   

3.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名平,字灵均,是我国战国时代楚国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他的六十多年的岁月中,经历了严峻的政治斗争,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其代表作有长篇抒情诗《离骚》、《天问》,抒情组诗《九歌》、《九章》。这些诗歌表达了屈原为追求进步理想的斗争意志和激情,从不同角度塑造了抒情主人公的崇高形象。屈原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且不说他的诗歌怎样影响后代,直到两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教了两则寓言,一则是《南辕北辙》,一则是《亡羊补牢》。我引导学生进行续写练习,即接着文章的结尾处,想象并编造出新的情节。要求编写出来的情节合情理,使读者相信是真的:要有意义,使读者从中受到教育。续写《南辕北辙》,有学生写到楚国去的人没有走到楚国,马累死了,车夫累倒了,盘缠花光了;有学生写到楚国去的人走时还年轻,回来已满头白发,耳聋眼花,悔恨自己走错了路,没能到楚国去;还有的学生写到楚国去的人病死在半途中,临死的时候他悔恨自己搞错了方向。有一个学生发表了与众不同的见解,他写到楚国去的人,花了两年零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到达楚国。明友在大路上又碰上了他,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能到楚国,他说:“我一直向北走,不知怎地竟到达了南方的楚国。”我  相似文献   

5.
春秋时期,齐国在齐桓公的统治下国力强大,齐国联合了几个国家的军队,出兵南下,将蔡国击败。击败蔡国之后,齐桓公率领联军继续向南,打算进攻楚国。齐桓公的军队刚到楚国的边境,就有士兵前来禀报:"大王,楚国派使者前来求见。"齐桓公下令召见使者。楚国派来的使者名叫屈完,是当时楚国很有才能的一位大臣。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您的国家在北方,我们楚国在南方,两国各处一方,就好像马和牛这两种动物,马逆风行走,牛  相似文献   

6.
荀子(约公元前三一三年——前二三八年),名况,当时人称他为荀卿或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法家学派著名的理论家和思想家。他为了宣传法家的政治主张,曾周游各国,东到齐、鲁,西入秦、陇,南至楚、汉,北及燕、赵,他在齐国稷下(今山东临淄北)讲学时,影响很大。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晚年曾任楚国兰陵令,死在楚国。  相似文献   

7.
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本文就旨在通过品读他的诗歌,研究他的人生轨迹,体悟一种忠君爱民、舍身殉国的伟大爱国精神;一种坚持理想正义,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不懈精神;一种蕴涵和升华了的凝重而深沉的有意志去作生命选择的时代意义,他所留下来的是经典的文学瑰宝;丰富而有价值的精神食粮;深邃而又意义的文化记忆。不断激励着当代青年人追求高远。  相似文献   

8.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他逝世到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了,但是,中国人每到他逝世的那一天——农历五月五日,就用划龙舟、吃粽子来纪念他。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号召世界人民纪念四大文化名人,其中之一就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原,字平,战国楚人。是楚武王之子屈瑕的后裔,楚国的一个没落贵族。他学识渊博,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相似文献   

9.
屈原简介     
《语文教学之友》2014,(7):F0002-F0002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省秭归县)。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对内主张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楚国首都郢都被攻破后,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汨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曾写下许多不朽诗篇。  相似文献   

10.
关于屈原的政治理想,历来颇多争论,论述的众多文章中,除有许多真知灼见,也有值得商榷的论点,下面拟就此谈谈我的看法。我认为屈原的政治理想概括起来就是:选贤授能,修明法度,改革弊政,使楚国政治清明,国家富强,以抵御强秦的侵略和欺悔,保障楚国的安全。为此,首先需要有一个贤明的君主。屈原的这些理想在他的诗歌和司马迁的《史记》。《屈原列传》等篇中都是有据咳查的。  相似文献   

11.
伍子胥这个名字和苏州密不可分,他对春秋时期吴国的强盛、苏州的建城,立下了不朽功绩,他的事迹至今仍在苏州城乡广为传颂。 伍子胥(?—前484年),名员,字子胥,楚国人。他出身在一个世代文臣武将的贵族家庭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史书称他“少好于文,长习于武,文治邦国,武定天下”。 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是楚国太子的师傅,受到奸臣的诬陷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的哥哥伍  相似文献   

12.
《国殇》是我国战国时期屈原的作品.屈原,楚国人,为我国古代的一位伟大诗人,一九五三年曾被评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所处的时代,正是奴隶制日益崩溃、封建制逐步形成的时代.他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的立场上,用诗歌的形式,抒发了明法度、举贤能,依靠国君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以实现全中国统一的政治理想,和为实现这一理想而百折不挠、上下求索的顽强斗志.同时,他以嫉恶如仇的精神,揭露和批判了楚国统治集团中的腐朽势力,表达了对人民一定程度的同情.他的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九歌》、《招魂》等.  相似文献   

13.
"叙述荀子生平"一事,始终要靠当代学者对历史资料的诠释和建构故事的一种"构想力"。在文献资料非常限制之情况下,勾勒出荀子的生平大概如下:荀子大约在公元前316年出生于赵国。他年轻时曾到齐国,当时应是15岁左右。荀子在稷下学宫研瓒到30岁左右,燕国战胜齐国迫使荀子离开齐都临淄,并在前286年到前278年间居留于楚国。后来秦军攻进楚国都郢城,齐襄王夺回临淄的事件让荀子回到稷下学宫,在这时期三度被任命为祭酒。在前265年,赵国由孝成王继位,应侯范雎在秦国掌政,荀子应该在这一年到前262年之间曾拜见他们以及秦昭王,此时也是秦赵争霸最后交锋的前夕。256年楚国灭鲁,荀子接受楚国春申君的邀请,接任兰陵令。我们无法确定前238年他被解任前是否曾一度离职赴赵国,但他在卸任后继续居住在兰陵直到去世。如果说荀子是在前237到前235年间去世的话,他的年纪应该是70岁后半到80岁。  相似文献   

14.
买鹿之谋     
<正>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把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齐国强大了,各地诸侯基本都承认了齐国的霸主地位,只剩下楚国不听号令。齐王准备发兵征讨楚国。当时,齐国有好几位大将纷纷向齐桓公请战,要求挂帅攻打楚国,但却遭到了宰相管仲的反对。管仲认为眼下齐军疲惫,不宜久兴兵事,他日夜命人抢铸铜钱。一天,管仲派百余名商人到楚国去购鹿。当时,鹿是较为普通的动物,楚国盛产鹿,人们把鹿作为肉用动物,两枚  相似文献   

15.
有一 个 孩子 ,爸 爸 给他 定 的 学 习指标 是 期终 考试 成绩 要 名列 全 班 前 五名 , 这 个 孩 子 也 决 心 要 达 到 这 个 指标。 他问 爸 爸怎 样做 才 行 ,他 爸 爸 只说 了 句 : “ 你 自 己 努 力 吧 !” 就 再 也不过 问 了。 由于 得不 到 爸爸 的 具 体 指导和 鼓 励, 缺乏 家庭 动 力 ,这 个 孩 子的学 习 一直 进步 不大 , 期终 考 试 成 绩仍然 不理想 。 另 有一 名 学生 ,也 下决 心 要 将 自己 的 学习 成绩 提升 到 班 里 前五 名 。 他问 爸 爸应 该怎 么 做。 他 爸 爸说 : “ 现在 班 里 的 前 五 名 就 是 你 的 …  相似文献   

16.
《云南教育》2014,(17):46-46
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是他无悔的选择;做一名受学生喜欢的优秀教师,是他追求的目标;做一名教育专家,是他最高的理想。在教坛辛勤耕耘了32年的他,无论是承担学科教学任务、班主任工作、少先队辅导员工作,还是教学副校长和如今干了15年的校长工作,虽然饱尝了无数次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痛苦,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理想和目标的追求。他就是楚雄师院附小校长冯树云。  相似文献   

17.
肖车 《现代语文》2005,(1):33-33
传说春秋战国时期,安徽 含山县北有个昭关,这里是楚 吴两国交界的地方。当时,吴 国有位 大夫名 叫伍子 胥。他要 过昭关, 结果被 楚国人  相似文献   

18.
屈原     
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据说,他是现在的湖北省秭归县人,大约生于楚宣王三十年(前340年)正月初七,死于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五月初五.屈原生在楚国一个贵族家庭里,与楚王同宗,曾在楚国宫庭供职,他品质高尚,学识渊博,口才又好,青年时期便担任左徒的要职,并得到楚王的信任.他在职期间,任用贤才,彰明法令,对外主张连齐抗秦.当时历史的趋势是国家走向统一,秦、齐、楚都是大国,如果屈原的主张得以贯彻,由楚国来实现统一是可能的,但是,由于屈原的主张不利于贪婪腐败的贵族集团,他们非常嫉恨屈原,有个叫上官大夫的就到楚怀王面前进谗陷害.  相似文献   

19.
战国中晚期,秦国虎视眈眈,企图一统天下。作为楚国“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的政治家、外交家,屈原对当时的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胸怀美政理想,主张对内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对外联齐抗秦,使楚国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20.
橘化为枳     
春秋时期,齐王派大臣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在宫殿里设宴接待他,这时有两个士兵押了一名罪犯在殿前走过,楚王叫住他们问。士兵回答说罪犯是齐国人,因为偷东西被抓住了。楚王对晏子说:“你们齐国人真是做贼的能手啊!”晏子听了,不动声色地说:“大王是否听说过,橘子树生长在淮南能结出可口的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