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科学生活》2009,(7):21-21
聪不聪明有"智商",成不成事有"情商",而每天都要睡觉的你对于睡眠的知识了解多少呢?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进行了一次全美"睡商"测试,你也不妨试试。请记住你对下列说法认同与否,全部做完后就可以读到答案。1.睡眠时,大脑在休息。2.如果睡眠时间少于需要量1~2小时,第二天的行动总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2.
资讯     
正生物的"指南针"许多动物如候鸟、海龟、鲑鱼、帝王蝶等可以长途跋涉而从不迷路,精确得像是揣着个指南针。那么,动物的磁感应能力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了一个磁感应受体蛋白,即磁感应分子Mag R。20年前,人们发现了植物的感光蛋白CRY,它被认为也能够感磁。当果蝇体内的该基因被破坏后,果蝇就不再能够感应磁场。信鸽等鸟类的视网膜中也存在CRY蛋白,它被认为是鸟类的"指南针"。但是新的研究发现,CRY蛋白只能感光,不能感磁,之所以表现出感磁的特性,是因为结合  相似文献   

3.
<正>"最近老是睡不好,真烦人。"现代社会,不少人都为失眠所困。科学家们也一直在孜孜不倦寻找扰乱我们睡眠的"罪魁祸首"。最新的研究结果是:我们的身体里,有一种和睡眠相关的基因,如果这种基因缺失,就会产生睡眠障碍。这则消息让人没法淡定了:"失眠居然是因为基因出了问题,那还能治吗?""既然是基因的问题,那会不会遗传啊?我的老爸老妈经常失眠,那我以后是不是也会失眠啊?"先别急,来听听研究者是怎么说的。  相似文献   

4.
人的一生有 1 /3时间是在睡梦中度过的。一生到底需要多少时间睡眠 ,不同的人是不一样的。据报导拿破仑每天睡 3~ 4小时 ,托尔斯泰和爱迪生每天睡 5~ 6小时 ,而爱因斯坦每天睡 9个小时仍不够 ,他从来不放过午饭后打个盹的机会。约翰·肯尼迪也一样 ,他常说 ,他的许多成就得益于午睡。通常 ,睡觉少的人精力更充沛 ,这些人智力发展系数一般比较高。人的睡眠时间的习惯也不一样 ,许多政治家都善于夜间工作、白天睡觉。斯大林就习惯夜间工作 ,他的战友们也因此而养成了夜间工作的习惯。叶利钦当总统期间也是这样 ,他常常把亲信们从梦中叫醒 ,…  相似文献   

5.
<正>基因上找不同美国一项研究发现,有约1%至3%人口是天生的"少睡精英",他们像猫头鹰和早起鸟儿的混合体,只睡4~5小时就能精力充沛地处理一天事务,全天都不会打盹。专家发现,他们体内均有一种叫"hDEC2"的细微基因突变,用基因工程人为获得此基因突变的实验鼠也有抗睡能力。古今名人如美国科  相似文献   

6.
2003年,美国国家精神健康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在研究人类精神异常疾病时发现如果单个基因产生双重错误会导致严重"强迫症"的发生. 科学家分析了170个人的DNA:包括30位强迫症患者、60位罹患如饮食异常症及季节性情绪失调等精神异常疾病患者,其余80位是健康人.  相似文献   

7.
正睡眠这件"小事儿",耗去了我们的小半生(我们人生的1/3都在睡觉)。睡眠在动物中也很常见,蝙蝠把一天内的20个小时都用来睡觉,而马似乎采用了所谓的"达芬奇睡眠法",一天内打几个盹就够了,加起来才3个小时。有些鸟类和水生哺乳动物的睡眠方式更加奇特,左右脑轮流睡觉,可以一边睡觉,一边飞翔或游弋。甚至连爬行动物、鱼类、果蝇和线虫也有对外界刺激反应降低的安静的休息阶段。睡眠是如此多姿多态,那么对于睡眠,科学界是否存在一个唯一的、通用的终极定义和  相似文献   

8.
美国西北经相念医院的肿瘤专家最近发表报告称,他们发现,脂联素基因的变异很可能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它将成为目前发现的与乳腺癌相关联的第三个基因。这一报告发表在5月1日的《癌症研究》杂志上。  相似文献   

9.
正说到睡觉,我们先来做一个简单的计算。假如一个人每天睡眠时间是7小时,那么一周花在睡觉上的时间就是49小时,一个月就是210小时,一年下来累积是2555小时,假设一个人活到90岁,那么他的一生中花在睡眠上的时间就长达229950小时。花这么长的时间用在睡觉上,  相似文献   

10.
早起一杯茶:国际癌症杂志发表文章说,早上起床喝杯热茶,特别是普洱茶,可以让人们患肾癌的几率降低15%。睡眠时间适中:英国科学家的研究表明,每天睡眠时间超过9个小时或低于6个小时,都会损害人的寿命。  相似文献   

11.
我们知道,睡眠是保持大脑正常运转的关键,那么,没有大脑是不是就不需要睡眠了呢?日本一项关于动物睡眠进化起源的研究发现,动物在获得大脑之前就已经有了睡眠需求.只有几厘米长的水螅有着丰富的神经网络,但是很分散,缺乏与大脑相关的集中.通常使用的基于脑电波对睡眠的监测,在这种小而无脑的动物身上并不适用.研究人员使用一个影像系统跟踪水螅的运动,以其运动的减少作为睡眠特征,从而确定水螅何时处于睡眠状态.研究人员发现,与人类每24小时出现一次睡眠状态不同,水螅处于一个每4小时产生活跃和类似睡眠状态的循环中.如果忽视掉水螅没有大脑的话,其在分子及基因水平上与睡眠调节相关的因素和有大脑的动物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把水螅暴露在褪黑素(一种常用的睡眠辅助剂)下,可适度增加其睡眠量和频率,而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另一种与许多动物睡眠活动有关的化学物质)则可大大增加水螅的睡眠活动.另一方面,能引起许多动物兴奋的多巴胺,却会促进水螅的睡眠.  相似文献   

12.
<正>让自己变得更聪明,轻松地在所有的考试中都拿满分,几乎是所有学生的梦想。我也一样,时常梦想着一觉醒来变得聪明绝顶。怎样才能变得更聪明呢?可不能只停留在白日梦中,这可是需要认真研究的科学问题。改变基因变聪明?难!美国科学家发现,有一种叫做KL-VS的基因能够提升小鼠的智力。这种基因发生变异后的老鼠,辨别方向的能力和记忆力都增强了。这种基因能用在人身上吗?科学家说:"还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正>令人艳羡的短眠者睡眠对人类来说,是最平常、也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当我们睡觉的时候,大脑可以修复细胞损伤,清除大脑中积累了一整天的毒素,并且刺激能量供应和沉淀消化各种记忆。医学家称,普通成年人每天平均需要睡7-8小时,才能保证第二天的神清气爽。但是,你仔细观察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往往后半夜才上床睡觉,却通常在清晨四五点钟就迫不及待开始他们新的一天,仅仅4个多小时的"大脑充电",却能感觉精力充沛,不用像我们一样,整天喊  相似文献   

14.
郝遥 《百科知识》2014,(9):9-11
正据调查显示,当今中国有600万人每周至少玩22个小时的游戏,而美国青年在21岁以前,玩游戏的总时长超过1万小时。这一数据恐怕要让很多持"游戏使人玩物丧志"主张的人大为恐慌和感到费解:为什么有如此多的人愿意在工作学习之余,投入大量时间在游戏中?游戏和当代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这一问题,可以从2014年福布斯全球权势女性候选人、美国游戏设计师  相似文献   

15.
有的人贪睡,有的人别睡眠很兜如大科学家爱因斯坦通常每天要睡11小时,但英国前首相撤切尔夫人,每晚只需睡4小时就够了。所以贪睡不能说明一个人懒惰,就像我们不说爱因斯坦是懒虫一样。  相似文献   

16.
《大众科技》2008,(5):7-8
日本研究人员近期发现了“渐冻症”的一种新致病基因,这种基因发生变异可导致其编码的“TDP43”蛋白质出现异常,进而侵袭神经细胞,导致发病。  相似文献   

17.
<正>睡眠是所有高等动物不可缺少的生理活动,人一生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但即使今天科学已经十分发达,睡眠仍是一个相当神秘的生理现象。有的人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依然能够神采奕奕,而有的人  相似文献   

18.
一项针对工作模式和饮酒的迄今最大规模的研究发现,每周工作时间超过48小时的人喝的酒会更多,也更有可能在饮酒方面发展为"危险"等级。针对来自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德国等14个国家的61项研究进行的分析发现,相较于那些每周工作时间在标准的40小时左右的人,工作时间较长的人成为重度饮酒者的  相似文献   

19.
边力 《世界发明》1997,(3):12-12
在你不能入睡时,安眠药可以使你睡上几个小时。但是患失眠症的人都很清楚,绝大多数的安眠药都是镇静剂,醒来以后与自然睡眠后的感觉不同,不那么精神振作。现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化学家们认为已我到一种使大脑进入正常睡眠的方法,他们利用药物阻止诱导睡鼠的分子在人体内的分解。  相似文献   

20.
医药临床     
<正>世界首例生物节律紊乱体细胞克隆猴模型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研究团队将"BMAL1敲除猕猴表现出睡眠紊乱与精神相关异常"和"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基因敲除猴模型"两篇系列研究论文发表于《国家科学评论》。利用CRISPR/Cas9方法,敲除猴胚胎中的生物节律核心基因BMAL1,产生了一批BMAL1缺失的猕猴,所获得的5只BMAL1敲除猴表现出上述症状的严重程度不一致,因此不能作为理想的动物模型。为此,采集了1只睡眠紊乱最明显的BMAL1敲除猕猴的体细胞,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获得了5只BMAL1基因敲除的克隆猴,首次成功构建一批遗传背景一致的生物节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